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命是必然,运则偶然
作者:西廨七叔   边缘时光最新章节     
    回到公寓,苏易觉得今天智商被彻底蹂躏。一种被戏弄的感觉让苏易无比憋屈。
    打开电脑,苏易在搜索栏输入平宽里。
    屏幕上更多让苏易认知被颠覆的消息和画面。
    苏易又输入今天吃面的那家面馆名称。竟然跳出这家面馆的宣传片。
    一张四尺对开的宣纸铺在书案上,一支狼毫中楷静静地搁在一个青花笔架上。一只手,拿起笔,在砚台中蘸墨,调峰。书案上,一只左手枕着一只右手的手腕,狼毫中楷在宣纸上写出“治味铭”三个行楷。
    (画外音)民以食为天,以对天道之敬畏,治味以飨民。
    整洁的案桌,各种调料,各种食材。一碗盛在白玉般精致瓷碗里的面条静静地摆在餐桌上。 (切换到书案)宣纸上“治味如治国”的竖行行楷
    汉服女子用托盘托着一碗腾腾的面条款款而来,走向一个头顶着旒冠的男人。男人坐在龙椅上,拿起一双精致的银质筷子,轻轻拨动碗里的面条,然后对侍立在旁边的女子说:治大国如烹小鲜,爱妃治味如朕之治国也。
    采购人员在供应商处,摇头,失望的表情。点头,欣喜……餐厅白衣白帽的员工在挑选调料。最终,精挑细选出来的食材,整齐地摆放在锃光瓦亮的不锈钢餐台上。
    天平,各种原材料在精准计量。食材与原材料被分类。
    餐厅中,客人的表情。惬意、满足。一张脸,同样满足而惬意。
    (画外音):来自蜀王宫的千年传承。
    画面切换到书案:狼毫在宣纸上写出:善治味者烹无闲料,调无杂味。
    各种不同服装的人在吃着面条,服装从古代到现代。人从女人到男人到小孩。各种面条摆在不同的餐桌上。(画面转到街道)各种面馆。
    画面最后聚焦在《蜀王宫御膳担担面》的店招。(画面推进)店堂,厨房。再次定格在案桌上,面团、面皮、面条。几十个同样的碗碟,放着不同的配料,(字幕)每天从新疆空运的新鲜牛肉,蜀王宫秘传的炒制和配方。
    (镜头切换)炒制牛肉,渐淡,画面再次渐渐清晰。草原上闲适的牛群,田野里茂盛的蔬菜。(字幕)一丝疏忽,古时掉脑袋,今天失口碑!穿插高速路运输画面,山野花椒镜头。(画面回到厨房)面条被一双特长的筷子从汤锅里捞出,盛进一只白玉般精致的碗中。
    (镜头切换到书案)狼毫中楷在宣纸上写出文化之以礼,武镇之以威。
    像方队一样摆放在案桌上装着面条的青花瓷碗,(镜头推进)碗里的面条,色泽鲜润的肉粒,红亮的辣椒油,鲜嫩的葱花。
    大堂内,满满的顾客。(镜头聚焦其中一桌)服务员礼貌地将一碗面条放到顾客面前的餐桌上。
    (画面切换回书案)狼毫中楷正在宣纸上书写着:借造化之功而运匠心之巧,无不治之味。
    一个男人对着原材料,精心检查,挑选。虽然已经经过严格的筛选,仍然由一些被创始人挑了出来。各道工序按流程在画面中展示,创始人时不时对着一些操作人员说着什么。
    字幕:蜀王宫御膳担担面创始人xxx先生,来自御厨世家的千年传承。
    书案上,狼毫中楷正书写着:虽辛辣而如刚谏之臣,刺君之疾而不伤君之尊;纵甘甜而非谀媚之人,适君之好而不纵君之欲。创始人缓缓走近书案,狼毫在宣纸上写出味者,道也。
    镜头扫过全文。店招渐渐推进“蜀王宫御膳担担面”。定格。
    如果说今天58元\/碗的面让苏易憋屈,而这个宣传片则让苏易有自己的东西被人偷了的窝火。
