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光绪:朕觉得朕又行了
作者:虚空圣堂   从剑桥留学生到物理学之神最新章节     
    第164章 光绪:朕觉得朕又行了
    在御前会议的末尾,于式枚毅然挺出上奏,带给在场官员不小的惊讶。
    不少人纷纷侧目,一个学政,想必进奏内容一定与教育有关,能有什么高见。
    光绪此刻内心忽然有一丝颤动,难道说是李奇维回来了?
    他现在对李奇维了解的一清二楚,自然知道对方已经回国,且就住在广州。
    光绪看了看慈禧,发现她没有任何反应,于是开口说道:“于爱卿有何事要奏。”
    于式枚上前一步,微微躬身,朗声道:“适才听太后对于教育改革一事,针砭时弊,鞭辟入里。”
    “微臣豁然开朗,有醍醐灌顶之醒悟。”
    “微臣是广东学政,虽资质愚钝,不敢妄谈教育改革之大事。”
    “然我大清国地大物博,人才济济,不乏有天资聪颖之辈,对于教育有独到的见解。”
    “微臣在广州上任后,恰逢陛下谕旨亲点管学副大臣李奇维,对方托我带来一份教育改革纲要。”
    “请太后和皇上圣览,以安人心。”
    “微臣私以为,李奇维乃有学之人,可胜任管学副大臣一职。”
    说罢,他双手高举材料,静静等待。
    而东暖阁内的大臣,听到李奇维的名字后,全都表情微变,面色不一。
    就连袁世凯也眼神微眯,他知道自己手下有个管带是李奇维的大哥。
    或许可以借此召见李奇维。
    他已经从洋人教官那里,知道李奇维在国外有巨大的名气。
    不夸张地说,比他袁世凯的名字要大多了。
    然而,在场所有人都知道,慈禧太后可是不喜李奇维的,还说他是孙猴子。
    因此,场面陷入平静,大家不敢再窃窃私语。
    慈禧接过李奇维的折子后,便打开随意翻了翻。
    谁知这一翻,内心却受到不小的震动。
    李奇维的折子和她平时审的折子完全不同,开头没有一大段的废话,也没有任何虚词。
    各种学校数量、课程数量等,用的都是具体的数字,让人信服。
    不像其他大臣,动不动就千啊万的,你问他具体是多少,就支支吾吾。
    慈禧肯定不会全部看完,但仅仅这匆匆一撇,就知道李奇维是肚里有真货的。
    她其实既不是喜欢李奇维,也不是厌恶李奇维,而是完全不在乎。
    要不是之前光绪力荐对方,慈禧压根就记不住李奇维是何人。
    能在她的心里挂上号的,起码也是袁世凯那一级别的。
    然而今天,李奇维的名字却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要是大清国的官员都像他一样,奏报国家大事,那政务一定会更加畅通无阻,清晰易懂。
    可恶那帮油腔滑调的老家伙,全都是不粘锅,想的都是怎么保全自身,而不是解决问题。
    慈禧内心有点生气。
    “去,把折子送给皇帝看。”
    说完,李莲英小心谨慎地走到光绪面前,呈上折子。
    光绪此刻内心已经开始激动了。
    太后看完李奇维的折子后,没有说话,那就代表至少没有问题。
    不然,早就金口一开,彻底否定了。
    他翻开折子后,本来以为李奇维只是随便讲点国外的教育情况,毕竟他就是在那里留学的。
    结果却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
    光绪越看表情越震惊,越看内心越震动,到最后甚至连手指都在颤抖。
    太好了,写的实在太好了。
    这才是好折子!
