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飞逝,转眼间就到了叶沁瑶和亲之日。天还未亮,叶沁瑶便被叫起来开始梳妆打扮。宫女们纷纷鱼贯而出,一向宁静的寿安宫迎来了最热闹的一日。
叶沁瑶坐在妆台前,这时太后走到叶沁瑶身后,叶沁瑶刚想起身行礼就被太后制止住了。
“坐好,坐好,今天可是哀家瑶瑶的大日子,不必讲这些虚礼。”
叶沁瑶透过镜子满眼孺慕的看着身后的太后叫道:“皇祖母。”
太后一脸慈爱的看着镜中容色倾城的叶沁瑶,接过代姑姑递过来的玉梳,开口道:“昨日哀家还在想,要找谁给我的瑶瑶做全福之人,思来想去,整个上京城中的宗妇里怕是没有谁能比哀家更合适了,让哀家来做瑶瑶的全福人好不好。”
叶沁瑶看着太后那慈祥的笑容,不由眼眶发酸,有些哽咽的笑道:“当然好,能够让东芜最尊贵,最福寿双全的人给瑶瑶做全福之人,恐怕也就只有瑶瑶一人能有如此殊荣了。”
太后执起玉梳在叶沁瑶如丝绸般的墨发上缓缓梳道:“一梳梳到尾,二梳白发齐眉,三梳多字又多寿。”
在一旁的代姑姑和长公主见状,都不由红了眼眶。
执完全福礼后,宫女们便来给叶沁瑶上妆。凤冠霞帔,一袭巨制嫁衣浓烈似火,华美非凡。
嗡——嗡——
金銮殿外礼乐轰鸣,在东芜皇宫中回荡,整个皇宫内外红绸飘扬,象征东芜的锦绣黄旗在玉石阶的两侧随风而扬。
叶沁瑶在一众宫女的簇拥下,缓缓迈上玉石阶,金丝所绣的龙凤在数十尺长的衣摆上栩栩如生,随着叶沁瑶的步伐轻晃而动,仿佛要浴火而生,气势非常。
东芜帝在上首看着缓缓走来的叶沁瑶,心里很是感慨道:“他这个外甥女当真有母仪天下之相啊,那满身气度风华难有人能及。”
叶沁瑶来到东芜帝身前,行礼道:“昭和参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免礼吧,德安开始吧。”
德安公公会意上前宣道:“两国联姻,誓盟缔约。今有东芜昭和公主,雍和淑纯,美德淑娴,西临欲聘尔为西临太子妃,系东芜与西为临友邦之约。”
这时西临的一众接亲使臣,齐声应道:“臣等恭迎太子妃娘娘銮驾回朝。”
“昭和拜别皇上太后,愿皇上太后长乐无极。”
东芜帝看着叶沁瑶温声道:“瑶瑶你也要保重,记住不论在何时,东芜永远都是你的后盾。”
太后也在一旁满眼不舍道:“是啊瑶瑶,有什么事你就直接派人传信哀家,平日无事也要常给哀家写信报平安。”
“谢谢皇舅舅和皇祖母,你们放心,瑶瑶会照顾好自己的。”
随后看向一旁的双亲和兄长们,向她们盈盈一礼。
长公主她们见后,千言万语都化作一声最虔诚的祝愿:“愿瑶瑶此生,平安顺遂,夫妻和乐,琴瑟和鸣。”
叶沁瑶闻言向她们微微颔首,眼中虽布满不舍,但依旧盈盈一笑,随后向銮轿走去。
这时群臣群臣恭送道:“臣等恭贺昭和公主大婚之喜,公主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霎时群臣道贺之声伴着礼乐响彻整个东芜皇宫,场面宏大非常。
叶沁瑶坐进銮轿后,和亲队伍便开始缓缓出发,世人都道十里红妆,可对于叶沁瑶来说可以说是百里红妆,就这太后与长公主都还觉得不够,在她们眼中叶沁瑶值得拥有世间最好的一切。
东芜百姓知道今日是昭和公主和亲西临之日,纷纷出来相送。叶将军作为东芜战神一生为东芜安宁征战沙场,可以说东芜大多数百姓都是十分拥戴他的。
现如今为维系两国邦交连病弱的女儿都远嫁西临。所以百姓们得知后,心里大为震动,因为他们都觉得,以昭和公主的状况,此生怕是再难以有活着重回东芜的那一日,想到此都心生惋惜,所以竞相出来相送。
当叶沁瑶的銮轿行至上京城中时,百姓们见后,纷纷下跪恭送:“恭送昭和公主殿下——”
前来迎亲的西临使臣见状都不由被深深震撼,没想她们这位太子妃娘娘在东芜的地位竟如此之高。不说那一眼难以望到尽头的陪嫁队伍,就说自古公主和亲,他们还是第一次见群臣与百姓相送的。
东芜帝虽说有着自私的那一面,但同样也有人性亲情的一面,从心底来说让叶沁瑶和亲西临他心里是有些愧疚的。而且太后也在他的面前耳提面命一定不可亏待了叶沁瑶,所有他便让礼部不按着寻常规格布置,一切都听太后和长公主的。
叶沁瑶坐在华贵精美的火红銮轿内,听着外面百姓的相送声,美眸清冷,绝美的脸上没有一丝大婚的喜悦。
“西临,我叶沁瑶来了。秦玄琛,上一世你一心只为谋你的天下,这一世我叶沁瑶却偏要谋你的那颗心,我的好夫君,希望你可不要让为妻失望。”想到此叶沁瑶平静无波的双眸中闪过几丝嘲讽,嘴角轻扯露出一抹轻嘲。
东芜史册记载:东芜元正三十二年,元历三月初六,昭和公主和亲西临。陪嫁之礼共计一千二百抬,宫女侍从一百二十人,亲兵护卫三万人,红妆百里。行至京城两道,百姓夹道迎送,始之盛况乃东芜建朝以来绝无有之。
同样西临皇宫内,也在为太子的大婚典礼做准备。
整个东宫都被挂满了红绸,远远望去一片喜气洋洋。这日若芳姑姑将院中都布置妥当后,便来到秦玄琛面前问道:“殿下,东宫的院中都布置的差不多了。接下来便是太子妃娘娘的院子和寝殿了,不知殿下可有什么要特意嘱咐的。”
闻言秦玄琛不经想到在东芜时听闻永安郡主素来最爱海棠花,没多想便吩咐道:“姑姑在太子妃的院中选个合适的位置,去移几颗海棠花种下,孤想她应该会喜欢的。”
若芳姑姑闻言一愣,随后便应道:“奴婢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