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林子大了什么都有
作者:还斋   胜者为王,重活2009最新章节     
    安排曾海洋和青云大东方保险对接未来投保事宜,李泽华又连续和其它子公司负责人见面。
    譬如对吃了么秦朗的嘱咐,主要集中在合作餐饮门店扩张上,这点秦朗也算是学以致用。
    “老板,你放心好了,现在吃了么有一定盈利,正在和青云置业谈入股10%的合作,成功后。
    青云置业每购买一栋临街铺面,公司积极组织协调餐饮门店进驻,以新成立的餐饮公司名义,和置业公司签署十年合同。
    置业公司拿到合同和第一年租金,又和公司联手向金融机构申请融资,用来购买更多的临街铺面。
    在商业住宅方面同样是这一套合作模式,置业公司拿下房产,各公司根据就近原则,立即安排员工入住,合同一签第一年租金到账。
    又是一份可以向金融机构融资的产品,相比于房价涨幅,每年6-8%的利息不值一提,自从周转开以后,公司业务扩张神速。
    几乎每一天都有好几家连锁餐饮店开张,我们的连锁小超市计划,也在积极筹备招募团队中……
    甚至还有私募基金直接找上门,要求送钱给我们花。”
    李泽华很好奇,“集团又不缺这点钱和资源,也不会对非特定第三方出让股分,它们找过来做什么?”
    秦朗道:“想入股当时不可能的,但是这帮人提出一个方案,准备绕开金融机构,直接和吃了么及置业公司合作。
    两个方案,一个是由特定私募基金以借贷方式,直接约定固定利息,每年提供一笔资金投入进来。
    第二个方案由私募基金在市场上帮忙收购商铺和地产,再转手租货卖给集团,同时允许集团分期付款,按每年固定比例给分成。”
    “6%-8%的收益它们也接受?”
    李泽华糊涂了,“何况这种规模的商业合作,动辄投入几亿的资金,它们找小一点的地方性商业银行合作,不也能拿到这个点吗?之前不是听谁说,一个亿定投5年,有地区银行直接开出5%以上的利息,加额外福利吗?”
    这个利息虽然高,但相比于保本投资收益还是低,更远低于制造业的利润,因为存在银行的5%是固定的。
    而投入制造业的5%是来回滚动的,比如一个亿资金每个季度周转一次,一年就是4亿,哪怕利润只有5%,那也是五百万利息的四倍。
    如果做快消品转动再快点,说不定有十几二十个500万的收益。
    当然,这是最理想的状态,因为投资制造业有风险,存银行风险相比于亏本那点风险,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小银行当然可以啦,但是~”
    秦朗呵呵一笑,“老板,它们看中的是集团资源,私募基金虽然大多以投资一二级市场为主,但也需要一部分保本保息的收入渠道。
    何况集团目前发展状况良好,和诸多友商保持着良好关系,这些人里面有很多有钱人,他们的沉淀资金存在银行才三四个点收入。
    如果私募基金能拿到我们的保底合同,就扩展了资金来源渠道。
    据我调查,有几家私募基金所谓的资金来源,就是金融机构给的,比如商业贷款,比如其它成本相对低廉的渠道。”
    “等会!”
    李泽华懂了,“这帮人不敢动贷款,也知道几大背后都有外国资本,哪怕将来拿了钱跑出去也会被逮住。
    所以把脑筋打到普通人身上了?这不相当于集团动用自己的信用做背书,帮助私募基金洗劫自己的合作友商吗?
    真是打的一手如意算盘,用我的招牌做无本买卖还找我要钱,最后公司还要应付一群血本无归,上门问责的中小老板?”
    秦朗有些懵,老板的思维真是太厉害了,瞬间想到这些,让他后面的说辞白费,幸亏他也是准备拒绝的。
    不过还是忍不住提醒一句,“老板,那些人的来头都很大。”
    “那就让能做主的当面签字画押,再来谈合作。”
    李泽华才懒得管那么多,“全国有14亿人,如果每个人都拿这个说事,我还要不要做生意了?
