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驾崩
作者:长山里   嫁帝师最新章节     
    秦王骤然大骇。
    不可能!他临时布局,沈让尘怎会知晓他大计?
    沈让尘沿着台阶,缓缓走下来,“四十八卫中有叛党,军中人太多,正愁抓不到人,还要多谢秦王,今日把人都替我挑出来。”
    “你是如何知晓我的计划?”秦王内心狂跳,“不对!你如何能够调动禁军?”
    “并不知晓,我亦不能调动禁军。”沈让尘停在台阶中央,“我不过是未雨绸缪,以防万一,将我所担忧之事提前知会禁军统领,逼宫的叛军,人人得而诛之。”
    禁军受君王直调,秦王握了五年尚且不能收服禁军,又怎会受沈让尘调动。
    今夜之计,不过是借力打力罢了。
    沈让尘要将建元帝的尊严踩在脚下,让他重忆起世间无奈。
    让这个刚愎自用、不知反省,将其他人的人生玩弄于股掌之间的君王,也尝一尝被人掌控,被人愚弄的滋味。
    但禁军是建元帝的刀,要想这刀不对准自己,那就得让这把刀不闲着,刀尖一旦对准了别人,那就分身乏术。
    秦王牵制禁军,再用禁军名正言顺地剿灭秦王,晋王再无后顾之忧,弑兄的罪名,也落不到晋王头上去。
    秦王瞬间想通了关节,他所知晓的沈让尘的计划,皆来自于他安插在沈宅的眼线,如此看来,眼线怕是早被沈让尘收服。
    他的每一步,都在沈让尘的算计之中,被他牵着鼻子走。
    “沈渡!”秦王目眦欲裂,“是你设计诱我来此,你要杀我!”
    沈让尘摇头,“每一步路,都是由王爷自己走出来但,王爷活与不活,端看此刻如何抉择,若能放下兵刃,该如何处置,当由皇上定夺。”
    秦王冷笑一声,“是皇上,还是新帝?我若投降,还有命在吗?”
    已是退无可退,不如拼力一搏,说不定还能有一线生机。
    长剑出鞘,指向明德殿。
    秦王:“本王前来救驾!随我杀!”
    杀声骤响,箭雨四起,禁军护着众臣后退。
    沈让尘走入殿中,明德殿与外面仿佛两个世界,殿内清凉怡人,殿外杀声震天,殿门一关,杀声顿时小了些。
    晋王正在榻边给建元帝喂药。
    汤药咽不下去,从唇角流到了建元帝的衣衫上,昔日叱咤风云的君王,行将就木之时竟是如此的悲凉。
    沈让尘停在晋王身侧,说:“秦王谋反,携四十八卫一万四千余人,及京畿衙门逼宫。”
    建元帝听着外面的杀声,喉咙哼哧如破败的风箱,嘴唇几番张阖,出口的却只有断断续续的几个字。
    没人听清他说了什么,但是都知道他要说的是什么。
    “如此,郭自贤与秦王埋下的人才算彻底挖干净了。”晋王说着,皱起了眉。
    若非到了黄泉更迭的今日,没有人会亮出自己最后的底牌,秦王埋在那里始终是个隐患。
    若待他登基之后再乱,少不得要落个弑兄杀父的名声,不如将所有了结在今日。
    “只是……”晋王说:“一万四千兵马,可惜了,老百姓多少粮食才能养出这么多兵。”
    沈让尘目光在晋王面上扫过,那表情是真的惋惜。
    “禁军统领会斟酌,降者不杀。”他说。
    晋王看向建元帝,他歪斜在榻上,口角流出的汤药中混着血丝,晋王拿起帕子替他擦拭,声音难得一见的柔和。
    “父皇抱过我。”他细心擦拭着建元帝脸颊的污渍,说:“您记得吗?儿臣是不记得了,是幼时母妃说过,她说父皇也疼我,是抱过我的,我后来想了想,大抵是在刚出生之后吧,反正我已没什么印象了。”
    “母妃说,生在皇家,父子亲情于寻常百姓而言更为淡泊,我既身为皇子,享殊荣,失父爱,是有舍有得。”
    建元帝喉间哼哧作响,晋王倾身靠近了些,却见他嘴唇几番开阖,却仍旧听不清他说了什么。
    晋王自顾说道:“胜者为王,大哥败了,即是父皇败了。如今,您不愿承认也得承认,您一开始就错了,今日之败,是父皇种下的因果。”
    “那年父皇命我微服去往兖州府,儿臣看到了真正的庶民如何艰难地活着,一个五口之家,能耕种的田地不过百亩,百亩收成不过百石,春耕,夏耘,秋获,冬藏,要砍柴,要为官府做事,要服徭役,他们没有休息的时间,即便如此勤劳,依然会被水旱、急政、赋敛、贪官压得直不起腰。”
    “父皇偏安一隅,只知汴京繁华,又怎知许多人只能举债度日,变卖家产甚至卖儿卖女?”晋王面色痛苦,“父皇没教儿臣如何做一个帝王,所以儿臣只学会了如何做一个人,做一个学有所成,成以所学造福众庶之人。”
    沈让尘看着晋王,他一直知道自己没有看错人,到了此刻,更加笃定。
    晋王放下帕子,继续说:“古来立嫡立长不立贤,立子以贵不以长1,可这又是哪里来的规矩?儿臣不懂。”
    他目光倏然一凛,“君王不贤,无德无才,则庶民必苦,民生不宁。这样的规矩,儿臣不愿去守!所以父皇,大楚的天,是该要换一换了。”
    建元帝痛苦的表情散了,似乎是释然,又或是无能为力的放弃。
    他用力咳嗽,喀出了一口血,粗喘的声音总算轻了,出口的话隐约可闻。
    “你们……设此局,一为,让朕知错……二为,清,清余孽。”
    “不错。”
    建元帝猛地昂起头,又无力地倒在龙榻上,“朕,不认!”
