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小人得志
作者:青铜剑客   盛唐华章最新章节     
    “苏庆节可真是个废物!”
    武太后看完战报后气的拍桌子怒骂,“十万人进攻萧关,折损四万,他怎么还有脸活着?”
    宰相裴元礼与苏庆节不睦,急忙进献谗言,建议罢免了苏庆节的辅国大将军,甚至应该把他的河间郡王给废黜了。
    “苏庆节放走李隆基在前,损兵折将在后,理应削爵罢官,降为庶民!”
    李琦阴沉着脸问道:“免了苏庆节容易?该由何人挂帅平叛,难不成派你去?”
    裴元礼望了一眼对面的邓文宪,拱手道:“可以让北海郡王挂帅。”
    “我还要镇守京城,哪能轻易离开!”
    邓文宪知道自己几斤几两,纯粹是靠着武灵筠的裙带关系才成为大将军,甚至连沙场都没上过,你让我去带兵平叛?
    “莫要吵了!”
    杨洄捏着下巴,沉吟道:“京城里的名将基本就出征的这些人了,剩下的就是被关在天牢里的李祎和萧嵩,现在只能继续重用苏庆节。
    同时派出使者赶往安西,利用高官厚禄,征调盖嘉运回京平叛,只有他才能剿灭李瑛的叛乱。”
    武灵筠和李琦都非常赞同杨洄的建议。
    “放眼整个大唐,除了王忠嗣之外,也就盖嘉运能敌李瑛了!”
    杨洄又提出了新的建议:“李瑛已经在灵州登基,肯定会降诏拉拢盖嘉运,咱们必须用更加优渥的待遇收买其心。”
    经过众人一阵商议,决定改封盖嘉运为郑国公、加骠骑大将军,并派出新任礼部侍郎韩靖前去安西大都护府宣旨拉拢。
    对于王忠嗣倒向李瑛这件事,武氏集团的人倒没有感到意外。
    毕竟王忠嗣是李隆基的义子,他对于李隆基拥有绝对的忠诚。
    既然李隆基现在去了灵州,那么王忠嗣率领的陇右军肯定会支持李瑛。
    甘露殿内,气氛紧张。
    太后武灵筠与皇帝李琦居中端坐。
    尚书令杨洄、镇国大将军邓文宪、京兆牧裴元礼、中书令李林甫、侍中裴敦复、礼部尚书王琚、兵部尚书徐峤等当朝重臣则捧着笏板站在两侧。
    杨洄将笏板抱在胳膊弯上,继续侃侃而谈。
    “这半个月以来,礼部的舆论宣传做的甚好,通过在关中、洛阳、太原等地不断宣传李隆基出尔反尔,李瑛劫持他图谋篡位,赢得了很多的支持,报名从军者不在少数。
    在未来的几年之内,咱们要继续宣扬李隆基父子狼狈为奸,荼毒大唐,让他们父子彻底失去民心!
    要知道,咱们掌控的这三都加上关中、河南、河东、剑南等地,可是有超过两千万的百姓,咱们的人口基数远远大于孤悬塞外的李瑛。
    朔方、陇右、北庭,再加上从前突厥治下的蒙兀草原才有多少人口?充其量五百多万!
    我们以两千万人对五百万安能不赢?
    所以,诸位不要因为一场战役的失礼就惊慌失措,自乱阵脚。
    我等要迅速从各地征调物资入京,广募士兵,争取在未来半年内招募二十万新军,用数量优势击溃李瑛的叛军!”
    听了杨洄的高谈阔论,现场响起一片阿谀之声,众人纷纷夸赞雍王殿下政比萧何,智比诸葛。
    杨洄扬扬自得,骄傲的道:“比孔明、萧何,本王暂时比不了,但是比司马……比贾诩还是能比一比的!”
    李林甫不想听杨洄吹牛逼,虽然他确实有些本事。
    “太后、圣人,臣以为我们还有三件事情要做!”
