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古寺斗法
作者:旧檀   古邑侠踪最新章节     
    话说戒嗔和尚与秦时月低语一幕,当时吃饭的人几乎都看到了,但几乎所有人都以为,他们就是在商谈做法事的事,其实呢?无关法事,却事关重大。
    原来,戒嗔法师代表见山住持,向秦时月反映了一个情况:寺内新到一僧人,担任寺内知客僧,与外人过往甚密,不像是个本份的出家人,存在许多嫌疑之处。
    秦时月知道,知客僧在寺院内是住持的得力助手,相当于行政部门的秘书长、办公室主任之类的角色,协助行政“一把手”管理单位的大小事务。知客僧往往交游广泛,是个厉害角色。
    秦时月当即答应,趁为扈小姐做法事的机会,前往寺院侦查,这样外人就看不出端倪。
    戒嗔听了,点头领会。
    回到酒桌后,秦时月让小薯下午通知县政府秘书室,让他们准备20块大洋,作为超度扈科长的报酬。让小薯明日一早带上,随自己上永王山妙智寺去。
    众人听在耳中,纷纷赞秦时月既热心又会理事,一顿饭没吃完,就将做法事的事安排清爽了。
    次日,天公作美,艳阳高照。虽已是10月霜降节气,但天气放晴时,仍然可以穿衬衫,难怪母亲经常会说“十月小阳春”。
    秦时月带领金不换、张小薯及县政府财政科人员等几个随从,一路蹄声前往永王山。
    为了核实河野英男的身份,他还特意让小薯带上了平时专在南门头一带查户口的两名团丁。他们认识润秦布店的掌柜关自民。
    众人才进山门,见山法师率领僧众,身披袈裟,已在大雄宝殿外列队迎候。
    自从寻找紫苏时见过见山法师,秦时月一直无暇再上妙智寺。见山法师见过秦时月,方知去年的青年施主,原来是保安团的长官,一时肃然起敬。
    这时,一蓄了长须的僧人前来施礼,见山介绍是寺院方丈真定法师。
    秦时月见真定身材臃肿,满脸赘肉,且目光浑浊,感觉很不好。再与其他人相见,其中有一精干和尚,满脸堆笑合十,口称“秦团吉祥”。
    秦时月料想此人估计就是那名知客僧,时月看向两名团丁,只见他们眼神迟疑,先是微微点头,后又微微摇头,于是心中有了点底。
    果然,见山住持随后就向他引荐了知客僧无尘。
    秦时月不动声色地点头致意,在众人的簇拥下进入大殿。
    住持见山安排秦时月在一旁立定,做个手势,一时梵唱响起,引磬、木鱼齐鸣,众人神情顿时肃穆起来。
    “炉香乍热,法界蒙熏,诸佛海外悉遥闻,诚意方殷,随处结祥云,诸佛现全身……”领唱的见山法师嗓音洪亮,声震屋宇,穿透力极强,一下将大家带入意境中去。
    时月打量众僧,见全都全神贯注于唱念之中,那知客僧无尘也没有例外,便借口出恭,让小薯他们在大殿内观摩,自己悄悄离开,直奔僧寮。
    此时僧人们都集中于大殿内做法事,僧寮这边静悄悄的没有一点声音。
    看官有所不知,正信的寺院,僧寮的各间房门一般是不上锁的。出家人四大皆空,身无长物,也无秘密,有什么必要锁门?
