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一条大河波浪宽
作者:豪帅   天亮了,就不需要灯塔了最新章节     
    9月1日,中州科技大学开学典礼,整个中州科技大学安保都进行了加强,身份没有有效识别的一律不准进入学校,典礼活动所在的区域学校运动场安保更加严格。
    主席台设在运动场看台前方,看台上坐着参会人员,以及3000多名大学新生。
    开学典礼九点钟正式开始,首先是升国旗、奏国歌,全体起立,齐唱国歌。
    升完国旗,整个仪式由国际互助组织主席傅颖主持。
    傅颖首先介绍了到场的嘉宾,然后宣布:“首先,由九天科教集团总裁王洪娜代表校董事会发言,大家欢迎。”
    王洪娜从刘澈身边站起来,快步走上主席台,另一边的蒋小娜扭头在刘澈耳边轻轻问道:“你们现在进展到哪一步了,再不快点,我可要等不及了,可不要被我抢先了哟。”
    刘澈大窘,用眼神制止蒋小娜继续说下去,蒋小娜得意的一笑,“好,不逗你了。不过,你到南国视察之前,可没有多少时间了,你可要加油哦。不然,我就要做大的喽……”
    这时,王洪娜已经走到讲台前,调了一下话筒,然后声音洪亮的说道:“大家好,欢迎大家前来参加九天科技大学的开学典礼活动。
    九天科教集团致力于教育科研事业的发展和创新,目前正在建设的大学和科研机构有10所,我们的办学理念是学以致用,学研结合。
    四年的大学生活,前两年在学校进行基础和系统的学习,后两年将采取在学习中实习,在实习中学习的模式。
    以前,我们在考大学的时候,各门功课我们可能讲究的策略是补齐短板。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可能更多提倡的但是团队合作,每个人在团队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做到扬长避短。
    未来几年,你们在这里会学到你们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课,你们将会付出什么,你们将会得到什么,你们的追求是什么,你们的价值是什么?
    我能为身边的人带来什么,我能给学校、单位带来什么,我能给国家带来什么,我能给世界带来什么?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学无止境,愿你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勇创佳绩。”
    王洪娜讲完后,看台上一片掌声,大学新生们尤其热烈。傅颖再次回到主席台,大声宣布:“下面,由王书国校长为大家致辞,大家欢迎。”
    王洪娜来到台下坐好,然后小声的问道:“我讲的怎么样,没给你丢脸吧?”
    刘澈给王洪娜比了个大拇指,王洪娜表示满意,然后脸一沉,“刚才她趴你耳朵上,你们俩都说了什么?”
    这时校长王书国已经走上了讲台,要发言了,刘澈赶紧专心听讲了,王洪娜只好瞪了他一眼也看向讲台。
    王书国在台上发表了简短的致辞:“老师们、同学们、来宾们,中州科技大学开学典礼正式开始。
    我们来自于五湖四海,汇聚在中州大地,商都绿城,崭新的中州科技大学。
    作为中州科大的第一届学生,中州科大给不了你们荣誉,中州科大的荣誉靠你们来谱写。
    我们能给你们的,是不输于国内外任何一所大学的科研和教学条件,顶级的校企互通资源,充满活力的师资团队,开放创新的教学理念。
    中州科技大学,欢迎你们的到来,欢迎你们加入中州科技大学,希望未来,你们每个人的名字,都能够让母校为你们感到骄傲。谢谢大家!”
    王书国校长在学生们中威望高,名气大,掌声非常热烈,中间还有不少学生大声叫好。
    接下来是教师代表陈好发言,“同学们好,我呢之前在国外留学过几年,回国后在京城一所高校执教。后来,我受学校铺天盖地那种宣传的吸引,也想了解一下这个新成立的学校,是不是更接近自己心中的理想,于是在网上报名参加了中州科技大学的竞聘。
    现在,我很高兴能站在这里和同学们交流,学校的各项教学条件和教学理念,大家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一定会有最真实,最直接的体会。
    可以说,如果不是现在从事教师这个职业,九天集团会是我个人最想进入的企业。这对我虽然是一个遗憾,但在座的各位同学,你们之中很多人会是其中的幸运儿,替我圆了这个梦想。
    最后,希望和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成为良师益友,我们一起努力,把我们的学校建设的更美好。”
    然后是学生代表李超发言,“大家好,我来自中州省颍川市下面的一个村庄里,在村庄的旁边,有一条大河,名字叫做颍河。今年我高考的成绩还不错,本来想着如果上省外的学校,每年的花费会相对多要一些。
    家里的条件不是太好,我不想给家里面太多负担,心里一直比较犹豫。后来,班级群里面,我看到了同学们转发的我们学校的宣传资料和视频,尤其有很多对于贫困学生的各种减免补贴政策。
    我想了一下,如果我努力一些,整个大学期间,应该基本上不用花家里面的钱了。
    而且,我可以很自豪的说,在我们中州,九天是大家最想进入的企业。中州科技大学,是九天完全出资建设的设施超一流的大学,我希望今后,我们每个同学的名字,都能成为我们的学弟学妹们的偶像,成为我们中州科技大学的骄傲。”
    李超发言结束致谢后,傅颖再次回到主席台,“下面是合唱,领唱——雷佳、张也、龚爽。
    我想这首歌曲不用我说了,音乐一响,大家就知道是什么歌了。”
    随着音乐响起,主席台大屏幕上开始滚动播放我国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的照片和介绍……
    傅颖随着音乐继续做着激昂的解说:“我们很庆幸,我们生活和平年代,生长在这个伟大复兴的历史时期。我们今天的幸福、安定、平静的生活,是由无数革命志士前赴后继换来的,也是无数依旧生活在战乱之中的人们所期盼的。
    他们的精神铸就了共和国之魂,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我们要守护好,并薪火相传下去。他们无愧于他们那个伟大的时代,无愧于我们伟大的祖国……”