    李奇维的教育改革纲要思路清晰,目标明确,而且还对具体任务进行步骤分解。
    可以说,光凭这份奏折,下面的官员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此时,光绪就跟大夏天喝了冰镇西瓜汁一样,浑身通透舒爽。
    他在内心疯狂呐喊:看到了吗,你们都看到了吗,这是朕慧眼如炬,才能发现的大才。
    光绪觉得他又行了。
    之前的变法一败涂地,然而事实证明,他的眼光没有问题,错的是这个朝廷,错的是不敢说的那个人。
    难怪太后一言不发,想必她也找不出李奇维折子中的不妥之处。
    因为这份折子无论怎么看,都是为大清着想,对大清十分有利的。
    光绪虽然内心极度激动,但面上却没有任何表情。
    他只是淡淡笑道:“朕认为这份奏折很好,诸位爱卿都可以互相传阅看一看。”
    说完,小太监首先将折子递给了庆亲王奕劻。
    奕劻眉头微皱,他之前听罗福玉提起过这个名字,不过并没有放在心上。
    然而今天却不一样了,看来太后和皇上都对这个李奇维很满意。
    奕劻十分忌惮汉族精英,在他的心里,这些汉族大臣想的永远是如何推翻大清,怎么可能为大清好。因此,对于编练新军,虽然是袁世凯负责,但他奕劻才是正职,防的就是汉臣掌握军权。
    如今教育领域,又出了李奇维这样的人物,令奕劻感到一丝紧迫。
    但是不管他怎么看,李奇维的这份奏折,都没有任何私心,确实是为大清国着想的。
    甚至对方连思想管控这一点都考虑到了。
    和那些在民间偷偷成立各种学社的叛贼完全不同。
    奕劻心中纳闷,难道这李奇维真是我大清的忠臣?不过,他也没有太在意,说到底,只是教育而已,又不掌握真正的力量,对大清的统治没有实质影响。
    袁世凯才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
    此人自从小站练兵后,在新军中的威望越来越高,不得不防。
    奕劻内心一通分析,便把奏折还给小太监,然后依次传递下去。
    袁世凯看完后,嘴角露出一抹笑意,果然是一位西学人才。
    单凭这份折子,他就判断出李奇维在国外绝对不是随便混了几年,而是深刻研究了国外的教育体制。
    对此,他内心大为赞赏。
    最关键的是,李奇维是汉族男儿,用起来放心。
    对于李奇维这种西学才俊,袁世凯是有招揽心思的。
    哪怕给自己当个幕僚,以后也不至于对国外的事情两眼一抹黑。
    那些从德国购买的武器装备,袁世凯一直觉得自己被坑了,但是他又不懂。
    人家说材料不同,性能不同,你也没办法验证。
    大清可没人知道怎么区分材料的不同,这是科学技术的领域,正是大清的短板。
    于是,袁世凯想见李奇维的兴趣更浓了。
    接着,荣禄、王文韶、鹿传霖等人依次看完,心中都默默赞许。
    显然,李奇维的改革纲要得到了大佬们的一致认可。
    因为他没有损害到各位大佬的利益,而且还有利于国家,何乐而不为呢。
    至于李奇维提倡成立学部,也在情理之中,连商部都快要成立了,学部也应该有。
    然而底层不少官员,还是内心有点抱怨的。
    尤其是传统六部体系,他们现在的权力越来越小了,全都被新部门分走了。
    关键这些新部门还和六部平级,互相不能干涉。
    很快,在场的所有官员都看完了李奇维的折子。
    光绪看着众人的表情,脸上终于露出明显的笑容。
    “诸位,伱们认为李奇维的建议是否可以推广。”
    “朕以为,可以先让他成为代理管学副大臣,等到学部事宜确定后,再做定夺。”
    “朕知道,你们中有不少人对李奇维有意见,认为他年纪轻轻,凭什么就能当此大任。”
    “但是英国驻清公使萨道义爵士,曾对我说过,凭借李奇维的成就,他若是英国人,甚至可以当教育部长。”
    “对应我大清的职位,那就是一部尚书,可见西方国家对他的重视。”
    “如此人才,毅然回国,报效我大清,朕岂能不重用。”
    底下众臣看着光绪在上面侃侃而谈,内心各怀心思。
    有人认为皇帝又开始跳脱了,觉得自己又行了,看来他对于变法依然不死心。
    不过今天李奇维的折子,确实让皇帝展现了一部分权威,毕竟人是他举荐的。
    高层的斗争,从来不是耍小手段,而是看你实打实的成绩。
    威望这种东西,就是在做成一件又一件大事后,逐渐积累起来的。
    如果你干啥啥不行,就算是皇帝,也得不到臣子的真心拥护。
    当然也有部分人冷眼旁观,不表态,不参与。
    几年前的事情历历在目,谁也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
    别看皇帝现在意气风发,真要是惹怒了太后,恐怕下场会很惨。
    所以,对于李奇维,不少人是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就在一旁看戏。
    反正教育自成体系,和他们也产生不了什么交集。
    然而,在袁世凯等真正大佬的眼中,却看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现象。
    皇帝好像变了,变得有策略,有胆魄,又懂得隐忍。
    朝堂的局势朝着扑朔迷离的方向走去。
    没有在乎群臣的想法,光绪到最后,还非常谦卑地来一句,“请亲爸爸定夺。”
    慈禧本来就比较满意这份计划,现在正好给皇帝一个顺水人情,彰显她只是听政,而不是专政。
    “皇帝你做决定即可。”
    光绪大喜,当即就要求奕劻等新政大臣,立刻着手处理此事,继续深入推进新政。
    群臣高呼:“为大清贺,太后圣明,陛下圣明。”
    感谢【20206726】的打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