    秦时月挨间入内侦察。到一间时,见到一位年轻僧人。时月问他为何未去大殿做法事,说是最近才来,还不会唱念。
    时月便问他知客僧住哪间,自己是他的客人,想借便桶一用。沙弥便指引秦时月,却就在隔壁。
    时月入内,掩了门,迅速以目搜索。觉无特别后,直奔其床头,掀开枕头,下有一物,是把匕首。再往床头底下的床脚边一掏,掏出一把日式手枪出来。时月将子弹退了,放进自己口袋,把枪放归原处,出了门,向小沙弥道过谢,径回大殿。
    这佛事也真长,一做即做了两个小时。秦时月要不是有身好功夫,还真是吃不消站。
    法事一结束,秦时月见那无尘急急去了自己房间,又急急返回。
    看看离午饭还有点时间,僧人便邀秦时月一行去方丈室用茶。
    佛门无酒。酒是佛门“杀、盗、淫、妄、酒”五戒之一,不许喝。非酒有错,是喝酒容易乱性,乱性则会破其余四戒,所以佛道二门都禁酒。有的所谓的“素酒”可喝,完全是杜撰,是强词夺理,不如法。
    酒禁了,茶却讲究。托了各路施主的福,饮的都是名茶,什么狮峰龙井、黄山毛峰,洞庭碧罗春,福建铁观音之类的,应有尽有。
    众人喝茶聊天。方丈真定春风满面地坐在一张上好的海南黄花梨茶桌后司茶。
    秦时月由于奶奶与母亲都是信佛的,从小就在经声礼忏声中长大,所以对佛学一直很感兴趣,《心经》《大悲咒》早在小学时就能背诵。后来即使进了军校,也照样关注,阅读过不少经书,也看过《五灯会元》《景德传灯录》等记载佛门趣事和异象的书,对佛门公案了解不少。
    秦时月装着不经意间将话题转到知客僧无尘身上,问他之前在哪个寺院修行。
    无尘说在庐山。
    秦时月追问,庐山哪个宝刹?
    无尘说,住过东林寺等多处。
    秦时月说:“那可是名寺,历代文人亦多有吟咏,这您知道吧?”
    无尘忙说:“秦团长博学,小僧只顾念经修行,对文人的题咏不感兴趣。”
    秦时月想,看来他对苏轼那首《题庐山东林寺》(横看成林侧成峰)并不了解,也不加揭穿。
    然后,他又沉吟说:“出家乃大丈夫之事。修行苦啊,光经书就有得师父背诵了。背个两百多字的《心经》还好,《大悲咒》也不算难,但遇到两万字的《楞严咒》,那可有点头皮发紧的吧?”
    无尘听了,谦恭地笑笑说:“那是,那是。吃苦么,应该的,应该的。”
    秦时月听了,也笑笑,心里说,老狐狸,你可终于露了尾巴。原来,说这话时秦时月设了个陷阱:《楞严咒》哪有两万字?只有四千多字。但对方丝毫都没有察觉。
    “原想秦团是个研究军事之人,想不到佛学方面的造诣也这么深,小僧真是佩服,佩服。”无尘说道,话锋一转,“小僧僧腊短,又忙于应接等事务,故经书上多有荒疏。特别是跟了虚云法师之后,不是打坐,就是出坡,参禅劳作多了些,念经上确实没怎么下功夫。”
    秦时月想,看来他是怕露了马脚,开始主动为自己打埋伏,可惜迟了。不过这假和尚的心思,倒也缜密。既然对方说到虚云法师了,他想再挖个几个坑让他跳跳,于是朗声赞叹:“虚云法师可是名震海内外的高僧,无尘法师能够侍奉其座下,让多少人羡慕啊!不知您跟从老和尚是在哪一年?”
    无尘说:“13年前吧。”
    秦时月说:“哦,那就是1934年的事了,那时老法师好像在福建鼓山吧?”
    无尘说:“团长好记性!不过,同年秋,老和尚应将军之邀,去了广东南华寺。我正是在1935年底以后,跟随了老和尚两年时间。后来老和尚让我外出参学,这才有缘来到这里。”
    秦时月一听,不简单啊,老和尚的行径他居然一清二楚,会不会是有备而来?那好,既然他如此清楚老和尚卓锡南华寺的时间,那我索性考他一考。于是故作神往地说:“听说老和尚神通广大,无尘法师能不能为我们讲一讲他的一些神通往事,让大家长长见识?”
    无尘双十合十,恭敬却委婉地说:“阿弥陀佛,团长吉祥!佛门不讲神通,老法师平时也不许我们讲。”
    秦时月说:“嗯,确实。只是有些灵异现象,作为我们红尘中人,还是很感兴趣的。有没有听过猛虎皈依一事?”
