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拜帝师,任管学副大臣,兼校长,新
作者:虚空圣堂   从剑桥留学生到物理学之神最新章节     
    第169章 拜帝师,任管学副大臣,兼校长,新政教育改革加速
    李奇维从紫禁城出来后,便去吏部挂了号,正式成为大清的官员。
    办理手续时,他倒是没有遇到什么不开眼的人上前挑衅。
    当官的都是人精,没有利益冲突,谁也不会主动找事,给自己树敌。
    万一惹到不该惹的人,只能回家种地去了。
    李奇维这个管学副大臣,名义上统管全国所有学校。
    但是目前由于各省都处于新式教育改革的初期,情况混乱,难以集中管理。
    所以,在他的建议下,他的职务得到调整。
    管学大臣张百熙主管京师大学(已改名)的改革事宜,而管学副大臣李奇维则主管广东大学的改革事宜。
    按照李奇维的提议,广东大学将是一所完全借鉴西方的新式大学,必须要一个有经验的人担任校长,人选不言而喻。
    所以,李奇维刚刚来到京师,马上又要返回广东了。
    他将以帝师的身份,以管学副大臣的职位,兼任广东大学校长。
    北有京师大学,南有广东大学。
    这两所大学将会是清朝大学教育改革的领头羊,发挥出模范作用。
    而李奇维本人,则成为了当前清朝教育领域最炙手可热的人物。
    1903年6月1日,清政府下令加快新政的改革力度。
    其中在教育领域,几乎全盘按照李奇维的纲要实施。
    但是取消科举和成立学部等事,兹事体大,影响国体,故还在商议之中。
    当然这只是官方的通告,真实情况是大佬们的利益划分还没有达成一致。
    毕竟这一次改革,可能会陆续成立陆军部、商部、学部等好几个中枢机构。
    尚书侍郎等主官由谁来当,不是几天就能确定的。
    这里面涉及到无数的利益、人情、权谋、布局等等。
    然而这一切都和李奇维无关了。
    当他帝师的身份公布后,顿时在朝廷及民间引起轩然大波。
    百官们顿时就傻眼了。
    尼玛,什么情况,这小子刚回国,只见了皇上一面,就成帝师了?虽然是教授西学的老师,在清朝的传统体系里地位较低,但那也是实打实的帝师啊。
    古往今来,有多少人想得到这种崇高的身份。
    京师南苑,武卫右军军营。
    袁世凯看着手中的《京报》,上面的消息让他感觉不可思议。
    怪不得李奇维不愿意当自己的顾问,原来是被皇上看重了。
    他的心中感叹,幸好李奇维一心钻研教育,要是有了其他心思,自己可能就要睡不着了。
    当前清朝的局势云谲波诡,但是袁世凯却从中发现了一丝天机。
    他在慢慢积蓄力量,不会暴露出自己的野心。
    当李奇维和大哥李伯开告别时,他说了一句:养精蓄锐,静待时机。
    兄弟俩通过眼神交流,没有继续多言。
    等到李奇维回到广州后,周子余等人对他佩服的五体投地。
    去一趟京师,回来就是帝师了。
    这种圣眷,简直让所有人嫉妒到发狂。
    李奇维非常淡定,笑道:“只是教授皇帝西学知识而已,和翁同龢那种真正的帝师可没法比。”
    他口中的翁同龢乃历仕咸丰、同治、光绪的三朝老臣,并曾是同治和光绪两位帝王的老师。
    位至户部尚书,入军机处,参与内政外交。
    然而因为他支持百日维新,帮助光绪起草“定国是诏”,被慈禧勒令开缺回籍,革职编管,永不叙用。
    如今翁同龢正在老家常熟养老,真实历史上,明年就会去世。
    可见,帝师也不是那么好当的,皇帝倒霉,你也得跟着倒霉。
    二哥李仲星更是眼珠子都要瞪出来了,他为官好几载,别说皇帝了,哪怕是总督都没有见过。
    而自己这个三弟,都已经是帝师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也太大了。
    “三弟,以后你可得提携二哥我啊。”
    “在皇上面前为我美言几句。”
    李奇维哭笑不得,“二哥,我跟你可是两个系统,八竿子打不着。”
    “除非伱改班到教育衙门内,我能帮你操作操作。”
    李仲星一听,那还是算了,他对教育没有兴趣,就喜欢做行政管理。
    他的梦想就是能当一省的布政使。
    李奇维拍拍他的肩膀笑道:“二哥,你放心,将来也许你能当比布政使还厉害的官。”
    李仲星一点不相信,“好,那我就借你吉言。”
    接下来,李奇维正式开始属于他的工作。
    教育新政改革后,在李奇维的建议下,省一级成立了新的主管教育的部门:教育使司。
    至于府、州、县,则设立“劝学所”。
    目前清朝还是以办大学为主,而大学都是以各省的名义成立,因此地位崇高。
    本来,李奇维提的是教育厅,但是朝廷没有同意。
    督办政务处认为这个称呼与布政使司、按察使司不协调,故改为教育使司。
