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意想不到的升职
作者:冰河时代   小京官之女养家日常最新章节     
    进九后,大雪依旧不停。
    苏记从掺粗面馍馍到完全卖粗面馍馍,数量却从五百只降到了三百只,而且每人每天只卖一只,这已经完全不是做生意了,纯粹就是为附近年老、贫困没办法在家开火的人而服务的。
    说起苏记为何有这么大量的粗面,还有一段插曲。
    苏言礼因为教晋王幼子的关系,终于拿到了加俸与三亩禄田,三亩禄田有点远,苏言礼是一次没去过,还是他小人精女儿每个季节去一趟。
    今年秋季去收租时,被村人围观,丰收季节,村人卖余粮,甚至为了儿女婚嫁也卖一部分口粮,其中一家就是因为怕女儿嫁过去嫁妆寒酸,看到?田主人,请求小娘子买了他们的粗面为女儿添妆。
    苏若锦一是不忍心,二是家里?田在这里与村人结个善缘,便以高于小商小贩的价格收了这家人的粗粮,没想到,一家看上一家,村里人一涌而上,都把家里能卖的粗粮卖给了她。
    没办法,苏若锦都收了,自家骡车不算,还租了两辆骡车才把收的粗面都运了回来,专门腾了一间屋子放粗面。
    或许这就是好人有好报吧!没想到冷冬天就用上了,要不然连粗面都没得卖,哪能帮到周围贫困之人。
    越是坐在温暖适意的炕上越是想着小娘子,总觉得大雪之下,好像她家揭不开锅了似的,需要他来接济一般。
    大雪阻路,赵澜骑马过来看望小娘子,他的马可是受过山地、雪地骑行训练过的,京城的路雪再怎么厚,跟山地、丘陵比总是好走的。
    路过苏记时,苏记铺子居然还开着,门口蒸笼热气腾腾,排着长长的队,井然有序,每人一个黑馍馍,打一碗白开水,暖气融融的端回家。
    主人好奇怪,双瑞赶紧去打听,没一会儿就从苏记伙计口中得知了为何还在卖早餐,和做这些早餐的粮食从何而来,马上把这些都告诉了主人。
    赵澜点点头,拉缰绳调头,刚要扬鞭子,及时勒住了马,长腿一跨,从马上下来,踩着露出石板的路面,目光顺着没有积雪的路面一直看过去。
    苏记周围路面,竟没积雪,时时刻刻都在扫?
    双瑞一看就知道主人想知道什么,马上又去苏记店里问。
    赵澜抬头,天阴沉沉的,雪花又开始飘,到不了中午,面路又该被覆盖了。
    很快,双瑞跑出铺子,靠近主人,小声道,“冯二石说了,用盐化成水每天撒一遍,洒一次,可以管一天,小公子,你看,雪落到这边地上积不了,因为地上有盐气,聚不起雪。”
    赵澜好看的剑眉高高抬起,原来小娘子囤盐不是为铺子吃用,也不是为了私卖,而是为了清路面,在这个缺衣少盐的年代,没有过人的认知,不可能拿盐水来扫路的。
    几天没见,不知道小娘子有没有长高,他还怪想的,拉起缰绳,“驾……驾……”
    双瑞等人跟了上去。
    咦,小郡王不是说看小娘子的吗?怎么突然调头向皇城方向了?
    皇宫门口下马时竟遇到了燕王赵璟。
    “子瑾——”
    “四哥。”
    燕王赵璟知道赵澜所领差事特殊,可以随时随地进宫,两人交了马给阍官,一路走一路闲话家常。
    “我听王妃说,你母妃正在给你物色未来夫人人选,有心仪谁家吗?”燕王赵璟笑道,“要不,我让你嫂子给你推荐一个?”
    “多谢四哥。”赵澜揖礼,“只是我已经跟父王母妃讲了,待弱冠之后再选妻子的人选,这六年不考虑。”
    燕王赵璟一副那你母妃还相看的样子。
    赵澜只能笑道,“没骗四哥,我现在的心思全都在怎么办好差事上,一日不挖干次辽夏国探子一日没心思谈婚论嫁。”
    燕王赵璟笑着点点头,“子瑾胸怀大胤,志存报国,四哥相信,祝你早日把辽夏国不良居心者挖干净。”
    “谢四哥勉励。”
    二人一同进了垂拱殿参见皇帝。
    成熙帝五十出头,模样清瘦,山羊胡子黑中发灰,显出发白迹像,受过二人揖礼后,给儿子与侄子赐了座。
    “璟儿为何而来?”
