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从老宅回来,大家却兴致低落
作者:西廨七叔   边缘时光最新章节     
    一辆通往崃山的公共汽车上,“边缘时光”的全体成员带着一脸的兴奋。
    沈静看似静静地看着车窗外面,心里却有一种压抑不住兴奋。她回味着昨天苏易回到屋顶后对大家说的话。
    “为什么我们在负债以后会有一种无助和孤独的无奈?因为,我们被打上了老赖的标签。这个标签,会让很多人认为我们已经毫无价值。连欠的钱都还不了,还能指望什么?人在负债以后会自然地渴望和寻求帮助,但却总是碰壁,甚至自取其辱。我们被挤压到社会和城市的边缘,也被打压到了社会的最底层。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世俗的眼光,看向高处无可厚非。而我们,只有自己努力走到了高处,也才会被关注,或者更确切地说,被帮助的价值。任何帮助,都是等价的,单向的帮助,那叫施舍。”
    “人可以借助权力和财富拔高自己,但身处边缘和底层的我们,没有权力,更没有财富。所以,在世俗的眼光中,我们不但没有价值,甚至还会成为负担。但我们有手有脚,也不脑残。现在,网络提供了一个几乎不需要门槛的平台,这就是我选择做自媒体的原因。靠自媒体的收益解决我们的生存,这还在其次。我更希望的是,通过自媒体,塑造一个具有价值的品牌,也就是一个具有市场价值的原创ip。”
    “以前,大家都有一个疑问:为什么我不去用那些关系来帮助自己翻盘?现在我告诉大家,因为那是单向的求助。这种单向的求助对负债人来说,意义并不大。就像是,我们又借了一笔钱,用新的债务来偿还旧的债务。对我们来说,债务不但没有减轻,甚至变得更重。”
    “现在,我们‘边缘时光’初步具备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有了关注,就有了向主流靠拢的可能。所以,我想和大家商量我们的第二部计划:天局。无米之炊!”
    “简单地说,努力拔高自我,凝聚和整合优质社会资源。”
    “房师傅的老宅,是我们的支点,这个支点就是文创孵化。文创孵化,不再是我们自己创作,而是吸引更多的人,在‘边缘时光’到这个平台。”
    “大家都知道优步。没有一辆自己的车,也没有一个自己的司机,但他提供了一个平台,于是,开着自己的车,打造优步的市场。这个思维模式,我们可以借鉴。”
    ……
    “我们为创作者提供平台,为市场整合资源。这就是我想和大家商量的‘边缘时光’的第二部计划。”
    沈静细细地回味着。本来,大家想苏易刚从看守所出来,是不是该有点什么仪式去去晦气,但苏易却坦然地说:我们只需要努力,不需要仪式。一个普通老百姓,追求仪式感有点滑稽。
    本来,今天去崃山正式接手房师傅的老宅,大家都说租个车去,但苏易坚持大家坐公共班车。苏易虽然开玩笑说,别还没吃两天饱饭,就开始糟蹋粮食。虽然是玩笑,但大家都听出了这话的分量。
    班车到站了,离房师傅的老宅还有将近两公里。没有任何交通工具,大家就走路过去。
    田园在乡下,但乡下,却未必都是诗意中的田园。
    与时代脱节的破旧和荒芜的农田,沿路基本看不到青壮年,留守儿童和老年人是乡下的长住人员。
    没有泊油路,只有少数地方有一小段水泥路,主要道路有断续的碎石路面。即使大家都穿着旅游鞋,沈静和文雯依然有点不太适应。
    路过盐官乡村委会的时候,苏易停了下来。村委会是一个新建的三层小楼,有点欧式风格,与这里的环境有点违和。小楼下面的正门挂着红色仿宋字吊牌:崃山市盐官乡镇盐官乡村村民委员会。
    大家随着苏易停下来,不一会就看见房师傅夫妇从村委会出来,跟着房师傅一起出来的还有两个中年男人。
    “苏老师,来我给你介绍一下。”房师傅和大家点头算是打招呼,然后对着苏易说。随着房师傅的手势,苏易看向一个三四十岁的男人。
    “苏老师,这是刘书记。我们村的书记。”
    苏易伸出手:“刘书记您好!”
    “苏老总好!”刘书记伸出手,带着浓郁地方口音叫了一声“苏老总好!”
