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领导到了茂林别院
作者:西廨七叔   边缘时光最新章节     
    苏易对刘书记态度的变化好像并不意外。气氛就变得和谐,不再像刚才那样疙瘩包块的。刘书记爽快地盖上社区和合作社的章,而苏易则只在乙方的位置签上自己的名字,盖上手印。
    刘书记拿着两份协议离开,苏易说完脸色却有些黯然。
    “苏哥,怎么了?”沈静看着苏易的脸色不是很好看。
    “没什么。小沈,一会让大家出来,商量一下今天晚上接待的事。”苏易转身往楼上走去,走到一半,却又转身下来。刚才让大家出来,自己怎么就往楼上走了。
    苏易坐到院子里的椅子上,闭上眼睛。签字,盖手印!这些年,这样的事很多,欠条,还款承诺,租房合同。苏易已经很久没有在文件上盖过公章了。
    苏易默默地点上一支烟,在还清债务前,他也只能签字和摁手印。此刻,苏易有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失落,一个没有军队的统帅,就算满腹韬略也只能纸上谈兵。他想起了春秋时的苏秦,苏易突然有一种强烈的渴望,渴望带领一支真正的精英团队,再次逐鹿中原。
    “苏哥,”沈静轻轻地喊了一声,才把苏易从那种情绪中拉了出来。大家已经坐在院子里,等着苏易。
    苏易喝了一口茶,然后说:“今天和村上签了一个协议。”苏易把协议的事跟大家简单讲了,然后说:“协议是我个人名义签的,但代表的是我们这个团队。所以,今天把大家叫到一起,我建议我们之间也签个协议。确保大家的权益,也明晰大家的义务。”
    本来,苏易并不是要和大家说让大家签协议的事,只是刚才想到这个问题,这才把这个事当成了这次开会的主题。
    “我想,在我们没有注册工商执照前,我们大家签一个合伙人协议。协议的文本,就请小凌起草一下。合伙人协议要明确大家是合伙人,而且,如果注册公司,今天签协议的人都必须进入股东会。”苏易说完,让大家谈谈各自的意见。
    这个事情苏易提得很突然,大家都没准备,一时间,都不知道说什么。这是大家在一起后,难得出现的一次冷场。
    苏易叹了口气,接着说:“协议的事,一会我们再议。现在先谈谈今天接待的事。”
    回到工作上,大家也就踊跃起来。计划昨天就已经有了,今天也只是在检查是否有疏漏。反复推演后,接待计划算是敲定。
    院子里又开始忙碌起来。
    下午三点,刘书记和房村长就站到村委会门口,村委会的一个年轻女子是村委会的会计也兼着办公室的工作。上午一上班,刘书记就给街道的陈书记打电话,请陈书记确定到村上的时间,陈书记说大概下午三点半,于是,不到三点,刘书记就让人把村委会打扫得干干净净,然后和房村长和女会计在门口等。
    三点过积分,陈书记的帕沙特和曾局的宝马x2出现在村口。刘书记赶紧往门外走去,房村长和会计还有另外一个办公室的人员也快步跟了上去。
    车停稳后,刘书记加快了步子,走到帕沙特主驾门边,替陈书记开了车门,而房村长则小跑几步要去替曾局打开车门。没想到曾燕的车在陈书记的车后面,离房村长还有点距离,房村长刚到主驾车门却正好曾燕从里面把门推开,房村长正向下低头,却好巧不巧地被曾燕推开的车门扇到了脸上。
    “哎哟……”房村长还没咋的,曾燕却一声惊呼。
    “没事没事。”房村长捂着脸,仍然伸出手扶着已经打开的车门,往后拉了一点,把曾燕给让出来。
    “这位,”曾燕并不认识房村长,一旁的陈书记和刘书记回过头来,看着捂着脸的房村长和曾燕,刘书记赶紧介绍:“曾局,这是我们居委会的房主任。”
    “房主任,真不好意思。没上着吧?”曾燕也不好伸手,只能看着房村长问。
    “没事没事。曾局,真的没事。”房村长放开手,曾燕却看到房村长的脸上有一道被车门扇出的红印,却也不好再说啥,侧了侧身子,让房村长先走。
    一行人到了村委会,走进会议室,陈书记说:“刘书记,你这村委会比我们街道的办公室还新。”
    “我们这是才装修好的。陈书记上次来的时候,不是正在装修吗,用的还是老村委会。”刘书记说的时候,会计和办公室的人,已经把泡好的茶放到了每个人的面前。
    “刘书记,房主任,你们没通知苏总吗?”曾燕是这次考察的主要领导,见苏易没来,就问刘书记。
    “我们先跟领导汇报,然后再一起去茂林别院。”刘书记说。因为陈书记在通知他的时候,并没有说要苏易参加,所以,刘书记自然也就没有通知苏易。
    “那行,我们先沟通一下这边的具体情况。”曾燕想想,也是,这种事,一般是政府的人先沟通。
