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及时雨李恪,儿子还不如孙子孝顺(一)
作者:才拥佳人   大唐:穿越李恪,配角怎么当皇帝最新章节     
    贞观二年,九月。
    长安已经基本上再次恢复了以往的繁华。
    在九月十六这一天,奉李世民之命,收复朔方,攻打梁师都的右卫大将军柴绍、殿中少监薛万均,也在这一天班师回朝。
    当然了,现在柴绍已经被封为左卫大将军,薛万均也被封为左屯卫将军。
    只是,按照大唐的朝廷惯例,一般在外领兵的将领,在班师回京的时候,必须第一时间交还兵权,然后去兵部进行登记,然后再等待李世民的召见。
    这一方面是为了确保国家的军事安全,防止将领在掌握兵权的情况下产生任何不稳定的因素。
    另一方面,这也是方便统计嘉奖有功的将领和士兵,让他们得到应有的荣誉和地位。
    只是,李世民登基这两年以来,说来也奇怪,旱灾和蝗灾接连发生,导致关中百姓士气低迷,国家的经济和民生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就连针对他的舆论也不断出现,说他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登基以来国事不宁,导致天灾连连。
    因此,李世民急需功绩,来提振民心。
    而柴绍的这场胜利,就来得正是时候。
    为了给京城和关中的百姓打打气,李世民特意让人大肆宣扬击败梁师都,收复朔方的战事。
    对此,也没有第一时间让柴绍上交虎符兵权,而是让他率领大军,在长安街头上演凯旋仪式。
    李世民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提振民心,让百姓们看到,大唐正在逐步走向强大。
    李世民,才是真正的皇位最好的继承人,比他的兄长李建成更合适的当皇帝。
    也借此希望百姓们,能够更加的拥护他。
    事实上,这次政治作秀,确实也非常的成功。
    提前一天接到朝廷公告的长安百姓,还没到等到凯旋仪式开始的时间,长安主街的街道上,便人群涌动,出现了万人空巷的景象。
    街道两侧全部站满了人不说,还有些没有占据到观看位置的百姓,站在了高高的屋檐上,或爬到树上,或找制高点,只为了一睹大唐无敌雄师的风采。
    小孩子们骑在大人的肩膀上,手里拿着冰糖葫芦,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倒也不是说,所有的人都对凯旋仪式感兴趣。
    在这个时代,娱乐活动并不多,绝大多数人,也只是为了看个热闹,然后在好友之间或者酒桌之上,增添一点谈资罢了。
    上午八点,也就是辰时。
    柴绍与薛万均骑着高头大马,走在凯旋队伍的最前面。
    两人身披盔甲,面带微笑,倒也英姿飒爽。
    只不过相对于柴绍的轻松自然,薛万均就很不自在。
    整个人都紧绷着,脸色僵硬的不行,平时人马合一,现在坐在马上如同木偶一般。
    在他看来,这次攻打梁师都,收复朔方,作为行军副总管的他,也只是小有功劳,但顶多算一个斩兵夺将。
    比起蜀王李恪,劝降夏州城,献计设伏突厥援兵,智取贡品,李恪的功劳无疑要大的多。
    但他不仅被圣人封为“左屯卫将军”,还要求在长安城进行凯旋仪式,这让他有些受之有愧。
    在他心里,他的功绩远远不足以进行这样的仪式,这无疑让他感到有些惶恐。
    只是他却不知道,若是没有李恪的横插一脚,他在这次战场上的表现堪称惊艳。
    他带领着军队,成功击走了突厥的援军,使得唐军能够顺利攻下朔方。
    他的战术运用得当,兵力部署合理,使得唐军在战场上始终占据着主动。
    若是按照这样的表现,想来他应该会心安理得。
    只可惜,有了李恪的对比,他的功绩似乎被掩盖了一些.......
    一旁的柴绍,看到薛万均这副样子,笑着问道。
    “薛将军,你这是怎么了?怎么看起来这么紧张?”
    薛万均深吸了一口气,道:“末将没事,只是末将想到,自己这点寸功勋,就享受这样的荣耀,有些愧疚圣人的厚爱。”
    听到这句话,立马明白了薛万均的所思所想,没好气的笑道:“薛将军,你这是在点本将吧。”
    薛万均闻言,立马拱手道:“末将岂敢,只是......”
