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第二个古代世界(10)
作者:喜欢鱼香草   快穿之混低保日常最新章节     
    百家宴结束,乡正大人和官家娘子比宴前还忙,一直等到入冬,官家娘子带着之前的两位老妈子来找到刘婆婆。
    这次,两位老妈子手上依旧是满满的东西。
    “婆婆,我和夫君不知道怎么感谢你了,这些东西,请一定要收下。”
    看来是事成了,刘婆婆没推辞,道谢之后将东西收进自己的睡房才出来与官家娘子说话。
    官家娘子看着刘婆婆,夫君汲汲经营这么些年,没想到,最终会因为一道辣椒兔丁得了县丞大人青眼。
    虽说这次没能往上走,可是县丞大人已经许下承诺,等三年后,县丞之位腾出来,或许可以冲一冲。
    自己常被乡下人家称为官家娘子,还认为一辈子也就这样了,没想到,真有做官家娘子的那一天。
    “婆婆,感激的话我也不说,你的这份情,我和夫君都记下了,有什么事,尽管找我们就是。”
    刘婆婆想着自己的一直在考虑的事情,要不然,先上车后补票。
    “不瞒官家娘子,我这真有一件事。”
    刘婆婆就把死鬼的事情说了,又说自己还是想要立女户。
    “立女户,这事本是好事,先头的乡正已经许下这事,婆婆放心,我回去就找夫君查看先前的簿记。
    这次百家宴,婆婆娘家如何,夫家如何,我都看在眼里,都是女子,你的想法我懂得。”
    官家娘子与刘婆婆一样,都是娘家争气,她又瞧上了现在的乡正大人,陪着他从一个小卒做到乡正,未来还会做上县丞。
    这里面,都是自己娘家在出力,跟刘婆婆的情况一致,只是她比刘婆婆更幸运些。
    对于刘婆婆的情况,如何不能感同身受只是立女户,这是小事。
    刘婆婆还与县丞家搭上关系,就更是小事了,此事本就合法合规,就更不是问题。
    刘婆婆把这事跟着官家娘子一说,能成自然就成了,不成也是有个印象,方便下次再说。
    许是刘婆婆这次帮忙许多,又或是乡正大人想牵上县丞的关系,在刘婆婆都忘记这件事时,官家娘子上门了。
    “婆婆,看我给你带什么来了,这是你的新户籍,独门独户,上边就你一人。
    这事也是巧,我家夫君查看历任大刘乡乡正的簿记记录,正是有这么一笔。
    您看这,户籍更改是从十年前算起的,那位乡正街正好能寻到,夫君找他做了补充。”
    官家娘子说了很久,刘婆婆终于理明白。
    死鬼死了二十多年,当时的乡正按照规矩允了原主的女户,在簿记上登了一笔,只是没有走程序。
    大刘乡只有刘婆婆这一位将士遗孀没,前几任乡正也都有在这上边做文章。
    现在的乡正大人,就是依着前边几任乡正遗留下来的事情在处理。
    “这事也不麻烦,正好年末需要清帐,我家夫君一翻簿记,发现婆婆的事情一直没向县里的大人禀告。
    联系了之前的一位乡正同僚,都做了文书说明,就朝县里递了资料。
    正巧,前几日去县里述职时,县丞大人问到,说了此事,今儿个就批复回来了。”
    也就是说,刘婆婆立女户的事,放在哪位乡正身上,都是一件功德,只不过他们认为这么做不值,一直没有向上汇报的。
    刘婆婆回了睡屋,翻出之前的户籍,交于官家娘子。
    “好嘞,那这本户籍,我就收回去销户,正好全了这二十年来的烂账。
    婆婆,有件事我还需叮嘱你,你拿到女户一事,暂时不可宣扬。”
    官家娘子说的,都是为刘婆婆着想。
    按照官家娘子的说法,刘婆婆先把这事按住,静待几年,等下一次朝廷清户。
    届时,乡正大人会拨乱反正,让大刘乡的百姓各归其里,重新划分土地。
    到那时,会给刘婆婆分新的宅地,重新分田,即日内从现居所搬离。