    这个时候,所有在场的人全部站了起来,歌手雷佳、张也、龚爽已经在主席台就位,缓缓的唱出了歌曲的开头部分。
    一条大河波浪宽
    风吹稻花香两岸
    我家就在岸上住
    听惯了艄公的号子
    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接下来是合唱,很多人都是哽噎着在唱。
    这是美丽的祖国
    是我生长的地方
    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
    到处都有明媚的风光
    这首歌的感召力太强了,几句歌词就能把情绪带进去,这首歌的前两句一开唱,泪水就开始莫名的打转。刘澈鼻子也忍不住一酸,润湿了双眼。
    姑娘好像花儿一样
    小伙儿心胸多宽广
    为了开辟新天地
    唤醒了沉睡的高山
    让那河流改变了模样
    又到合唱部分,经过第一节的磨合,大家的歌声整齐、高亢了许多。
    这是英雄的祖国
    是我生长的地方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
    到处都有青春的力量
    然后到后面就部分领唱合唱部分了,成了超级大合唱。
    好山好水好地方
    条条大路都宽畅
    朋友来了有好酒
    若是那豺狼来了
    迎接它的有猎枪
    这是强大的祖国
    是我生长的地方
    在这片温暖的土地上
    到处都有和平的阳光……
    一曲唱完,很多人都是泪光莹莹,这首合唱歌曲的魔力,比很多的爱国教育都更加触动人心。
    让我们一起记住他们,大屏幕上滚动的23位“两弹一星元勋”分别是:
    王淦昌,核物理学家,中国惯性约束核聚变研究的奠基者,中国核武器研制的主要科学技术领导人之一,“863计划”倡导者之一。
    赵九章,地球物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地球物理和空间物理的开拓者,人造卫星事业的倡导者、组织者和奠基人之一。
    郭永怀,空气动力学家,中国大陆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在力学、应用数学和航空事业方面有突出贡献。
    钱学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中国火箭之父”“导弹之王”,2009年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钱三强,原子核物理学家,中国原子能事业的主要奠基人和组织领导者之一。
    王大珩,中国光学界的主要学术奠基人、开拓者和组织领导者,开拓和推动了中国国防光学工程事业,被誉为“中国光学之父”。
    彭桓武,理论物理学家,参与并领导了中国的原子弹、氢弹研制计划。
    任新民,航天技术和火箭发动机专家,中国导弹与航天事业开创人之一,曾任卫星工程总设计师。
    陈芳允,无线电电子学家,提出方案并参与研制出原子弹爆炸测试仪器,并为人造卫星上天作出了贡献。
    黄纬禄,自动控制和导弹技术专家,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的主要开拓者之一,曾任中国液体战略导弹控制系统的总设计师。
    屠守锷,火箭技术和结构强度专家,曾任地空导弹型号的副总设计师,远程洲际导弹和长征二号运载火箭的总设计师。
    吴自良,材料学家,在分离铀235同位素方面作出突出贡献。
    钱骥,地球物理与空间物理学家、气象学家、航天专家,中国人造卫星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
    程开甲,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的开拓者之一、核武器试验事业的创始人之一,核试验总体技术的设计者。
    杨嘉墀,中国航天科技专家和自动控制专家、自动检测学的奠基者,领导和参加了卫星总体及自动控制系统研制。
    姚桐斌,导弹和航天材料与工艺技术专家,中国导弹与航天材料、工艺技术研究所的主要创建者、领导者。
    陈能宽,材料科学与工程专家,1960年以后从事原子弹、氢弹及核武器的发展研制。
    邓稼先,理论物理学家,核物理学家,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领导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
    朱光亚,核物理学家,1957年后从事核反应堆的研究工作。1994年中国工程院成立,朱光亚出任首任院长。
    于敏,核物理学家,1960年底开始从事核武器理论研究,在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热核武器物理中一系列关键问题。
    周光召,理论物理、粒子物理学家。上世纪60年代初开始核武器的理论研究工作,曾任中国科学院院长。
    周光召逝世后,目前健在的“两弹一星”元勋仅有王希季、孙家栋两位。
    王希季出生于1921年,卫星和空间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科院上海机电设计院总工程师、七机部八院总工程师等。研制成功中国多种实用探空火箭,主持完成中国第一种卫星运载火箭、第一种返回式遥感卫星的方案论证、设计,任返回式遥感卫星系列总设计师。
    孙家栋出生于1929年,运载火箭与卫星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职于国防部五院、七机部、航空航天部等。领导参加我国首枚自行设计的液体中近程弹道地地导弹、液体中程弹道地地导弹的研制试验;任首颗人造卫星研制技术总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