第261章 郝强的读研问题
作者:520农民   重生2004:我写字能赚钱最新章节     
    3月23日,周五。
    中大校园内春意盎然,生机勃勃。
    每年这个季节,红墙灰瓦的岭南建筑与绿树红花相映成趣,展现出独特的岭南文化魅力。
    今天午后,校长黄海洋约郝强品茶畅谈。
    虽说是品茗,但显然有重要事宜相商。
    郝强轻叩门扉,步入校长办公室,发现除了黄海洋外,副校长许水生、陈敏斌,以及院长刘新国也在场。
    “郝强,快请进。”黄海洋热情招呼道。
    郝强面带微笑,幽默地说:“几位领导齐聚一堂,我怎么有种接受三堂会审的感觉。”
    与郝强较为熟稔的刘新国院长,知道他是开玩笑,接话道:“我们正为你的保研事宜犯愁呢,索性请你来当面聊聊。”
    “是啊,顺便喝茶。”黄海洋示意郝强就座,许水生副校长亲自为他斟茶。
    郝强礼貌接过,轻抿一口后说道:“感谢各位领导的关心,这事也不复杂吧?”
    刘新国娓娓道来:“虽然9月份才正式公布本校保研名额,但4月份大三学生就要开始准备申请材料,联系导师。
    我们不清楚你的想法,是否打算继续深造,想读什么专业,所以想和你当面交流。
    校领导的意思是,如果你有中意的导师,可以随意选择。
    我们也了解你事业繁忙,可能无暇常驻学校,即便是走个形式也无妨,毕业了交篇论文就了事。”
    抛开郝强的事业成就不谈,单看他的学术表现就已令人叹为观止。
    他拥有多项发明专利,甚至在sci二区期刊上发表了两篇论文。
    这样的成绩别说硕士毕业,博士毕业都不是问题了。
    郝强的学习能力堪称天赋异禀,即便经常缺课,他的学业成绩依然稳居专业第—,且拉开第二名许多。
    而且,他的求知欲望似乎永无止境,他经常串课,学的知识太杂了,还跑到华楠理工旁听课,说得好听点就是广泛涉猎各个学科。
    他在大二时,就已自学完成了本专业的全部课程。
    黄海洋感慨道:“老实说,如果你不选择硕博连读,太浪费你的学习天赋了。
    若不是知道你已有自己的事业,我们都希望能留住你在学校继续从事科研工作。”
    “各位领导过誉了。”郝强谦逊地回应道,“我确实打算继续深造到博士毕业,只是在选择导师方面还在纠结,不知道哪位更为合适。”
    校长曾表示过,郝强可以自由选择导师,甚至包括院士在内。
    中大拥有十多位院士,其中以中科院院士为主,与郝强研究方向相符的仅有两位。
    一位是科学院院士徐战,物理学家,主要从事光学与光子学、激光科学、半导体、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等前沿学科领域研究。
    徐院士在学术方面相当牛比,比如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国际量子电子学理事会理事,美国光学学会fellow等。
    在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方面也颇有建树,他培养的学生中有5位已先后获得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
    当然,徐院士对学生的要求极为严格,一般学生难以入其法眼。
    另一位是工程院院士武伟,天文学家,主要从事航天遥测、测控通信和深空探测工程等领域研究,是国内探月工程总设计师,航天测控通信和深空探测工程总体技术专家,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钱雪森最高成就奖。
    这两位院士在各自领域都堪称翘楚,比一般院士更为杰出。
    至于两院院士,全国才34位,中大没有。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两院院士就是最顶尖的,只是他们在各自领域都有卓越贡献。
    如果让郝强选择,他对徐战和武伟两位院士都颇有兴趣。
    他希望向徐院士学习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而跟随武院士则可以深入航天领域的知识,这两个方向都是他未来的研究重点。
    “哦,说说看,你未来还打算从事什么行业?”黄海洋好奇地问道,“我们原以为你专注于电子信息,未来打算进入半导体领域。
    但后来发现,你又涉猎机械、材料、计算机、物理等多个学科,申请了双学位。”
    郝强坦诚地回答:“如果机遇合适,我确实想投身半导体行业,毕竟这是我的本专业。
    但这条路太艰难了,没有几百亿的资金支持和大量的人才储备,我不敢轻易涉足。
    另外,我也有一个航天梦,未来可能会考虑进入航天领域。”
    郝强的话,让现场四位领导沉默了。
    几百亿资金支持啊,中大不敢想。
    对国家来说,也许资金是小事,最大难题还是人才问题。
    国家都难以解决,郝强都敢想。
    当然,他目前身家已经上百亿元了,几百亿元只是时间问题,要想立项的话,效率肯定比国家立项快,剩下的就是挖人才了。
    想到此,他们对郝强更加期待了。
    黄海洋沉思片刻,说道:“这么看来,最适合你的院士导师应该就是徐战和武伟了,看看你想选哪一位咯。”
    中大有不少杰青博导,黄校长怕郝强看不上眼,主要是这小子在学术方面太妖孽了,大二下学期就在sci二区的高影响因子期刊上发表了论文,而且还是非本专业的。
    再加上未来科技集团的强大科研实力,如果郝强愿意,他可能每年轻松发表十几篇sci一区二区论文,产出量甚至超过一般的博士生导师。
    更不用说他还拥有多项含金量高的发明专利。
    因此,即使撇开郝强的商业成就和知名度不谈,这样一位罕见的天才学生,恐怕一般的院士都会争相招揽。
    成为院士需要终身的成就和一定的运气,这个目标对郝强来说暂时还太遥远,别说郝强,就连黄校长都幻想。
    而杰青呢,申请难是难,全国每年评选160名左右,如果郝强在获得博士学位后继续保持优秀的学术和科研成果,争取杰青称号还是有希望的。
    至于优青,俗称“小杰青”,去年中大就有十多人入选,对郝强来说,难度太小了。
    因此,能够招揽到郝强,就相当于未来多了一个杰青弟子。
    更不用说,郝强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根本不愁科研资金。
    “校长,这两位院士要求很苛刻吧?”郝强问道。
    黄校长微微颔首,回答道:“确实如此,他们与一般院士有所不同。
    我先征询他们的意见,之后可能还需要你参加面试。
    不过,以你的能力,这应该不成问题。”
    “我明白了,面试也没问题。”郝强表示理解并欣然接受,“我先选择徐院士吧。”
    校长说他可以任选院士,但他只能代为推荐和游说,无法干涉院士的最终决定。
    毕竟,每位院士都是各自领域的顶尖专家,堪称国之瑰宝。
    尽管黄海洋身为中大校长,但他本人尚未获得院士头衔,他正在为此努力,但竞争异常激烈,难度极大。
    “嗯,徐院士比较适合你目前的情况。
    至于航天领域,由于国家政策的限制,我预计未来十年内可能不会向民营企业全面开放航天相关制造。
    除非你愿意加入国家科研队伍。”黄海洋点头说道,“当然,以学生身份拜访武院士学习是完全没有问题的,我会向他提及你的情况。”
    “好的,谢谢校长。”郝强由衷地表示感激。
    在名校就读的优势就是这样,只要你展现出卓越的能力,校领导就会竭尽全力为你争取机会。
    毕竟,学生的成就也是学校的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