    记住,以后但凡有这类打着合作的幌子,上门搞东搞西的,不管涉及到谁,一律不接待。
    另外要和下面人说清楚,青云集团和任何金融机构合作,都是基于业务考量,所有试图打着集团幌子忽悠投资的,青云一概不承认。”
    集团要得是能为业务扩张提供直接帮助的资源,而不是这些边角料。
    说完,继续下一个话题,“学习海航这套扩张模式固然可以快速发展,不过你们也悠着点,不要玩脱了。
    我给吃了么,青云置业设置的底线,是不超过公司净资产的60%,超过这条线,要么我个人出资借贷。
    上市前,公司按高于银行同期的数字,给我付合理报酬就行。
    要么就停下来,哪怕不发展,也不能突破这个底线,明白吗?”
    面对老板强势不容反驳的声音,秦朗不敢拒绝,但最终真的能执行成什么样子,他也不敢保证。
    因为青云置业在方国辉影响下,已经开始像脱缰的野马,一骑绝尘而去,连腾起的灰尘都看不见,更别提影子。
    因为相比于楼市的火爆程度,从市场上融资成本太低太低了,才6-8个点啊!青云置业去年8月份入手的商业住宅,到今天才八个多月,价格普遍上涨接近20%,相当于提前把三年多的利息给覆盖掉。
    最离谱的是鹏城某地一整栋楼,从开发商手里打包购买时才5900元(内部提前购买),而今天隔壁新楼盘开盘价高达1.6万元。
    涨了整整两倍,如果按这个价格脱手,缴纳完所有利息,税费,盈利在200%以上。
    青云置业的管理层都快疯了,可惜他们不知道的事,这仅仅只是狂热楼市暴涨的前奏。
    十年后,同地段二手房房价将超过10万每平米。
    到那时抛售,账面盈利将高达2000%以上。
    这就是先知先觉带来的好处,千金难买早知道,换到李泽华这个地位,何止千金!他随便打开地图,把每个主要城市画个圈,都不用自己亲自动手,下面人就能把所有事情做好。
    每个省,甚至每个核心城市都成立一家青云置业的子公司,按照公司内部不同等级划分,优先开展在大中城市的自建,收购业务。
    最关键这一套不违反任何政策,在魔都,鹏城,肥城,燕京,蓉城,星城姑苏等地,青云系投入了庞大的资源。
    为当地创造了无数gdp和就业岗位,税收。
    当地衙门甚至愿意免费拨出土地,给到集团用于修建商业住宅,譬如在星城就是如此。
    星城衙门不仅在亿达商业地产项目的附近,特意规划一片超20亩的土地出让给集团,所有出让金分5年返还。
    还在青云新能源产业园河对面,规划出一片超过60亩的平整土地出来,用于建造超大型商业小区。
    只要青云系承诺投资的投资,和每年贡献的税收到位,所有土地一分钱不用出,全部原路返回。
    在鹏城和魔都也有类似政策,总之土地换税收,换就业岗位,在当时是个很普遍的事情。
    没了土地出让这一块的大头支出,剩下的纯楼面建设成本,相比于此时的房价都是暴利,何况后续普遍暴涨三五倍。
    核心地带动辄五倍十倍的涨幅,就算在鹏城,此时建设成本也不超过1500每平米,相比于后世动辄八万十万的房价。
    简直是闭着眼睛躺赚。
    这就是青云置业能够快速扩张的法宝,因为买入的价格极低,而周边房价按市价,动辄是青云系买入成本的两三倍。
    这么一倒手用于贷款,立马能换回两三倍资金,然后又在其它城市进行扩张,想不发财都难。
    李泽华凭什么给员工这么高的薪资待遇?
    又凭什么动不动拿青云集团做抵押,去金融市场融资?
