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全市机构改革
作者:骑狼的汉子   权力巅峰之绝处逢生最新章节     
    9月初,李瑞芳书记上任后的第一次人事调整到位,郑伟调任市委副秘书长,第一时间向陆凡报到,陆凡直接安排他协调李瑞芳书记的工作。
    吴文通调任市发改委主任,陆凡亲自送他上任。
    接着,全市机构改革启动,陆凡参照省里的方案,成立了迎江市机构改革领导小组,由李瑞芳书记和赵涛市长担任组长,市委副书记郭志涛、常务副市长张荣秋、组织部长张自强担任副组长,财政、人事、编办等部门和各县区为成员单位,市委副秘书长陆凡为办公室主任,办公室设在市委办。
    别小瞧了机构改革,权力非常大,可以提出合并的单位的意见,审批各县区的《机构改革方案》,定编定岗定人。机构改革完成后,必然要进行一次大的人事调整,所以备受全市关注。
    陆凡自然大红人,办公室围满了各部门领导和各县区一把手,他们都是来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争取利益。
    陆凡认真研究了省里的《机构改革方案》,这是王鸿涛担任省委副书记时亲自把关制定的,完全避免了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恶性循环,基本上达到了完美的程度。
    陆凡理解的是,机构改革就是定编、定岗、定人,通过机构精简,达到人员合理化、机构合理设置、权责一致,做到改革后的部门有统有分、有主有次、履职到位、流程顺畅。
    所以,合并后出现一、二百人的单位不足为奇,因为定编后,超编单位不能进新人。但再过几年、十几年,随着人员退休、离岗,各单位工作人员必将趋于合理,财政负担能大大下降。
    9月10日,迎江市召开机构改革领导小组会议,领导小组成员全体参加,市委副秘书长陆凡做专题报告。
    会议开始后,陆凡汇报道:“各位领导,按照中省关于机构改革的总体要求,特别是《秦川省关于市县机构改革的总体意见》,结合我市自身实际,机构改革领导办公室初步拟定了我市机构改革方案,先汇报如下:
    改革后,市级设置党政机构37个,编办、公务员局并入组织部;宣传部统一管理新闻出版和电影工作;合并国土、规划局,组建自然资源局;组建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组建市应急管理局;组建医保局;组建行政审批局;将工商局、质监局、食药局、盐务局、物价局、商务局的部分职能,合并组建市场监督管理局……
    汇报完毕后,市长赵涛带着疑惑说道:“省里是41个部门,我们市里比省里还少4个,有必要吗?省委的要求是地方结合实际,有两个机动名额,就这样浪费了?这恐怕不符合迎江人民的利益吧!”
    市委副书记郭志明毫不迟疑的反驳道:“这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只是某些部门的利益受到损失,阵痛只是短期的,从长期看精简的部门越多,越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毕竟财政人员供应需要纳税人的钱!”
    赵涛还想辩驳,但无奈郭志明站在了大义上,总不能说干部的利益大于群众的利益,他辩无可辩!