    赵璟要站起来回话,官家伸手示意他就坐着回。
    他便坐着拱手道,“回父王,试行的两条巷子,让租户们自己找匠人修缮的结果不错,基本都受住了大雪的考验,只有个别人为了贪租费,与品行不端的匠人勾结糊弄了事,但是糊弄就是糊弄,两场大雪一下,都露迹了。”
    官家捋须,“那等雪停了,就用三合一之法把有破损的公租房都办了。”
    赵璟起身:“是,父皇。”
    问完儿子问侄儿,“子瑾呢?”
    赵澜起身拱手,“回圣上,子瑾一直与辽夏国人打交道,平时没事时就了解他们的生活习俗,突然发现辽夏国那边比汴京城要冷多了,他们那边一到冬天就满山遍野都是雪,甚至能把人淹没了。”
    成熙帝听的聚精会神,“子瑾说的不错,那他们是怎么冲破雪的阻碍过日子的呢?”
    最近,朝会上因大雪京城有很多铺子关门歇业,一部分确实是受恶劣雪天影响,没有货源,没东西可卖,还有一部商人就不地道了,他们趁机关门歇业囤货是为涨价。
    赵澜回禀道,“书中有记载,辽夏国人会用盐开水化雪,被化过的地方,因为有盐残留,所以不容易积雪。”
    皇帝听的眉头不仅没松,还瞬间蹙起,“子瑾的意思?”
    “回圣上,可否让京兆尹与五城兵马司也用此法冲化掉大街小巷的积雪,这样各式铺子就可以正常营业就不会产生老百姓断粮,商人不能营业的情况了。”
    皇帝捋须,“盐价可不低啊!”这可是大胤朝主要的课税来源。
    赵澜拱手到眉额,“殿下,街市上已经有不良商家开始坐地起价,扰乱正常百姓生活,看雪又没停的迹像,不出十天、二十天商人就会趁机涨价,漫天要价,到哪时……”
    皇帝神色凝重,权衡利弊,过了好一会儿,才松口,“朕下口谕下去,皇宫附近先试试。”
    见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便请出宫。
    既然来了,皇帝倒没放小侄子走,“与朕一起用饭。”
    赵澜只好留下。
    赵璟也起身谢恩。
    二人一起陪皇帝吃了午饭。
    快要入腊月时,大雪倒是会停,但一旦下起来却很猛,京城贫民一带,时常有屋顶被雪压塌,出现老百姓伤亡之事,但是大街上的铺子倒是慢慢开始正常营业了。
    书同回来,一脸惊奇的告诉小主人,“听说兵马司的人也用化了盐的水融雪,小娘子,是不是咱家化雪的方法泄露了?”
    苏若锦好笑:“这种方法只要舍得用盐又不高明,朝庭为了国计民生,那么多政客智囊团,还想不出一个小小的盐水融雪法?书同叔,你可不要乱说话。”
    书同撇撇嘴,总觉这方法就是自家二娘子带出来的,算了,二娘子不认就不认,他又说起另一件事,“你小叔在城外施粥,听说都施了七八天了。”
    苏若锦一听就问,“京中的豪门贵族设摊施粥了吗?”
    书同再次撇嘴,“我听人讲了,你这小叔可不得了,听说他是第一个,在大雪封路时,他还开了自家米粮铺子每天免费为老弱病残放米面,你们还真不亏是一家人,都发善心做善事。”
    “我可是收钱的。”
    书同哼声,“你这一文钱用来阻挡那些想贪便宜之人,哪里是为赚钱。”
    “反正我没小叔高义。”
    小叔这个人要才华有才华,要品行有品行,还真是个青年才俊,怎么就喜欢……同呢?
    唉,真是可惜了。
    书同看到小娘子一脸可惜的样子,突然八卦的凑近前,“我听了个八卦,二娘子,你要不要听?”