    “婆婆,这事不是我与夫君苛责,按照朝廷法制,你的户籍落在山下里,就该搬到山下里去。
    女户能分到的田地较少,我会嘱咐夫君,为你挑选肥沃的几块土地,你也考虑好在哪起房子。”
    官家娘子并不担心刘婆婆手里无银钱,只是一回百家宴,她手里接的赏银,就能给自己起一座好房子。
    事情的发展,远比刘婆婆预计的顺利,既然如此,她就按耐下自己的急躁,不徐不疾的过日子。
    除了每一旬去县里一趟,为县令家送上鸡子和活兔,刘婆婆的所有生活都是围着大刘乡打转。
    “刘婶子,我们家与你们家的关系,你是知道的,不如咱们还是像之前一样。
    八亩田地我与有根媳妇家和山下里长根家分了,你就坐等分粮,也省得劳累。”
    从三家收了三次稻谷,三年的租期就截止了,从来不上门的三弟媳妇又带着蜂蜜寻来。
    刘婆婆这次可没收三弟媳妇的蜂蜜,只是,自己要考虑一下。
    一晃三年,刘婆婆的日子比之前好过太多,看着就是个过得极好的老太太,
    不需要顾着家里的十亩地,只有两亩旱地和屋后的菜地需要打理,除此之外,就是养鸡、养兔和种辣椒“。
    从百日宴之后,辣椒就流传开来,一道辣椒兔丁更是传到了隔壁县。
    刘婆婆在第二年春天用辣椒籽种出了辣椒苗,果然与刘婆婆种植空间的不同,是一种乌红色的辣椒,皮辣,籽更辣。
    第二年,一文钱一株的辣椒苗在大刘乡得到哄抢,刘婆婆都没有多余的辣椒苗拿去县里卖。
    第三年,大刘乡家家户户都在屋后、地里种上了辣椒,公认最好吃的辣椒还是刘婆婆家的。
    同时,养兔的风俗也在大刘乡流传开,家家户户养兔,还有人家在地里专门种了喂兔的草。
    乡正大人百家宴后没有调走,反而留在大刘乡,一副要大干特干的模样。
    乡民种辣椒、养兔子,都是他支持的,还给找了商会,专门来大刘乡收购,让大家不用担心销路。
    三年时间,大刘乡就肉眼可见的富起来,年年评比,大刘乡在县里都是头一名。
    刘婆婆在整个大刘乡的地位,也不知不觉拔高一大截。
    乡民们要是在养兔子或者种辣椒上遇到问题,去问刘婆婆,十次有九次能得到解决办法。
    刘婆婆是个厚道人,这样赚钱的法子,她也不藏着,每次帮忙,给个一文钱两文钱,她都乐呵呵的接下。
    要刘婆婆说,她之前也没想这么多,自己的活兔和辣椒都是直接供给县令家,跟大刘乡乡民没有竞争关系,问就说了。
    刘婆婆走的是少而精路线,就靠家里后院赚钱。
    原本还养了公鸡吃肉,现在只留下一只公鸡,其余就是清一色的母鸡,九只母鸡,一天最少十个鸡子,多了能有二十个。
    母鸡本来就能每天下一到三个鸡蛋,刘婆婆为了口感,没有一味追求数量,刻意控制着,只让鸡蛋源源不断。
    之前只有三只母兔用作种兔,刘婆婆又给公兔娶了三个老婆,每月要出栏不少肉兔。
    至于辣椒树,那都是偷懒的法子,刘婆婆刻意培育了三株辣椒树,让它们挺过第一年冬天,就能一直结。
    县令家孺人特意找刘婆婆说了,凡是她养的这三样,有自己吃不下的,都拿去她那,还给涨了价格。
    活兔从三十文涨到三十五问,鸡子还是两文一个,辣椒都赶上鸡子的价格了,大的两文一个,小的一文一个。
    刘婆婆种的辣椒树,就是比别家大,别家都只有小孩手掌长,矮矮胖胖的。
    刘婆婆的辣椒,能长到及笄女子手掌大小,圆墩墩的,又大又好吃,基本都是两文一个。
    这个价格,放在别家,不吃不睡也要多种些、多养些,只有刘婆婆,依旧守着自己的后院。
    “婆婆,我家主母的心思你知道,赚钱的事情,怎的你不积极,我在一旁看着都替你可惜。”
    又一次送了鸡子、辣椒和活兔,管家特意找刘婆婆说话。