    苏易以前也开过面馆,毫不夸张地说,苏易做的面条不论是配料还是烹制,都比这个打着蜀王宫御膳担担面好很多,但苏易从来不会说什么宫廷秘传。毕竟,一碗面条而已,并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
    而这个宣传片引用的文字,则是苏易以前在木江宾馆时为餐厅写的一篇骈文《治味铭》。当时苏易还把这篇文章发到了网上。
    苏易在手机上搜了一下,这篇文章现在都还能找到。
    这样看来,这个宣传片中有这些文字也就不奇怪了。
    这些年,苏易很少与人过不去。不像以前,眼睛里容不得沙子。
    虽然如此,但心里总有吃了一只苍蝇的感觉。
    苏易想写会字。在写字的时候,苏易可以暂时忘记很多不愉快的事。
    看了看这逼仄的空间,苏易有点泄气。拿出还放在一个双肩背包里的文房四宝收纳袋,打开。苏易取出一直大楷兼毫,用手指揉捏着笔锋。
    回头看看放着笔记本的小桌,苏易无奈地摇摇头。
    就在要把收纳袋放回去的时候,苏易目光落在一直支小楷狼毫上。
    苏易以前也临小楷,尤其喜欢魏晋法帖。钟繇的《宣示表》、王羲之的《乐毅论》、王献之的《洛神赋》。
    但更多时候,苏易更喜欢写四尺单条行草书。尺幅不算太大,但足够苏易挥洒。
    而现在,把笔记本放到床上,这个小桌子勉强也能摆下尺牍手札。
    苏易从收纳袋里拿出一个小巧的砚台和一把精致的裁纸刀,又从一个编织袋里拿出四尺,的宣纸。
    把宣纸铺在地上,趴着身子用裁纸刀裁成对开的单条。然后在对着,这就成了两尺的手札。
    收纳盒里还有一瓶没有开的红星墨液,拿出来,倒在砚池中。
    苏易却没找到二王或者钟繇的字帖。不过现在网络发达,很快苏易就在手机上找到饿了高清的《宣示表》的图片。
    苏易的心情好了起来。
    很久没写小字了,苏易感觉手有些生。写了一页才找到点感觉。
    也不知写了多久,地板上已经铺满了这种两尺的手札。
    苏易放下笔,拿起手机准备再认真读一下帖。
    手机上却弹出了一个视频。
    是一个穿着唐装,留着长须,头上海挽着一个发髻的男人,正把一支滴着墨汁的毛笔狠狠地杵到一张铺在地上的宣纸上,虽然苏易的手机一直是媒体静音模式,但从男人拧得有点扭曲的脸和张着嘴顿脚的样子,知道这男子一定大吼了一声。
    苏易的背上起了一层鸡皮,赶紧刷过这个画面。
    却又弹出了一个。画面倒还正常,但字幕却是“大师即兴挥毫,果然功力不凡。”
    当画面转到写字的特写时,苏易却发现这个大师,连认真写字的中级班学生都不如。
    苏易把手机往床上一扔,长长出了一口气。
    抬手看了看表,已经是晚上快八点了。
    有点饿,苏易又想起了今天的天价面条。
    苏易突然冒出一个念头。
    起身,从双肩背里拿出一个单反相机,然后把三脚架支好,把相机架号后,看看电池电量已经很少,苏易接上电源。看了看房间的灯光,苏易又拿出一个补光灯,调好。
    然后苏易下楼去买手工面条。顺便,苏易还买了一些作料和一个青花碗。
    回到公寓,苏易打开相机自动摄录,把灯光又调节了一下。然后在监视屏上调整画面。
    一切调好后,苏易开始做面条。
    苏易也没有想到,正是这突然冒出的念头,成了苏易又一次创业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