    就是因为他能通过提前布局,不断拿到超额利润,所以投资者在看到多家全球知名审计机构,出具的无保留审计报告时。
    才会痛痛快快掏钱。所涉及的行业极具竞争优势,他又前面通过集团资源相互配合,形成内部循环生态圈,导致竞争对手不多,发展前景明朗。
    所以投资人买账,一致看好后市,这就是诀窍所在。
    所以他才不会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坏了自己名声和根本,和私募基金合作,短期内看受益良多,长期看后患无穷!
    对吃了么是如此,嘱咐焦距主营业务不动摇就是胜利。
    最后他对秦朗提了个建议,“关于高校和单位机构的食堂承包计划,我准备转手安排方国辉去负责。
    你知道的,青云置业发展的有些不受控制,方国辉虽然不在那边任职,但很多融资业务都经他的手去做。
    管理层受他的影响很大,导致出现一些不好的苗头,我准备重新梳理一遍,再找人来负责。
    但方国辉这个人背后有复杂的人脉背景,金融创新能力也非常强,不能浪费。
    我决定用幕后控股的方式,支持他单独出来创业,前期为吃了么提供承包食堂业务帮助,你觉得怎么样?正好那些私募基金不是打算进场吗,正好让方国辉来负责,以后出了事,我一个小股东不至于被牵连太深吧?”
    “我没意见,正好食堂承包这一块陷入困境,如果方董事愿意接手,吃了么愿意在谈判进场的价格外,额外再支出一笔客观的佣金。”
    秦朗都忍不住给他竖起大拇指,黑,真特么黑,明知道这些私募机构,是通过方国辉的关系找上门,现在把锅甩给他。
    接,还是不接?
    不接,那就让他自己去给那些大佬解释,有钱不赚几个意思?接,那些大佬就要动用自己的人脉,主动也好,被动也罢,帮助吃了么完成这一计划。
    一个大学,单位机构的食堂赚百来万,一百个一千个积少成多嘛。
    就算他们耍聪明,想转手拿下自己经营,或者转包出去赚更多也没关系,青云系本来就没打算全吃下,能拿下一部分完成计划。
    顺带把这群人的视线引开,别耽误集团正常业务开展就行……
    对其它公司同样如此,在智能手机业务上,他对郭鑫毅,何理的嘱咐并不多。
    因为目前市场上,苹果还没大规模进入,叁星htc因为各种原因,在内地市场还没形成绝对优势,它们忙着整合资源,布局产业链呢。
    而中华酷联四家的产品,定位不清晰,花瓣厂还不是那个扛着重点针对,仍稳步前进的高端玩家。
    至于连想,抱歉。
    因为李泽华一系列操作,加上李家坡方面通过特殊渠道把证据交上去,惹来雷霆震怒,当家董事长刚被抓起来,这辈子能不能出来。
    都是问题。
    杨远亲这会正四处使劲,想要把老柳捞出来,哪里还有空应对熊猫荣耀的威胁啊。
    甚至连应付神州电子竞争都力不从心,整个三月,被神州加青云京东的组合,抢走60多场公开招标,涉及金额上亿元。
    连英特尔都作出一定妥协,恢复给神州电子的供货,不然丢失的份额全被amd抢走,这谁受的了啊?正所谓趁他病要他命,何理在这时候递交的荣威电子第一代,两款产品发展方案也得到认可,首发定在今年11月底前。
    主要是三大运营商口头答应松绑,如果荣威电子能以998,和798两个价格供货,并发展到约定的智能手机新开户规模。
    那么三大运营商,愿意提供更优惠的流量套餐绑定返点,和新开户补贴。
    之前青云集团一直和三大运营商,有针对新开户补贴合作,比如青云集团帮电信卖出去一张100元新号卡,激活就能拿到保底百元。
    三个月内,十二个月内达到最低消费额度,又能分别拿到80元和120元。