    李瑞芳书记说道:“机构改革启动以来,领导干部们人心惶惶,心思都不在工作上,陆凡办公室的门都快被踏平了,都盘算自己那点小九九,我的意见是速战速决!但改革后未知的问题和麻烦肯定不会少,陆凡,你研究的比较深入,继续谈谈。”
    “好的,书记,结合近期的工作,我谈几点可能存在的问题,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合并重组单位,会出现两种心理问题。一是‘吃亏’心理。机构改革的目标是集约、瘦身、高效,其中必然涉及人员职务调整。随之而来的是一种普遍的悲观心态,认为上升的空间小了、竞争激烈了、上升通道拥堵了,感觉吃了亏,心理上有落差。二是消极心态。一些在年龄上处于相对劣势的同志,往往在改革后产生消极情绪,有‘船到码头车到站’的心理。这些不良心态会导致干部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工作激情丧失,工作标准降低,有的甚至产生‘捞一把’的补偿心理,走向违法犯罪深渊。
    还有改革过渡阶段的工作衔接问题。工作任务不会减少、服务群众不能中断。此外,还有可能出现以下两种问题,影响工作衔接。一是‘新官不理旧账’。新任领导者对原有的工作计划不买账、不监督、不督查,急于‘另起炉灶’,重新搞一套工作安排,与原有工作进行彻底‘交割’,导致工作程序紊乱,措施无法落地,工作效果打折扣,人民群众不满意。二是‘肠梗阻’。改革时期,各单位专注内部工作,对原上级、下级单位的工作容易出现错位、缺位,导致政策落地出现‘肠梗阻’问题,甚至出现一些以改革为托词而不作为、乱作为的情况,导致群众对改革产生偏见。”
    对于陆凡提出的问题,大家深以为然,李瑞芳书记说道:“改革只有经历一系列‘阵痛’过程,才能破茧腾飞,迈向新的征程。而这种‘阵痛’,如果不能得到有效应对,就极有可能影响机构改革大局,影响整个社会事业的不断进步。因此,必须未雨绸缪,做出预防性部署,将问题始终置于可控范围,稳步化解。
    我提几点看法:第一、开诚布公,正视各方诉求,畅通干部职工意见反馈渠道,了解基层干部职工所思所想所盼,为决策寻求支持。
    第二、循序渐进,合理安排改革过渡区间。特别需要注意工作的承接,做好各项工作的梳理、督查,始终确保事有人管、事有人办,上下通畅、上传下达,不脱节、不断档、不误事。
    第三、实事求是,解决按照《机构改革方案》执行。
    第四、高度重视干部心理问题,引导干部职工把心思干劲放到工作上来,凝心聚力推动改革事业走向成功。警惕改革中滋生的各种不良心态,对改革中滋生的‘到站’心态、放任心态、自由心态等,要高举党纪国法的大旗,使干部职工绷紧廉洁自律的敬畏之弦,不越‘红线’,不碰‘高压线’。
    第五、扎实做好干部选任工作,营造公平公正的机关氛围。机构改革中,人事问题最为关键,而人事问题的核心是干部选任,底线是公平。如何选任合适的干部才能让大家认可?那就是比业绩、比能力、比素养,公开竞技、公平竞争,平息各种杂音,凝聚起干部职工的向心力。
    此项工作由陆凡牵头负责,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规定,拿出初步的干部调整方案。旨在加大干部交流力度,打破部门利益藩篱,激发干部工作活力和动力,同时提升干部的综合素质。”
    经过领导小组表决,迎江市《机构改革方案》顺利通过。
    大势所趋,改革势在必行,《方案》出台后,全市领导干部的目光都投向市委,陆凡成为“炙手可热”的领导。
    《方案》下发到各县区后,书记、县长们经过比对,发现省里和市里的文件有很大的变化,两个机动单位的名额直接被市里“吃了”,这就意味着县里少了两个单位的编制,这可涉及到几十个干部、十来个领导的职数问题,肯定不能“忍”,于是纷纷前往市里,跟陆凡“讨公道”。
    面对大家的质疑和软磨硬泡,陆凡毫不松口,表示各县的方案不允许出现那两个机动单位,必须参照市里的方案,原封不动的执行,否则报上来的方案不予批准!
    他们不甘心,又跑到书记办公室要机构,但都被李瑞芳“打发”到陆凡那里。
    市长赵涛在紧锣密鼓的选配市政府秘书长,这个位置号称全市第一正处,原本对县委书记、市直部门一把手诱惑力十足,但现在无人问津。
    因为大家都是明白人,如果市长站不稳脚跟,市政府秘书长就是个烫手的山芋,没多少人想去冒那个险。
    但世界上总有不怕死的,红旗县县长蒲磊抱着富贵险中求的心态,主动考上了市长赵涛。
    面对一个县长的“投靠”,赵涛喜出望外。
    原本县长直接提拔市政府秘书长是“不合规矩”的,但赵涛管不了那么多,因为这群县委书记没有一个“鸟”他,而且赵涛明白一个道理——千金买马骨!只要把蒲磊安排到位,那么鲶鱼效应就会产生,人才会源源不断的团结在自己周围,大事可成!
    这次赵涛学乖了,直接向李瑞芳书记汇报,提出想调任蒲磊担任市政府秘书长。他算看明白了,虽为市长,但在迎江他真没多少话语权,现阶段想干成事,必须依靠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