    无尘一脸不解地看着秦时月,说:“没有。”
    秦时月便向大家介绍说,此事绝非道听途说,更非虚构,而是自己当年游历南华寺,听虚云座下一徒弟亲口讲的。
    话说虚云自1934年到达南华寺以后,十年间兴建殿堂两百多楹,塑像六百多尊,使南华成为广东最大的寺院。此后,老和尚举行千佛大戒,吸引了港澳大批信徒前往观礼。
    此年冬月,结坛正殿,入夜说菩萨戒时,有虎来伏阶下。众人异之。师为虎说三皈依,并作偈一首:“虎识归依佛,正性无两样。人心与畜心,同一光明藏。”之后此虎每年现身寺院周围,但从不伤及人畜。
    寺后因建“伏虎亭”一座。秦时月也在僧人陪同下游过此亭。
    “不仅禽畜如此,连树木也现瑞象,无尘法师可有耳闻一二?”时月问。
    无尘又是一脸茫然,低声说:“阿弥陀佛,小僧不知。”
    秦时月想,既然你一问三不知,那么,继续由我来讲给你听吧。也让你输个心服口服。
    原来,1935年冬,南华寺的三株宋代柏树,竟然枯枝发新芽。它们位于伏虎亭之北,卓锡泉之南,据说几百年来从无绿叶,早已被人当作朽木枯枝,那一年忽然死而复生,绿满枝头,让大家啧啧惊奇,以为是虚云复兴祖庭,让老树有所感应,便欣然再春。
    无尘听了,合掌恭敬而白:“阿弥陀佛,小僧一心念佛,对这些事概不关心,竟然不如团长熟悉,惭愧惭愧!”
    秦时月想,我索性猫戏老鼠捉弄个够吧,说:“听说虚云法师南华寺之行,颇有来历,不知无尘法师能否为我们一讲?”
    无尘说:“老和尚去南华寺,是受广东一将军所邀。”
    秦时月点点头,说:“没错,是李汉魂将军去信邀请的。不过,据庙里众僧说,虚云老和尚亲口说过,还有一位更重要的人物,曾经数次邀请过他,知道是哪位要人吗?”
    无尘说:“小僧孤陋寡闻,未曾听说。”
    秦时月说:“实为不该。因为此事乃老和尚亲自跟弟子们讲的,自然真实不虚。”于是又讲了一段公案,听得一干出家、在家之人呆若木鸡。
    原来,1934年二月某夜,虚云于趺坐中见六祖至,对他说:“时至矣,汝当回去。”
    老和尚以为自己阳寿已尽,次日对弟子说,昨晚梦六祖召归,可能世缘已尽。
    四月,一晚三次梦见六祖催他回去。
    过了几天,广东李汉魂将军来信,请他前往曲江南华寺主持重修工作。
    是年9月,虚云离开鼓山前往南华寺巡视。南华寺虽系六祖所创,但自明代憨山清公而后,已冷落数百年。也就是说,真正催促虚云老和尚去南华寺的,其实是六祖慧能。他以显灵的方式,要求虚云前往重振祖庭。
    秦时月讲毕,有些嘲讽地说:“如此灵异之事,俗子也许不信,可在佛门,早已传为佳话,无尘法师作为老和尚座下,如何会不曾听说呢?”
    无尘这时脸上已经冒汗,结结巴巴地说:“小僧一心礼佛,心不旁骛,惭愧惭愧!”
    见山住持合掌恭敬而白:“阿弥陀佛!想不到秦团长年纪轻轻,对佛门公案了如指掌,老衲不胜钦佩!”
    秦时月哈哈一笑,说:“没有打虎术,焉敢闯虎穴?不过,法师有所不知,我也是因缘所使,在军校学习期间,有幸拜访过南华寺,承蒙院方接待,也亲见过虚云老和尚威仪。老和尚粗衣陋服,粗茶淡饭,却宝相庄严,文采盖世,自得风流,实乃旷世奇才,故而深为钦佩,铭记于心。”
    秦时月又对大家说:“老和尚修行有成,故高寿,今年应该快百岁高龄了吧?”