    苏易身后的几个人看了苏易一眼,又看看刘书记。文雯忍着没笑。
    “这位是房村长。”房师傅又给苏易介绍另一个看起来比刘书记年纪大一点的男人。
    房村长伸出手上,抓住苏易伸出的手:“苏老总辛苦了!欢迎你们到我们村上投资。”
    “房村长好!我们可不是来投资的。我们只是租了房师傅的老宅,做自媒体。”苏易简单地说。因为他知道,“边缘时光”到盐官乡来,不是建厂,也不是搞开发,怕刘书记和村长误以为自己是来投资的,以后难免会有些尴尬。
    “我们都听老房说了。不管怎么说,你们从大城市到我们乡下搞事业,我们都欢迎!我们一定配合苏老总把事业做大做强。”刘书记没在意苏易的解释,按照套路表明了态度。
    “那我们先去看看。”苏易和刘书记和房村长说。
    “好的好的。”房村长一边转身带路,还顺带说:“说起来我和老房还是堂兄弟。老房这几年在外打工,也赚了不少钱。儿子上大学,给村里也争光了。”
    “在榕市,我们是邻居。现在我们做的‘边缘时光’房师傅也是合伙人。”苏易边走边和书记村长聊着。
    “这房子装的漂亮!一看就是大城市的水平。”到了房师傅的老宅,刘书记指着刚装修完的小院说。
    “要说有啥的话,我觉得少了点现代的味道。现在我们乡下装修房子,都已经按着城里的标准了。”房村长在装修的时候就和房师傅说过,这房装修就恢复到以前的样子?不是应该按照现在的装修式样来整吗?房师傅说,这是苏老师定的,村长虽然没说啥,但总觉得这么整有点浪费钱。
    老宅是按照民居式样翻新。有点像在这个竹林掩映下一个新建的民居小院。没有任何现代或者西方建筑的影子。
    对开的木门,灰瓦白墙,一个独立闭合的小四合院。主体建筑是一个二层楼带一楼平台的l形,门的右侧是一个车库和小房间,可以理解为门卫室。
    约四十平米的小院,铺上了地砖,一个架空木质走廊横在门卫室和一楼平台之间,走廊下面是一个水景墙面和水池。共有六个独立房间,每个房间有独立的卫生间,一楼有一个厨房,一个卫生间和一个储物室。
    小院打扫得非常干净,大家都很满意。苏易和大家商量后,在网上采购二手老家具。家具不论新旧,但必须是老式样,也必须是全木质。
    因为没有天然气,虽然每个独立房间都有卫生间,但却只有一楼的卫生间隔出了一个淋浴房,接着厨房的煤气罐。厨房的灶具,除了有一个天然气灶以外,还专门做了一个瓷砖面的柴火灶。
    因为家具没到场,大家看了一个多小时后,跟着刘书记和房村长到了村委会。
    刘书记和房村长热情地要请大家吃饭。苏易婉言拒绝了,客套说:“以后少不了麻烦刘书记和房村长。今天,我们还有一些事要回去做。书记和村长的盛情,我们心领了。下次我们正式搬过来的时候,我们请书记和村长好好聚聚。”
    见苏易坚持,刘书记和房村长也不再勉强。
    送苏易一行出来的时候,房村长问:“苏老总,你们的车哪的?我们这里车进来没问题的。”虽然这里没有比较好的公路,但通车没问题。房村长可能以为苏易认为这里不通车,把车停外面了。
    “我们没有车。今天是坐交通车过来的。现在走也是为了能赶上回去的班车。”苏易说。
    “你们没开车?”房村长有点不相信,现在农村虽然看着老旧,但到了春节过年的时候,外面打工的后生,好多可都是开着车回来的。其中还有宝马奔驰这样的豪车。
    “我们也是刚刚起步。还挺艰难的。”苏易没在意房村长的诧异,坦然地说。
    “哦,哦,这样啊。”房村长“哦”了几声,脸上的热情有了明显的降温。
    “那苏老总,你们慢去。”刘书记过来和苏易一行告别。凌波看到房师傅的脸色也有点尴尬。
    在回去的车上,大家已经没有了来时的兴奋。一早坐公车出门,现在都快六点了,还在公车上,大家也有些疲惫了。兴奋过后,大家虽然都没有说,但都觉得有点失望。这个山穷水远的地方,真的能做成一个天局吗?
    回到老小区,已经快八点了。
    “苏哥,要不我们就在外面吃点?”夏斌这段时间一直比较寡言,不论是在屋顶还是今天去老宅,他几乎都不发表什么意见。
    “回去做吧。也不算太晚。还有,今天我们也趁吃饭的时候,商量一下接下来的事。”苏易几乎不在外面吃饭。哪怕八点过回到屋顶,也是自己动手做。后来大家搭伙,就更不在外面吃了。有谁有事要晚点回来,屋顶的人也会给留一份晚饭。
    “哦。那就回去做。我是想大家都累了,偶尔在外面简单吃点,也没啥的。”夏斌说。
    “苏哥,要不就在停外面简单吃点?”沈静见大家都有点疲倦,就对苏易说。
    “那行。既然大家都这么说,我们就到停外面简单吃点。”苏易虽然不想在外面吃,但夏斌和沈静说的时候,大家都点着头,苏易也就不再坚持。
    “苏哥,你们都来了?几位?”还没走进停外面,坐在外面的潘老板就站起来,一脸热情地问。
    “五位。做几个家常菜就行。”苏易接过潘老板递过来的烟,然后替潘老板点燃。
    停外面上菜的速度很快,不一会,几样家常菜就摆上了餐桌。潘老板跟着又端着一盘粉丝鹅掌送到了桌上:“苏哥,这个是我们的新菜品,今天请大家品尝一下,给提点意见。这个是我送苏哥和大家的。”
    “谢谢潘总!”跟潘老板道了谢,苏易倒也不用矫情。
    本来团队聚餐也有团建的意思,但今天,大家兴致都不太高。
    苏易也没有刻意去调节气氛,他知道,大家对“边缘时光”的未来并没有十足的信心。苏易告诉大家,李云岫给自己和这个团队抛出了橄榄枝。他不想给大家画饼。这种情绪,在接下来的的事有了明显的效果后,自然也就消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