    “从‘边缘时光’入驻我们村后,我们就很关注。也和他们的负责人苏老总多次沟通协商,双方也达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说到这里,刘书记让办公室的人打开投影,开始播放苏易的策划案。
    曾燕看得很认真,当听刘书记介绍“村域经济模式”的时候,曾燕举了举手:“刘书记,不好意思,我打断一下。”
    陈书记和房村长转头看着曾燕,不知道曾燕要说什么。
    “村域经济这个概念很新,我想问一下,现在村里的人几乎是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而这个经济模式,而其他资源,除了农田就是一些房屋,而这些房屋,至少现在不能满足旅游接待的条件。而如果要启动这个模式,前期的改造由谁来投资?”作为文旅广电局的局长,曾燕对现在的乡村旅游并不看好,如果再说大一点,文旅项目其实就是一个鸡肋项目,真正愿意投资的企业并不多,而且,从已经投了的项目来看,可以说是个文旅九个亏。但因为政府有政策,一些企业就以文旅投资的名义换取优惠的土地资源,然后包装项目,吸引投资人,然后以垫资建设启动项目,而建成后,如果招商出现问题,一系列的问题就会接憧而至。所以,曾燕第一反应是苏易要用这个项目来要政策,圈土地,找投资,改造一个村,那不是个小项目,虽然现在已经提出了特色小镇的概念,但如果没有真正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到最后很可能是一场闹剧,甚至摆下一个烂摊子。
    “这个,这个,我们和苏老总也只是意向性合作,还没谈到这么具体。不过,我听说,木江马达集团的马总,好像周末要来考察这个项目。”刘书记见曾燕一针见血地指出投资人的问题,说了两个“这个”后,突然想起在院子里听苏易说马达要来,虽然,马达只是来包场,在这里,刘书记却说成了马达要来考察。
    “是这样的话,这个项目倒是有些可能。”曾燕知道李云岫曾在木江当市长,也知道苏易曾经在木江做过一些项目。马达的实力,在整个榕市是公认的,如果有马达集团兜底,曾燕就想通了为什么苏易提出了“村域经济模式”这个概念。于是,请刘书记接着介绍。
    等刘书记介绍完,曾燕却并么有在这份策划案中看到有确认的投资人,而且,也没有投资规模什么的。整个策划案,只是对资源深度开发和运营做了详细的介绍。是苏易在刻意回避,还是并没有和马达集团达成合作意向?只是,这个问题,似乎今天不太方便深究,曾燕只是把这个疑问存在心里。
    接下来,陈书记对这个项目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并提出,政府要拿出诚意,推动这个项目。
    陈书记的讲话和曾燕的讲话有点同曲不同调,刘书记听着就不知道该怎么往下说。一来,自己本来就不台看好苏易,倒不是因为项目,而是觉得苏易这个人不太好打交道,二来,整个项目策划就没有买地的计划,这对招商引资来说,无疑少了最大的政绩。曾燕对投资人的质疑和陈书记对项目的肯定似乎都有道理,作为下级,尤其是项目所在地的直接管辖领导,这态要是表错了,往轻了说,是对项目的研判出现偏差,往重了说,就是站队的问题。一般来说,如果是主要领导定调,那下属的职能部门只负责论证就行,但现在论点出现分歧,到底主要领导什么态度就无从得知。所以,刘书记坐在位置上一时不知道该怎么接话。
    见刘书记半天没个动静,陈书记就说:“基本情况我们大致清楚了。现在,要不我去现场看看?”
    会开到冷场,最好的办法也就是转场或者转移话题。今天既然是来调研项目,总是要去一趟现场的。陈书记的提议马上就被大家接受,于是,这个会议室就第一次不到一个小时就结束了会议。然后大家起身往门外走去。
    “曾局,陈书记,你们看需要动车吗?远到不远。”刘书记下楼后问曾艳和陈书记。
    “还是开车吧。免得一会还得回来开车。”陈书记带了一个办公室的人开车,而曾艳则是自己开车,她不喜欢别人开她的车,就说还是开上车。
    于是,三拨人上了三辆车。不到十分钟,就到了茂林别院外面的空地,车停下,却没有像在村委会那样,有人站在门口迎接。刘书记有点尴尬,于是和房村长加快脚步走在前面。
    院门没有关,在院门外就看见里面似乎比较忙碌。
    曾燕则停在院门外,看着 门头上的横匾。
    “茂林别院,这还真应景。茂林修竹倒是有了,就是少了崇山峻岭。”曾燕自言自语地说。
    “要不还是文旅局的领导有文化呢。马上就联想到了王羲之的兰亭序。”陈书记本来已经走到门口,听见曾燕的话,又停了下来,转头对曾燕说了一句。
    “应该是苏总有文化。”曾燕笑笑,跟着众人往院子里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