    真实原因则是奕劻等旗人,看李奇维非常不爽,觉得这小子最近风头太盛,想打压他的气焰。
    本来大家都是慢吞吞地在搞新政。
    你倒好,上来写了那么多字的奏折,又是数据,又是逻辑的,搞得就你一个人是为朝廷着想的忠臣。现在太后再训斥他们办事不力时,有了李奇维这个标杆,理由就更充足了,百官有口难辩。
    在后世,李奇维就是典型的奋斗逼。
    所以,大佬们有的不喜他。
    不过,还是有不少人支持李奇维的。
    有了教育使司后,原本的学政被取消,改称教育使。
    并且教育使不再是中央直接委派的差使,而是有了自己的直属官,下设部门。
    换句话说,教育使成为地方官了。
    因为它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教育使不是布政使的下属,两者是平级的。
    可见清朝对于教育改革的重视。
    因为在李奇维的教育改革纲要里,教育使需要承担的任务实在太多了,一个人不可能忙得过来。
    所以教育使必须有自己的手下和办事机构。
    官场本来就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现在有新的官职了,相当于竞争变小了,那些等候实缺的候补官员当然高兴。
    当李奇维来到广东教育使司后,立刻就受到了于式枚的热情欢迎。
    如今的于式枚,乃是第一任广东教育使,手下有人,上头有拨款。
    他真正体会到当官的感觉了。
    “李大人,几日不见,你竟然成为帝师了。”
    “真是让老朽汗颜啊。”
    李奇维笑道:“学台,这里又没有外人,你我二人可不要见外。”
    “如果你不介意的话,我就喊你一声老哥,怎么样?”
    于式枚喜出望外,能跟帝师称兄道弟,这份荣耀对于读书人而言无法想象。
    虽然他不敢当众叫李奇维老弟,但是私底下就无所谓了。
    他已经认清了李奇维的人品,绝不是那种背后反手一刀,举报自己对皇上大不敬的人。
    不然的话,他一个小小的教育使,敢称呼帝师为老弟,恐怕是嫌命长了。
    “奇维老弟,你真是我的福星啊。”
    “这才多久,曾经没人要的学政,竟然变成香饽饽了。”
    “你都不知道有多少人羡慕我,有的人还在翰林院当编修呢,我已经成为主政一方教育的父母官了。”
    于式枚是真开心,连老弟这个称呼都出来了,全然不顾他比李奇维大了二十几岁。
    李奇维拱手笑道:“还得感谢于老哥帮我递奏折子,我才有机会被皇上召见。”
    于式枚假装撇嘴,“诶,老弟过谦了,你的那份折子可谓是一鸣惊人啊。”
    “太后和皇上都赞不绝口,可见老弟你学富五车,大有可为啊。”
    “不知学部一事,老弟你了解多少啊?”
    李奇维无语,第一次见于式枚时,对方还是挺两袖清风,高风亮节啊。
    怎么现在立马成官迷了。
    他哪里知道,于式枚之前是没有出路,只能得过且过。
    如今有了机会,自然滋长了向上爬的欲望。
    而教育使再往上,必然就是在新成立的学部中任职了。
    “老哥,你也太看得起我了。”
    “学部成立这么大的事,我怎么可能知道,那都是朝堂上大佬要考虑的事情。”
    “我看老哥你还不如老老实实把广东的教育搞好,到时候拿成绩说话,当个侍郎都没问题啊。”
    于式枚顿时尴尬,笑了笑,“那是,那是。”
    “不过还得麻烦老弟你帮我办新式教育啊。”
    “说实话,你的折子我反复研究过了。”
    “虽然方法描述的很详细,但我还是有点不放心。”
    李奇维笑道:“老哥,放心,皇上让我兼任广东大学的校长,并且有绝对的管理权力。”
    “我准备让你担任副校长一职,不知老哥是否愿意?”
    于式枚顿时张大嘴巴,“愿意,愿意,我求之不得啊。”
    能跟在这样一位西学大宗师后面,什么样的大学办不好?
    到时候他于式枚说不定能成为西学第二人呢。
    李奇维也是微微一笑,他把于式枚拉过来就是当苦力用的。
    他自己的重心肯定是黄埔理工大学,以后没有多少时间放在广东大学上。
    不如把于式枚培养出来,帮自己分担压力。
    还能博得其他教育使的好感,何乐而不为。
    自己以后肯定是要主管全国教育的,如果每个省的教育使,都对自己马首是瞻,还怕办不成事吗。
    如今他奉命主持广东大学的新建与改革,肯定是要做出一番成绩,才能取得满清的信任,放手更大的权力给他。
    所以,李奇维会不遗余力地把广东大学办好。
    同时,还能为黄埔理工大学积累经验。
    要知道,目前为止,所有的计划都是存在于纸面上。
    李奇维也不知道真正教学时,是不是会出现什么意想不到的问题。
    而广东大学,就是他的试验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