    “唉,实不相瞒,我是乡下人,见识短,也恨不得多赚些,只是,心里苦啊。
    管家知道,我一介女流,家里没人,这赚钱的事情,谁会不眼红,夫家没人,娘家在山下里,又不好多来。”
    这个任务做了快四年,明年就是原主的死劫,刘婆婆想着,时间也差不多,就一脸为难的跟管家说明情况。
    “严格来说,我是自立女户,不算河上里的人,赚钱的事,做的太过,惹眼,我都不知道怎么保全自己。
    原本也想过在家旁两块地里都种上辣椒,只是,前年辣椒苗刚种到地里,第二天就少,每每熟了,也会不见。
    孺人也说那些辣椒没有我种在后院的好,老婆子想来想去,还是守好家里这一亩三分地。”
    这些乡下人的官司,刘婆婆按理来说,是不好说给管家听的,孺人看重,刘婆婆也就说了。
    原是这样,管家听完就明白了,给刘婆婆送上一匹布,去回禀主母。
    “竟是这样,是我思虑不周,你再去打听一下刘婆婆的情况。”
    秋收结束没几天,就是照例五年一次的清户籍,刘婆婆在几家合力下,如愿搬到山下里。
    不到两个月,就起出来三间大房子,中间堂屋,左边刘婆婆住着,右边做的储藏间。
    除了三间正屋,左右两边各起一间偏房,用料简单些,也更大。
    左边做了厨房,大片的区域可以堆柴火,右边的,刘婆婆做了单独的兔栏和鸡栏。
    整个家也大的很,前院面积就能赶上原来的房子,后院足够刘婆婆开垦半亩地。
    为了刘婆婆的安全,官家娘子在乔迁时送了一只小狗,说是父母都是看家护院的好手。
    一切落定后,刘婆婆放下心来,重新做了躺椅,躺平享受生活。
    自从搬到山下里,离家里就近了,长根侄子抽个旱烟袋功夫,就能过来姑姑家。
    大刘村的第一次百家宴成功后,乡正大人每年都会在秋收之后举行一个秋收宴,大家看到刘婆婆和她娘家的情况,一个个热衷的不得了。
    百日宴改为秋日宴,办的好后,不只是乡正大人那有面子,现在整个大刘乡的乡亲都有面子。
    而秋日宴最重要的一道,就是大刘乡的两大特色,别的乡也想仿照大刘乡,养的兔子,种的辣椒就是比不上。
    现在的秋日宴,不只是乡里县里的大人回来参加,还有来大刘乡收辣椒活兔的商户也会参加。
    在秋日宴前,还有一个小活动,家家户户都会支上架子,摆上自家做的辣椒兔丁,谁家前面围的人多,谁家就最有面。
    这样的活动,刘婆婆都是压轴的,不参与,只有秋日宴上,能见到刘婆婆的辣椒兔丁。
    除了几个主桌,其余桌都是随机得到刘婆婆的辣椒兔丁。
    现在刘婆婆也只要做上一锅,年级大了,为了多吃几次刘婆婆的辣椒兔丁,乡正大人没有强求。
    “姑,今儿的辣椒兔丁准备好了嘛,用不用我过来帮忙!”
    长根侄子年逾六十,又迎来事业的新高峰,从两年前起,长根侄子就当选了大刘乡的里正。
    而家里有刘婆婆照顾,养的兔子、种的辣椒,也比其他家好上几分,还有一个做兔笼的活,又多一份收入。
    “好啦,我还不知道你,等会过来,给你们留下一份,平日里每次做辣椒兔丁和其他新菜,也没少这一口吃的,怎么就这么馋嘴。”
    “小姑说的什么话,我堂堂里正,是这样的人嘛,就不兴我是想来偷师的。”
    长根侄子有了新事业后,整个人都年轻了,已经年轻成孙子辈,有时还会跟着家里小辈抢那么一口吃的。
    刘婆婆认为,跟这样的亲戚相处,才是最舒服的,有分寸,又很亲近。
    他们明摆着就图自己一口吃的,其他的都一点都不要,都说让刘婆婆留着自己用。
    自从搬过来,家里的柴火永远是成堆的,养的下蛋母鸡每天都有地龙作为加餐,兔草也不用刘婆婆出门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