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备受关注,广东学政的邀请
作者:虚空圣堂   从剑桥留学生到物理学之神最新章节     
    第156章 备受关注,广东学政的邀请
    在李奇维回国半个月后,他的消息逐渐传开,引起了有心人的注意。
    报社、酒馆、集会、学校等各种场合,都有人议论他的事迹。
    相比于之前《申报》报道李奇维获得诺奖,他的另一个身份更具有话题性。
    那就是他的英国爵士身份。
    无数老百姓津津乐道,对李奇维佩服的五体投地。
    之前消息传到清朝时,就已经引起了轰动。
    如今,这位大清的洋贵族老爷回国了,那就更有好戏看了。
    大家只在乎一个问题,李奇维见到清朝官老爷还用下跪吗?那要是见到皇帝怎么办。
    “乖乖,我听小道消息说,李爵爷很有可能直接在朝堂当官。”
    “据说是上面的某人提名的。”
    “切,你的消息太落后了,李奇维要被封为礼部侍郎了,同时兼管全国的教育事业。”
    “胡说,我怎么记得李奇维马上就要当帝师了,教当朝皇帝物理。”
    “.”
    老百姓完全把李奇维当成了茶余饭后的谈资,怎么刺激怎么编排。
    然而,在真正的圈子里,他的事迹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了。
    光绪帝在朝会上御口亲封,让李奇维当管学副大臣。
    此举得到了慈禧太后和朝野诸多大佬们的同意,不久就会以正式的文件下发。
    这个消息的劲爆程度让那些底层官员目瞪口呆。
    老子寒窗苦读十几年,又在官场摸爬滚打十几年,到头来竟然还不如一个毛头小子。
    这还有天理吗?
    不少官员在四下无人时,都偷偷骂光绪和慈禧昏聩无能,大清国迟早完蛋。
    李奇维还什么都还没做,满清就失去一次人心了。
    然而,抱怨归抱怨,但很少有人把李奇维放在心上。
    毕竟,他这个官只负责搞教育。
    说白了,就是一个技术性官员,权力很大,但都是对物的,而不是对人。
    而且年少登高位,未必是好事。
    华夏讲究刚过易折,过犹不及,不少人都等着看李奇维的笑话呢。
    但是,在教育体系的官员眼里,李奇维那可就是香饽饽了。
    消息灵通的官员已经知道,新政对官职也有很大的改革。
    不少总督级大佬已经上奏朝廷,在传统六部之外,还会增设几个平行部门。
    其中教育很可能被单独拎出,自称一体。
    未来也许李奇维就能成为一部堂官,主管全国教育。
    现在打好关系,相当于多条人脉。
    官场从来如此,你永远不知道今天的小喽啰,明天也许就一步登天。
    同时,也可见教育的重要性。
    即便如今,教育体系的官员在大清国也是非常清贵的。
    尤其是在地方各省,更是如此。
    满清的地方官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级别。
    第一级,就是总督和巡抚。
    总督一般是管理两省或者数省,负责民政军政事务。
    而巡抚只管理本省或者数府内部的事情。
    虽然从名义上来看,总督比巡抚高半级,但是两人并没有严格的上下级关系。
    这也是中央的制衡之策,为的就是防止封疆大吏做大。
    总督和巡抚都是由皇帝任命,可直接上达天听。
    比如现在的两广总督,岑春煊,就负责广东和广西的一切要务,位高权重。
    是清朝八位总督级封疆大吏之一。
    历史上,很多时候两广总督都会兼任广东巡抚。
    但也有例外,比如现任的广东巡抚是张人骏,不是岑春煊兼任。
    要到1905年之后,广东巡抚就会被永久裁撤,由两广总督兼任。
    巡抚下面,就是第二级:布政使、按察使、省学政。
    布政使虽然名义上是地方行政长官,但是因为总督和巡抚的存在,在实践中已经沦为了两者的下级,职权受到严重侵蚀。
    而且总督和巡抚还有权推荐布政使的人选,就更加剧了这种情况。