    “儿臣料到了。”晋王说:“父皇认与不认已不重要,但建元帝会认。”
    建元帝想到了那份诏书,他猛然想通,上面空出的位置不是沈让尘想要篡位,而是让他认清,他虽还是皇帝,但即便是诏书,已不由他做主。
    而“建元帝”认与不认,也同样不是他能够做主的事了。
    帝王之威被蹍于足下,要杀死一个帝王,诛心往往比伤身更狠。
    建元帝徒劳地眨了眨眼,虚弱道:“朕,不认,但你……很好。”
    他是真心认为晋王好,因为当晋王对他说出那些话时,他真正从他眼中看到了炙热的火。
    为君时他畏畏缩缩,只想皇权稳固,不顾百姓疾苦,他做不了的事,晋王会去做。
    建元帝认真听着殿外的杀声,似乎渐渐低了。
    殿门叩响,禁军统领的声音响起,“皇上,已活捉秦王,降者不杀,余下叛党皆已伏诛。”
    建元帝张了张口,晋王回应,“父皇说知道了。”
    停了须臾,禁军统领又道:“沈大人,秦王说想见您,有话要说。”
    沈让尘起身,打开门,禁军统领立即朝殿内看来,殿中一派平静。
    秦王被缚,双手反剪。
    他看向走出来的沈让尘,忽然笑了起来,“你是不是觉得自己赢了?”
    沈让尘站在阶上,没有回答,低睨着他。
    秦王道:“你以为你赢了吗?我已派人去了余府,你鞭长莫及,护了晋王,又怎么护你的心肝儿?”
    沈让尘眉心一皱。
    秦王瞬间带着恶意笑了,“得之桑榆,失之东隅啊,哈哈哈哈哈哈。”
    沈让尘悠悠开口,“你又怎知,我没有完全的准备呢?”
    秦王当然不信,入宫前有人来报,已经攻入了余府,可沈让尘的表情太过笃定,太过淡然,让他不得不开始怀疑自己。
    马蹄声响起,沈让尘抬目望去,唇角浮起一抹笑容。
    秦王陡然看去,只见少年策马而来,手中拎着一坨黑布包。
    到了近前,少年翻身下马,手中的东西高高一扔,落在秦王面前。
    “你是不是说他?”既白问。
    布包滚了了一圈,在地上勾出道道血痕,黑布散开,里面的人头睁着眼,笔直和秦王对视上。
    那是他派去余府的领头人。
    见大势已去,秦王一下跌坐在地。
    明德殿的大门忽然向两侧敞开。
    “皇上有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统御四海,抚有万民……四皇子李祁玉,性行纯良,宽仁孝友……”
    明德殿前一片狼藉,沈让尘踩着满地的血迹,缓缓朝着宫外走。
    带血的脚印一步步延伸,越来越淡,直至在他脚下失去踪迹。
    宫门已近,踏上金水桥,沈让尘看见了撑伞立在烈日下的身影。
    她被日头晒得双颊发红,看见他的身影,她直接扔开了伞,如枝头的云雀般朝他奔来。
    沈让尘张开双臂,在她扑来时一把将她牢牢抱在怀里。
    皇权递嬗,常须喋血。
    须知二十年后,历史未尝不会重演。
    ……
    晨光微明,太阳缓缓升起,官道边野草上的露珠还未被烘散。
    一辆马车停在官道边的交叉路口,天色还早,路上鲜有行人往来,那车帘搭在挂钩上,窗边搭着一只细白的素手。
    即便是这么热的天,车上的人竟然戴着帷帽,柔纱遮住了她的脸,单看身型是一名年轻女子。
    头戴帷帽的女子轻声说:“眼下京中事多,先皇驾崩,新帝登基,有得你忙的。”
    沈让尘颔首,“此去南下一路当心,到了逢州,记得写信回来。”
    女子未置可否,“再说吧,我一路南下,说不定到了半途又改了主意,改道去别处了,话别就省了,我不爱听那些,你回去吧。”
    沈让尘微微抿唇,“你当真不等到八月?”
    女子摇了摇头,“即便等到八月,我也看不到你拜堂,月份大了更不好走。”
    女子摆了摆手,马车启动。
    车轮转了两圈,沈让尘忽然追上去,扶住车窗。
    女子探头在窗口,“怎么了?”
    “你不想知道他临死前说了什么?”
    两人同时沉默了下来。
    半晌,女子开口,哑声道:“不想知道了。”
    马车渐行渐远,沈让尘回头,走向另一辆马车。
    车里掀起,余晚之探出头来,“我想知道,先皇驾崩时到底说了什么?”
    “先皇说……”沈让尘看向马车远去的尘烟,说道:“荷叶茶中有毒,他早就知晓。”
    余晚之张了张口,一时竟不知该说什么。
    建元帝多情又无情。
    沈明仪也一样。
    1《春王正月》先秦·公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