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宏图
作者:会飞的乌金   剪辑娱乐圈神职,引全网热潮最新章节     
    旁边副总也说到,
    “当年我国家第一家尼士迪开那么多年不盈利,”
    “你知道最后怎么盈利的么”
    鲁玉好奇的看着他,
    “就是把外籍的管理人员全部砍掉”
    鲁玉了然,
    “奥,他们其实不是不相信某个地方的人”
    “或许是这个企业太大之后,它有一些非常僵化的机制”
    “一时半会是改不了的”
    王董也点点头,
    赞同鲁玉说的这点,
    “海外尼士迪,岛国京东是唯一赚钱的,为什么呢”
    “当年那边就看出来这个问题,就跟他们谈”
    “他们只用尼士迪这个牌子,每年给多少钱,要总部不参与经营”
    “所有它成立以来一直是盈利的”
    “像其余的全部都亏损,像黎巴的,都快25年了,都亏损”
    王董说到激动处,
    饭也不吃了,
    放下筷子,
    开始描绘自己的宏图。
    “所以我们很有信心”
    “我都不用等太远”
    “等半年我们合肥再一开”
    鲁玉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个小小的建议,
    “那它在上海是不是有些优势”
    “因为上海这个城市本身就能吸引很多人”
    王董赞同这个想法,
    点了点头,
    “是,但是正因为这样,”
    “我们现在是居于三个一线城市的等边三角中心”
    “都是半小时的轻轨就能到”
    “很难说谁更有优势了”
    “目的就是围剿尼士迪去的”
    “我们目标就是为了上海尼士迪20年盈不了利”
    鲁玉不禁为王董这伟大理想鼓掌,
    但也虚心的问了句,
    “这事他们知道吗”
    王董很爽快的回答,
    “知道啊”
    “我公开演讲”
    “我一定要让崇洋媚外这批人”
    “好好认识认识”
    “虽然它历史悠久”
    “但我们就是,我们叫截胡”
    王董说起来很是得意
    “我们周边这么多城市到处建”
    “我叫你胡不成”
    王董高调宣扬了一番,
    又不忘记讲下自己的初衷,
    “为什么开尼士迪”
    “它因为缺乏文化自信”
    “我突然还想起前段时间我在凤凰台获奖”
    “我才知道这么多年,我是第一个企业家获奖的”
    “为什么呢,因为我搞文化”
    弹幕里
    “虽然诈胡来,但是他说的话我很喜欢,哈哈”
    “不错,不错,我当年还去过达万游乐园”
    “这商业大佬们,总是忍不住提自己的商业”
    “但是,这个大佬我喜欢,说话办事挺实在的”
    王董说起那次颁奖,
    又有了话题,
    “那次我问为什么给我颁奖”
    “他说,因为我旗下amc获得了两项奥斯卡”
    “我没有不高兴,我就是好奇问了下”
    鲁玉就为自己台里这个颁奖解释了下,
    “因为它叫影响世界华人奖”
    “就光影响中国人不行,还要影响老外才行”
    王董听完会意,
    开玩笑道,
    “难怪你们这个立意”
    “所以就是说全得看外国人怎么说是吧”
    鲁玉对这话里的小小讽刺毫不介意,
    “但是我觉得你说的是有道理的”
    “就以前中国人还没有话语权的时候”
    “基本上外国的标准就是国际标准”
    王董点点头表示赞同,
    “至少应该在某一些领域”
    “当时我讲,那我今后给自己定个新的目标”
    “本来想退休”
    “起码要干几件事,拿几个奖”
    “就是让外国人觉得”
    “这件事,中国人说是行,这个事就行了”
    鲁玉在一旁看着自信的王董,
    越看越是欣赏,
    弹幕里,
    “唯一的败笔,就怎么就生出个王聪呢”
    “老王还是可以的,起码敢想敢干”
    “想起我老公了,甭管咋样先自信”
    “几千亿是人家挣的,不是天上掉的”
    “这就是有底气,不是谁都能干成这样的,即使一样成本,起跑线,也很难出第二个老王”
    饭后,王董带着大家开始参观他的收藏品,
    中间向大家极力介绍了齐石先生的作品,
    一副色彩浓重的万里长城图,
    不同于传统的中国画,
    这幅画作,
    添加了更多色彩,
    王董介绍,
    “他最开始学的中国画”
    “然后又出国学了油画”
    “所以他的画作基本上都是两者结合的”
    “在他之前,这种风格的第一人是吴中冠”
    “后来呢,我发现了齐石先生,更加大胆”
    “是第一个在卢浮宫举办个人展的华人画家”
    鲁玉问
    “是您帮他办的吧?”
    \"当然了\"
    “我当时也排了很长时间”
    “五六年吧,到我们了以后,他们就通知”
    “你先拿40幅过来,先鉴定一下”
    “40幅运费,保险费得有吧”
    “如果鉴定不行,还得运回来”
    “幸好,结果还不错”
    王董指着这满屋的画作,
    “我这收藏的早,现在不收了”
    “早在30年前”
    随后,老王又耐心问鲁玉,
    “你有兴趣看看吗,拿几张东西给你看”
    鲁玉连忙点头,
    “当然,这是难得一见”
    老王也开起了玩笑
    “我这一般不示人的”
    随后老王拿出来一副巨画,
    一人高,五六米长,
    展示给大家看,
    画一展开,
    鲁玉就被里面蓝色的树冠吸引了,
    老王看到这幅画,
    也是忍不住欣赏,
    “这是泼彩”
    “这张画应该算是张海数一数二的精品了”
    “这个泼彩的发明者就是张大千”
    “过去中国画没有泼彩这一说”
    “有泼墨,后来又了破彩,这就考验真功夫了”
    介绍完画像,
    老王又开始介绍纸张。
    “这个纸,叫金签纸,只有日本才产”
    “国内还没有,及其贵”
    “所以那个年代,刘先生能用这种纸”
    “就可见其地位了”
    “再说打印”
    “你看这个啪啪啪,连打三印”
    “这下边你看多少个印”
    “画家打印的多”
    “一个印是寻常物”
    “如果打上三个印那就是上品了”
    “那如果打一圈,自己所有的印都打上了”
    听的及其认真的鲁玉,
    不禁说到,
    “那他极其满意才会这样”
    王董点点头,
    展示完画,
    老王开始卷起来,
    鲁玉不禁可惜,
    “那这么好的画,不应该卷起来”
    老王当然也知道
    “每隔一段时间,我都叫人来换一下”
    老王不假他人,
    自己利索卷好了整张画,
    “然后这个画,一卷一开,是对画有损害的”
    “所以,只有你们来了,我才打开”
    “包括公司里的人,都不一定能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