    总督和巡抚都没有直属官,也就是他们没有下设部门,只是一种差使。而布政使有直属官,下面根据政务的不同,还有细分的衙门,所以它是一种官职。
    这是布政使和总督巡抚的最大区别。
    按察使掌管司法刑狱,职能相对来说比较集中,以布政使为首。
    至于最后一个省学政就比较有意思了。
    其最高长官就称为学政,全称为提督学政或者督学使者,俗称学台。
    在清朝,一省学政主要负责本省的科考和教育工作,管理地方官学。
    本质上来说,学政和总督巡抚一样,都是差使,没有直属官。
    学政也是由朝廷直接派人担任,其等级因个人身份不同而不同。
    学政在古代是清水衙门,负责的事务没有什么物质收入,而且升迁也比较难。
    所以一般情况下,新科进士不太愿担任学政。
    因此,朝廷会把科举考试中名次排在末尾,或者年纪较大的进士,分配去当学政。
    这就是学政被称为清贵身份的原因。
    清是因为穷,干一辈子也捞不到什么油水。
    贵则是学政名义上是第二级,但是和总督却是平起平坐的。
    总督、巡抚、布政使,没有资格命令学政,涉及到教育事情,基本都是商量着来。
    所以显得学政很高贵。
    这也很好理解,要是又穷又卑微,鬼才愿意去当学政呢。
    地方官的第三级,就是知府、知州等。
    但是在第三级和第二级之间,实际还有各种道。
    河道、储粮道、盐运使、分巡道、分道守等等。
    有些官看着很小,但能量很大,甚至背后还有京城的关系,错综复杂。
    所以一般情况下,清朝省一级别的文官只有五人:总督、巡抚、布政使、按察使、学政。
    至于将军、提督等属于武官。
    当然以上都是简单的情况,真实的官场往往更加复杂,各种权力制衡也让外行根本看不懂。
    而如今,对李奇维产生兴趣的就有五位大佬之一。
    广东新任学政,于式枚。
    于式枚也是刚刚走马上任,他的上任就是张百熙,如今乃是管学大臣,高升成京官了。
    本来今年刚刚50岁的于式枚,已经准备在这个位置上养老了。
    但是李奇维的出现,让他看到了一丝希望,老树焕发第二春。
    也许,自己可以和这位未来的管学副大臣搞好关系,在未来的教育改革中谋求机会。
    李奇维将来的工作肯定和自己有交集,也算多个朋友。
    而且对方正好就在广州,自己有近水楼台先得月之便宜。
    于是他就让下人给李奇维送去请柬,邀其到自己宅上相聚。
    而此刻在家中的李奇维,已经忙得晕头转向了。
    自己回国的消息引发的轰动,是他没有想到的。
    这些天,不断有人上门拜访,大部分都是李家的生意伙伴,或者是李庭照的好友。
    目的不言而喻,就是想看看李家的麒麟儿,大清朝第一位英国爵爷。
    李奇维无奈,只能出来露面,一一回礼,尽到待客之道。
    这时,忽然小厮来报,说是广东学政大人派人送来请柬。
    李庭照不敢怠慢,亲自去收下请柬,还给来人封了50两谢礼。
    学政再穷,那也是一省大员,其地位非普通人可比,自然礼数要到位。
    同时,他也对自家儿子感到骄傲,生儿如此,夫复何求。
    当李奇维看到于式枚的请柬后,虽然没有惊喜,但他也准备应约。
    学政可是能够直接给皇帝进言的。
    自己正好有一份计划想抛出来,试试满清这潭水到底有多浑。
    既然要当管学副大臣,那就好好当,让所有人看看他李博士的能力。
    没有拿得出手的成绩,他这个官也当不久,必然受到无数的弹劾。
    所以在回国的轮船上,李奇维就构思了一份国内的教育改革计划。
    把它通过于式枚之手,送到满清高层那里,看看对方的反应。
    如果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来,那么这个管学副大臣还是很有必要的。
    李奇维也会好好发挥它的作用,给满清来个偷梁换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