    至于这张100元的电话卡自带资费,白送。
    相当于办一个新用户,能从通信公司拿到300元提成,三大运营商都差不多,移动的稍微低一点,因为它的基站最多,信号最好。
    自带流量品牌效益,在获客渠道上就强一些,自然给青云集团的就少一些。
    这也是集团一直想要拿下校园卡代理市场的原因,奈何因为各种因素,没彻底谈下来,拿下的学校数量不多。
    毕竟校园卡每到开学季,都会迎来一波暴涨,是人人都想要吃一口的肥肉,里面涉及利益太复杂,不是一家集团可以吃下来的。
    李泽华也不急,反正按预期计划来,比如第一代荣威手机,没有历史上粗粮厂的际遇,拿不到联发科准备冲高端的芯片。
    但没关系啊,这样也不会和联发科闹翻,将来还有机会保持合作,比如第一代798售价的芯片,就是委托联发科设计生产。
    而998售价的则是用高通上一代芯片,凑合凑合用吧,都998了还要什么自行车。
    反正这玩意准备生产两年,各种大甩卖,后续还得再采购一波,比如新产品出来,老芯片降价,肯卖他就买。
    等到12年左右,委托仲芯国际生产的国产芯片上线,实现全国产,自己独立操作系统,就不担心被卡脖子了。
    就这样,998产品的纯生产成本也逼近零售价,798的更别提了,如果没有电信商补贴,卖一台亏一台,别说赚钱。
    别把裤衩子赔光就算好的。
    何理对动辄亏损10个亿的计划一点兴趣都没,奈何老板从产业链布局,集团业务生态圈说起,动辄亏出一千万用户最终盈利多少。
    好歹把他给说服了,只能硬着头皮去做,“老板,现在两款手机37开,起步一千万台,万一没拿到运营商补贴,每台最起码亏损100。
    要不慢一点,把第一期1000万改成100万台吧?这么亏,我怕公司人心惶惶,都没心思做事了。”
    “那第二期1500万台要不要砍?”
    李泽华怒目而视,“没有两千多万台订单量,人家厂商能把价格压到极限?
    100万台采购量的价格,算到每个零部件起码增长30%采购价,到时候就不是一台亏100,而是亏三四百了,哪还有价格优势?何况你不要只盯着中华酷联,市场还有诺基亚,摩托罗拉呢,它们的按键功能机会不会降价竞争?”
    李泽华对他的小家子气很无语,奈何可用的人就这么多,只能耐心教育,最后把他打发走时,何理还是没有完全接受他的理念。
    只是迫于董事长身份,没好意思继续争论而已。
    “愁啊,想改变这帮人的思维方式太难了,只能寄希望于执行过程中,折扣不要太多,哪怕做好一半都行。”
    李泽华很头疼。
    随之而来,听到安排自己负责融资之余,还兼带负责食堂招标业务的方国辉就不头疼了。
    因为这玩意,它有暴利啊!有青云农业服务公司提供原材料,蜂鸟集团提供配送,吃了么餐饮提供厨师资源,并提供食堂外卖服务。
    拿下一个大学,为几万人提供餐饮服务,稳赚不赔啊!
    何况他身后的那些人,一直想找个资源变现,有这种好事,哪里会拒绝。
    唯独对另外成立单独公司,李泽华指派他人以独立身份入股,有点无法接受。
    对比,李泽华一句话把他打发了,“食堂业务招标本身具有极大不确定性,集团不可能主动去踩坑。
    你愿意就办,包括那些私募基金都可以接纳进场。
    不愿意,那当我没说。”
    方国辉权衡利弊后,只能无奈点头答应,蕴含超过十亿利润的新市场完全交给他,不吃是棒槌。
    等他开开心心走后,李泽华才松口气,“总算找了个合理借口,把他暂时排除在集团之外。
    接下来就是全力发展核心业务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