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粮食可以当工钱
作者:宅大王   穿成农家老妇,卖豆腐还债致富最新章节     
    薛满仓早就安排好了,答道,“娘,我路过豆腐坊的时候,让他们收拾收拾,我明天再跟着几个车队的人去接。”
    郑晴琅见儿子安排好了,也就不再多话,跟着车队一同去了作坊那边,盯着大家伙把车上的东西放进作坊的仓库里头。
    一边看着大家搬东西,她一边好奇问道,“你这次从江南买的都是些什么,我怎么看着像是粮食?”
    薛满仓含蓄得点点头,小声得答道,“确实是粮食,不过不是新粮,是去年的陈粮。”
    接着,他便用难掩兴奋的语气开始讲说自己的买粮经历。
    原来,他七月份带着车队出发去江南一带贩货,到得那边时,正好碰上那里夏收。
    江南是有名的鱼米之乡,水土气候极适合水稻生长,碰巧这几年也是风调雨顺,所以年年丰收,新粮收上来,陈粮还占着家中大半的粮仓。
    于是,那里的人家怕陈粮压掉了囤底,撑倒了仓墙,干脆尽数搬了出来,减价成交,给新粮腾地。
    薛满仓见着,就跟老鼠进了米缸一样,贩货得来的银子半数都买了这些稀烂贱价的陈粮,后面见部分农夫对自己的带过来的豆豉、腐乳等有兴趣,干脆以物易物,痛痛快快换了十来车的陈粮。
    “娘,你是不知道,那一石细米,一石白麦,在咱们这,一两银子打上,去到那里,新粮贵些,卖个七八钱银子,陈粮就夸张了,四钱银子都不用。还有,荞麦、大豆、杂粮啥的,二钱银子一石。”
    “我当时就想呀,怪不得人家要当粮商了,在江南低价买,到了咱这个地界,翻个一倍都卖得,特别是今年遇荒,我经过镇上打听了下,一石细米都卖到了六两银子了。”
    “多亏我机灵,出发前就听你提过,今年咱们这里怕是要旱,粮食估摸着要涨价,所以就把所有车都装满了粮食,嘿嘿,咱们今年也学着那粮商,狠狠赚他一笔……”
    他越想越激动,仿佛自己就要复制当初他娘卖棉花赚了上千银子的传奇。
    “这可不行。”郑晴琅兜头给他浇了一盆凉水。
    薛满仓不解,问道,“为什么不行?娘你要是怕自家粮食不够吃,咱们留多一些给自己就行了,那么多粮食,要是不卖出去,放久了也会坏的。”
    “倒不是因为这个,只是咱家赚的钱够花的,不想赚这个亏心钱就是了。县衙不开仓放粮平价,粮铺又囤积居奇,百姓们都没了活路,宜良县不知道要怎么乱哩。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我不想一大把年纪离乡背土的,咱们手里有粮,不说力挽狂澜,勉力救济救济也好。”
    薛满仓顿了几秒后,怔怔问道,“娘,你不会是想免费施粥吧?那我这两个多月的辛苦可就泡汤了。”
    郑晴琅摇摇头,“施粥赈济这种事,有镇上那些大户做,咱们换别的法子。”
    “什么法子?”薛满仓脸上起了好奇,他这个经常出人意料的娘亲,又要怎么运筹帷幄了?
    郑晴琅理了理思绪,方才答道。
    “咱们想办法把这些细米换成普通粗粮,雇上那些实在吃不上饭的给咱们村修水利,工钱就是这些粗粮。”
    “水利?什么水利?”
    村里打水井的时候,薛满仓不在,自然也就不知道鲁师傅提到的那些水利工程。
    郑晴琅简单得给他描述了一番,薛满仓听得云里雾里的,最终只听得懂他娘最后一句话,“这水利要是修好了,咱们村之后就不用太害怕旱涝了,村里的收成也可以多些保障。”
    他斟酌了许久,最终还是将自己心里的实话说出口。
    “娘,咱们家其实已经可以不靠这点种地的过活了,你为什么要揽这么大的事情呢?我还在想,趁着今年干旱,我再劝一劝满山,干脆跟着我行商好了。他虽然性子闷,但也不笨,在我身边锻炼几年,也就能独当一面了。实在不行,让他接你的班,管理作坊也好,您正好也可少操心些。”
    薛家如今是三面开花,豆腐坊、作坊以及地里的出产,这三样随便拎出一样,都可以让薛家人过上不错的生活。
    若是将这三样做比较,自然是地里的出产最不起眼,也难怪薛满仓会有这种想法。
    他觉得,好钢得用在刀刃上,种地那种体力活,完全可以雇几个长工解决,自己的弟弟也应该学着自己在外面走动,发挥更大的作用才是。
    郑晴琅却不这么想,敲锣卖糖,各干一行,薛家如今挣的银钱够花,孩子们可以各人干自己所擅长的工作,没必要都投身到行商上去。
    何况,薛满山如今要做的事情,可比薛满仓有意义多了。
    想到这里,她摇摇头,说道,“不行,你弟弟有需要他做的事情,若是你觉得忙不过来,子仁可以回来帮你,但是满山你就别惦记了,他就要琢磨地里的那点事,不爱跟你跑商。”
    “哎哟,我的娘嘞,就种地那点事,有什么好琢磨的,都是看老天爷吃饭的营生,这不,天一旱,差点的农户都成了叫花子哩。”
    郑晴琅撇了撇嘴巴,“跟你说了你也不明白,你就等着看吧,你弟就算是种地,也可以种出不一样的成就来。”
    薛满仓见状,也不跟他继续纠结弟弟的职业选择问题,而是说回那粮食的事。
    “好吧,弟弟爱种地就种地,就说那八千斤粮食,要是换成粗粮,少说也得两万斤,按照现在的市价卖,可是好几百两银子哩,您还真舍得呀?”
    郑晴琅听到这个金额,稍微肉疼了一下,不过,想到自家的家底,也就把那点犹豫扔掉了。
    “钱懂得去,就懂得回来,老实说,要是咱家没如今这个家底,我也许会像你说的那样,将这批粮食卖出去,最多就是价格便宜一点。但现在,咱不缺吃不缺穿,家里囤了那么多粮食,银钱也每日入账不少,不差那几百两银子过日子,权当做好事了。”
    说完,她见儿子还有些不情愿,便补充道,“你想呀,像那些做商人做官挣了钱的,不都会搞什么衣锦还乡,还出钱建设家乡嘛,咱们眼下过好了,出几百两建设下坝村,又不伤筋动骨的,又能做善事周济那些吃不上饭的人家,多好的事呀……”
    最终,薛满仓被他娘说服了,他也不是铁石心肠的人,花几百两刷一下村里的好感,又能接济周边的穷人,积阴德的好事,他还是花得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