    李林甫对众人对杨洄的阿谀无动于衷,捧着笏板走了出来。
    武灵筠也知道,杨洄虽然足智多谋,但毕竟年轻容易浮躁,要想击败李瑛父子,还得依靠老奸巨猾的李林甫。
    当下面脸堆笑的问道:“不知右相有何高见?”
    李林甫弓着腰道:“适才雍王殿下的策略实属高瞻远瞩,但臣还要补充三条。”
    “右相请讲!”
    杨洄一手捏着笏板,一手负在后背,一副居高临下的嚣张姿态。
    “其一,王忠嗣既已投靠李瑛,陇右军很可能会穿过关陇古道,进击大散关,必须尽快派遣一员大将统兵坐镇。若是陇右再出兵,与李瑛南北夹攻,则长安形势危矣!”
    关中平原有四座关卡,犹如门户一般拱卫着雄伟的长安城。
    东有潼关,扼守中原地区到关中的出入。
    南有武关,控江汉平原到关中盆地的咽喉要道。
    西有位于陈仓县境内的大散关,扼守陇右与川蜀到关中的险隘,最后一座则是六盘山下的萧关。
    武灵筠对李林甫的建议深表赞成:“右相所言极是,以你之见,应当派遣何人去大散关镇守?”
    李林甫琢磨了片刻,最后举荐右领军卫大将军的辛思廉前往镇守,武灵筠当即准奏。
    “传本宫旨意,命辛思廉率领三万人马克日启程,星夜赶往大散关驻守。”
    “臣遵旨!”
    担任侍中的裴敦复站出来领命,表示马上就去下诏。
    但对于陇右军进攻长安之事,杨洄却并不太担心。
    “李瑛真要是敢放弃边防,调集陇右军回来进攻长安,我就敢派人去和吐蕃谈判,把王忠嗣驻兵的鄯州、临洮等地让给吐蕃,请吐蕃人进攻灵州,比比谁更狠!”
    不过,现在还没发展到这个地步,长安朝廷认为自己这边占据优势,地盘大、人口多、城池多、经济富庶,还不到联络吐蕃的地步。
    再加上割让土地有卖国的嫌疑,所以杨洄暂时不敢吐露自己的心声。
    李林甫继续说道:“目前的局势已经日趋明朗,我长安朝廷与李瑛的伪朝廷形成了对峙局面,各地官员的立场也逐渐清晰。
    北庭都护府、朔方节度使、陇右节度使、河西节度使这四个藩镇支持逆贼李瑛,再加上突厥降兵,估计李瑛手中拥有三十万左右的兵力。
    而我们掌控了二十万京军,以及……”
    杨洄插嘴道:“本王纠正一下,坏消息是我军在萧关之战中损失了四万多兵马,好消息是兵部在各州招募的新军已经超过四万,京军的总兵力目前还是二十万。”
    李林甫非常反感杨洄时不时的展示存在感,但他此刻正得志,正所谓“小人得志扬其势”,也只能不加理会,暂避其锋。
    “我们除了京军之外,不是还有境内各地的府兵么?
    关内、河东、河南,以及山东、江淮、中原各地数百个折冲府,加起来也能凑个十来万府兵。
    此外,剑南道节度使田仁琬已经明确表态不承认李瑛的伪朝廷,正在巴蜀境内募兵,准备出汉中支援长安……”
    “剑南军只有三万人,于大局几无影响。”
    杨洄知道田仁琬是李林甫的忠实党羽,目光中露出不屑之色。
    “让右相把话说完!”
    武灵筠瞪了杨洄一眼,提醒情夫收敛一下锋芒,不要总是咄咄逼人。
    “右相请讲!”
    杨洄这才舔了下嘴唇,满脸不屑的翻了个白眼。
    李林甫继续说道:“目前来看,尚未明确表态的还有范阳、平卢、岭南、河东四镇,以及安西大都护府、安西节度使……”
    杨洄忍不住再次插嘴:“提醒右相一句,本王昨日刚收到情报,河东节度副使夫蒙灵察刚从外地返回晋阳,很可能是去灵州拜谒李隆基父子了。
    换言之,河东节度使也已经支持李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