    无尘楞了愣,说:“法师的年龄快成迷了。”
    见山法师这时再也听不下去,合掌对曰:“阿弥陀佛,法师慈悲。虚云大和尚已历四朝五帝,在民国丛林,声名如雷贯耳。1934年他去南华寺已经是95岁高龄,今年应该已有107岁了,这个怎么会是迷呢?”
    秦时月点头赞许,觉得这位见山法师还真是正直,与自己的脾气很是相似。前面那些灵异之事,无尘不知道还可以掩饰,但说到老和尚的年龄,他又说不知,哪有这个道理?我且不再跟他纠缠,直接捅破这层窗户纸算了。于是高声说:“师长的年龄,的确不好经常去问,但虚云老和尚乃当代高僧,是佛门国宝。他的健康长寿,也一直是大家津津乐道的一件美事。无尘法师,恕我直言,您居然连自己师父的年龄都弄不清楚,也太悖常理。不过,虚云法师的年纪,数字有点大,记不清楚也还有个托辞。他的徒弟当中,有一位武功很好的无相法师,你该认识吧?”
    无尘说:“对,他是我师兄,武功是很好的。”
    时月未置对错,继续问:“南华禅寺有一样镇寺之宝,罚您下回带我前去瞻仰,不知可否?”
    无尘笑笑说:“阿弥陀佛,南华寺乃祖传道场,镇寺之宝甚多,小僧不知团长指的是哪一样?”
    秦时月“哈哈”一笑,说:“无尘,您就不要再为自己强辩了。别说南华寺的珍奇,恐怕连这世上再多的宝物,也比不过那一样——它就是六祖慧能大师的肉身。在座各位想一想,除了释迦牟尼的佛骨舍利,这世上的文物,比六祖大师的真身塑像更珍贵的,恐怕也已不多。
    此像当年在大师肉身基础上裹以泥胎,再以生漆与苎麻交错,层层叠加,后将泥胎挖去,剩下坚硬如钢而富有弹性的漆苎外壳,再于表面以生漆调色而成。
    此像距今已有1200多年,日军占领时曾取其身体部分化验,证实为肉体真身,故恭敬礼待,未敢冒犯。神奇否?不可思议否?
    前说种种,你一样不知,我还可以勉强容你,但你竟然连六祖真身佛在南华寺这一点都不知,岂能自圆?
    还有,南华寺根本就没有一个叫‘无相’的法师,却有一个叫‘一无’的法师,我的一指禅功,就是他传授给我的。可见,你根本就没有在南华寺和虚云老和尚身边呆过,连你的僧人身份,也是假冒的!”
    说完,他向金不换和张小薯一招手,说:“好个欺世盗名的无尘法师,给我拿下!”
    众人再看无尘,无尘却已掏枪在手,指着秦时月。
    秦时月掏出一把子弹,将掌心摊开在无尘面前,说:“这是你枪中子弹,对不起,我提前没收啦。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你就是秦梦南门“润秦药店”的老板关自民——日本名字叫河野英男,对不?”
    无尘张口结舌,张小薯唰的一下将他的枪下了。
    假和尚的脑袋霎时耷拉下来,满脸死灰,额上渗出了汗珠。
    见山法师见状,立时向秦时月合掌赞叹,说:“阿弥陀佛!真修行何必投寺院?假和尚终将露真容。自古英雄出少年,秦团长真是神人,老僧叹服,叹服!”
    秦时月拱身作了个揖,说:“佛门净地,用人选人不可大意。特别是在这兵荒马乱之世,更要明察秋毫,谨防歹人混迹。”
    他表面上是对见山住持说的,实际上是话里有话,讲给一边的胖大方丈真定听的。
    真定法师好不尴尬,喃喃自语着:“阿弥陀佛,罪过!罪过!”
    见山法师也连颂“阿弥陀佛”。
    秦时月让金不换带人把住大殿门,不许一个和尚进出。然后让小薯押了无尘,自己叫了见山法师,另觅净地审讯。
    旧檀有《劣僧》诗:
    几世修来几世行,
    千年古庙做闲僧。
    黄昏才下金刚座,
    夜半思财又掌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