    只是还没等薛万均说出后面的话,柴绍便挥手打断了他的话。
    “我知道你想什么,只是陛下英明神武,这么做必然有他的深意,你无需太多的顾虑。”
    柴绍的话语中充满了对李二的崇敬和信任。
    薛万均微微低下头,道:“末将明白,陛下文武之才,高出前古,我等只需听陛下命令即可。”
    柴绍点头笑道:“你能这样想就好。”
    说话间,两人已经带领着大军来到了长安城外。
    两人身后,是一万的大唐精锐府兵,人人身披甲胄,手握兵器,威风凛凛。
    当走过长安城门的时候,柴绍下令,让大军放慢了脚步。
    除了让身后的府兵们,好好感受一下长安百姓的热情和荣誉外。
    也让长安的百姓,充分的感受一下大唐的威严和力量。
    凯旋仪式结束后,太子李承乾更是代替李世民,在皇宫的南门外,等候着他们的到来。
    因为皇帝李世民还要在皇宫中,设宴款待柴绍、薛万均和一众立功了的将士。
    只是在这期间,还发生了一个小小的插曲。
    就在柴绍和薛万均前往皇宫的时候,柴绍身后还跟着四大车的东西。
    在路过宫门的时候,柴绍还打开其中一个箱子,给守门的将领报备展示了一下。
    只不过,由于角度的问题,李承乾并没有看到里面装了什么东西。
    只不过,应当是有过授意,这些马车全都成功押进了皇宫。
    一开始的时候,太子李承乾还在奇怪,柴绍也不是一两次带兵出征了。
    如果是战场上的缴获,理应在兵部登记,上缴国库,怎么还拖到皇宫中来了。
    难道这是父亲吩咐柴绍纳入私库的财物?
    亦或者这是柴绍特意上缴给父亲的宝物?
    这让他看向柴绍的眼光都变了。
    懂事。
    这样的大臣哪里找啊,在外征战还不忘给自己的父亲收纳宝物,这是一份多么难得的忠贞之心啊。
    以后,自己要是做了皇帝,会不会也有人会这样对自己。
    只不过很快他便知道自己想错了。
    在等到他们走进了皇宫,快要到设宴的宫殿之后,柴绍便出声让太子李承乾稍等他一下。
    对于柴绍这样的简在帝心的心腹大臣,又新建军功,太子李承乾当然不会随意地拂了他的面子。
    于是便停下了脚步,示意柴绍随意。
    柴绍道谢一声之后,太子李承乾便看着柴绍走向那几个押送马车的护卫,轻声低语起来。
    他心中有些疑惑,不知道柴绍要干什么。
    但也没有太在意。
    毕竟柴绍是父亲的宠臣,应该不会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
    很快,他便发现那四辆马车,分成两队,朝着不同的方向离去了......
    这让李承乾微微一愣。
    将马车打发走了之后,柴绍便加快步伐走了回来。
    毕竟李承乾身为太子,乃是储君的身份,柴绍也不敢得罪。
    于是,连忙拱手歉意的说道:“有劳太子等候了,恕罪恕罪。”
    尽管李承乾心里非常的好奇,但想到柴绍或许是受父亲李世民的授意,再加上身边跟着不少的将领,便也忍下没有追问。
    他摆了摆手,笑着说道。
    “柴将军言重了,左右也没有耽误多少时间,既然将军的事情已经办妥了,那我们还是赶紧去赴宴吧,陛下和文武百官可都正等着为将军祝贺呢!”
    柴绍闻言,连声附和道:“太子殿下提醒的对,末将也正有此意,太子殿下请。
    说罢,两个人没有在说话,转过身,朝着宴会的方向走去。
    柴绍微微一笑,落后两步,跟上了李承乾的脚步。
    酒宴在承乾宫举行,因为是庆功宴,倒是没有太多的规矩和束缚。
    因为军功早已拟定,该升的官也升了,该奖励的也奖励了。
    在柴绍、薛万均等一众将,见过李世民之后,便是盛大的庆祝。
    文武百官们举杯相庆,气氛热烈。
    期间更是有各种各样的舞蹈表演,丝竹之声悠扬悦耳,为庆功宴增添了几分喜庆。
    文武百官们纷纷与柴绍寒暄客套,为他道贺。
    在酒过三巡之后,李世民突然站起身来,举着酒樽来到了会场中央。
    众人见状,立刻安静下来,目光都聚焦在了李世民身上。
    世民环视了一圈在场的文武百官,见到都是自己手底下的得力干将,心中不禁感慨万分。
    高声说道:“各位臣工,今日我们聚集在此,为的是庆祝柴绍将军的胜利。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大唐的繁荣昌盛并非易事,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和奋斗。我希望大家能够以柴绍将军为榜样,奋发向前,为大唐的江山社稷贡献自己的力量。”
    众人听到李世民的发言后,齐声高呼:“陛下所言极是!我们定当不负重托,为大唐的繁荣昌盛,尽心竭力!”