    “有八卦还不赶紧说。”苏若锦气的翻了个白眼,整天闷在家里,她最想听八卦解闷了。
    书同朝大人书房方向看了眼,然后小声道,“听说你小叔前脚支摊施粥,后脚,月华公主就把摊子支在他边上,传他们‘夫唱妇随’。”
    苏若锦:……
    公主殿下还没放弃?
    天啊,这三人之间……都拉扯一年了,还没结果,难道要一直拉扯下去?
    苏德开已经缠绵病榻两三个月了,要不是大雪阻路,他早就带着妻子回平江府老家了,“真是孽债啊孽债……”千般培养长大的儿子竟然为了一个男人什么都不顾,要不是他以性命压着,估计都能带着那男人游山玩水去。
    唉!短短一年,苏钱氏也苍老了很多,可是最近的传言,又让她活了过来,苍老的脸色有了神彩,“老爷,都传言月华公主心悦我儿,你说皇帝会不会给他们赐婚?”
    苏德开比妻子脑子清醒点:“除非皇家不去查言祖的过往,只要一查,不要说嫁公主了,你我人头都要不保。”
    “啊!”苏钱氏刚有神彩的脸色,唰一下变得发白,“那……那怎么办?”
    苏德开道,“估计月华公主是真心悦你儿子,只要她肯在皇帝面前说好话,我们苏家或许能免牢狱之灾。”
    有了希望又破灭,苏钱氏跟死过一回一样,又变得苍老无力。
    有朝庭干预,京中因大雪而停的铺子又陆陆续续开起来,包括早餐铺子,别家开起来时,苏记却停了。
    冯家兄弟要回家,苏若锦劝道:“好不容易赚了些钱,难道舍得给那些路上的劫匪?”
    冯二石吓一跳,“怎么就有劫匪了呢?”
    “你说呢?”
    冯家兄弟二人纠结的很。
    苏若锦又道,“再说了,就算不下雪,你们回家的山路也不好走,现在下这么大的雪,岂不是很危险?”
    冯家兄弟被小东家说的一声不吭。
    “再说,你们小夫妻都在一起,也算有伴,父母跟孩子,来年等天好了,我放你们回去团聚。”
    兄弟二人终于被苏若锦说动留下,安心住在苏记铺子里,等什么时候雪完不下路完全好走了再回家。
    今年冬天,由于大雪,什么东西都贵,苏家早已备好,也不上街买了,就窝在家里等待过年。
    城外书院一直没有让学生再去上学,倒是城内各式学堂正常上课了。
    苏言礼便也去国子监上值。
    苏大郎与薛五郎在他书房一起学习,随着薛五郎经常来,经常跟苏、杨二位小娘子闹别扭的薛六娘也跟过来玩。
    从她口中,苏若锦得知,一个冬天,薛大人带着几个匠人给人盘火炕赚了一笔外快,薛家的日子好过多了,听薛六娘的口气,好像薛夫人的脸色也好看多了,她在家里也敢大声说话,大声笑了。
    苏若锦一听,暗自冒汗,这薛夫人也太……那啥了吧,怪不得薛大人能在她一个小娘子面前拉下脸,实在是不拉不行啊!
    能赚到钱,苏若锦也替薛大人高兴,邻居们过得好,她也觉得高兴。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好人总有好报的。
    腊月二十三,小年这天,苏言礼从国子监歇业回家,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
    “我升官了。”
    众人一惊。
    苏若锦先回神,连忙问道,“爹,什么官?”
    “太常寺博士”
    苏若锦不解的问:“太常寺还有博士?”
    苏言礼白了眼女儿,“天天在我书房,连这个都不知道。”
    苏若锦:……她还真没翻到过。
    太常寺设官,卿,一人。正三品。为太常寺的长官,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及管理太常寺下各署。少卿,二人。正四品上。太常寺的副长官,辅佐太常寺卿。
    丞,二人。博士,四人。太祝,六人。奉礼郎,二人。协律郎,二人。
    太常博士,为太常寺掌管祭祀之事的官员,正七品。负责主持宗庙祭祀、礼乐和文化教育事务。
    苏言礼终于从正八品升到七品官了。
    真是太不容易了。
    苏若锦问:“爹,怎么就从国子监升到太常寺了呢?”
    苏言礼:……他也不知道啊!
    苏若锦想了几种可能,觉得那种可能都有,最后干脆不想,“咱们明天吃顿好的庆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