    在鼓舞完群臣之后,有些上头的李世民来到柴绍的身旁,亲自为柴绍倒上一杯酒,道:“嗣昌,你这次收复朔方,为我大唐赢得了荣誉,朕深感欣慰。来,这杯酒,朕敬你。”
    柴绍一听,感动的接过酒杯,一饮而尽,然后抱拳躬身道:“谢陛下。”
    他知道,这杯酒不仅仅是对他个人的肯定和嘉奖,更是对他背后无数将士们浴血奋战的认可。
    等到柴绍将杯中之酒一饮而下后,李世民又接着说道。
    “嗣昌,你也知道突厥一直都是我大唐的心腹之患,这一次你攻打梁师都,也跟突厥人交上了手,依你看,我们大唐现在对上突厥,有多大的把握?”
    李世民这番话看似是对柴绍一个人说,但是他并没有避开在场的所有人。
    所以在场的文武大臣,也就自然将这番话收入了耳中。
    一时间,酒宴便再次慢慢平静了下来,所有的文武大臣也都若有若思的思考起来。
    柴绍原本还有一丝酒意,但听到李世民的这句话后,也立刻清醒起来。
    他知道,这个问题不仅仅是他个人的疑问,更是所有大唐子民的关切。他希望从柴绍的回答中,看到大唐对抗突厥的希望和策略。
    他明白,这个问题并非简单的军事策略,而是关乎大唐未来命运的大计。
    他看了一眼旁边的文武大臣,深吸一口气,谨慎地回答道。
    “陛下,曾经的突厥人确是强大,但经过这样的天灾和政治混乱,实力已经大不如前。而我们大唐,尽管这两年关中也发生旱灾和蝗灾,但其他地区还是稳定发展,军队更是经过这两年的历练,无论是战斗经验还是装备都有大大的提升。现在的大唐,已经有足够的实力去对抗突厥。”柴绍坚定地说道。
    李世民听后点了点头,心中暗自赞许。
    只不过,一旁的魏徵,看到李世民的兴奋的神情。
    以为李世民又升起了想要发兵攻打突厥的心思,连忙站出身道。
    “陛下,现在虽然我大唐民力已经有所恢复,但是,我们大唐连年征战,加上这两年给突厥上供,国库空虚,已经无法支撑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仍需谨慎对待此事。”
    一旁的房玄龄听后,也赞同的说道。
    “微臣认为魏大人说的有理,突厥现在已经是强如之末,颉利强征暴敛,如薛延陀以及回纥、拔野古等大部落早已不满,我们何不合众联合,待到突厥实力大降之后,再一战取之,这样能够避免盲目自信导致不必要的损失。此外,国库也许填充,不然军队的补给和装备也得不到完善,如何能够确保战斗的胜利。”
    “陛下,魏徵大人和房玄龄大人的观点,臣深以为然。我们大唐历经战火,确实需要休养生息,而突厥虽然现在看似强大,但已经有了不少的内部矛盾。我们应该利用这个机会,一方面加强内政,恢复国力,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外交活动,争取更多的盟友。这样不仅可以避免战争,还能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紧随其后,杜如晦的话,让李世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只不过,这样按部就班的发展,积累国库太慢,他等不了这么久。
    于是,李世民喝了一杯酒,试探性的朝着众多大臣问道。
    “诸位都是我大唐的股肱之臣,可有办法教朕,不增加赋税,又能快速的积累国库。”
    满朝的文武百官,听到李世民这句强人所难的话后,全都低着头,不敢对视李世民的眼睛。
    良久之后,就在李世民都有些失望,准备放弃的时候
    中书舍人李百药,站了出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说道:“臣请陛下,再出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