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朱柏:我无愧于大明,无愧于天下百姓!
作者:敏敏敏子   拥兵百万让交权?朕这生如履薄冰最新章节     
    增加红薯、土豆还有大豆这三种农作物,大大丰富了百姓们的饭桌,还让原本有可能出现饥荒的地方,全都有了丰厚的食物,少了许多饿死的百姓。
    而最是容易被人所忽略的抗灾救灾手册,更是为百官们安置灾民提供了技术指导。
    这大大小小的功劳加到一起……说实话,即便朱元璋一开始对老十二有再多的坏印象,全都给扭转回来了。
    在马皇后、太子朱标、满朝文武的不断赞颂之下,甚至都让朱元璋觉得,能够有老十二辅佐老大,那大明绝对未来可期!
    更重要的是,太子朱标跟老十二的关系相当不错,两兄弟之间的情谊打小就相当深厚,长这么大也从未有过改变。
    这很好。
    只要老十二能够全力辅佐老大,那么往后大明的国力,只会更加强盛,重现史书上的盛世之境况,恐怕也不会有任何问题!
    事实上,朱柏的表现也的确担得起朱元璋的期待。
    正因如此,所以朱元璋都暗中开始计划了起来,准备进行一些权力过渡,以提前让太子朱标跟湘王朱柏能够互相适应。
    可就是在这个节骨眼上,发生了儒家的事情。
    等到现在,事情彻底尘埃落定之后,回过头来再想来,不论是月旦评还是白玉台,似乎自己始终都陷入到了由朱柏为主导的被动之中。
    朱元璋的表情,变得有些微妙了。
    这件事情上,他始终想不明白,为什么儒家会起这么大的反应,最后招致被彻底赶尽杀绝的境地。
    当然,更是让他感觉到充满陌生感的,是老十二方才的杀伐果断。
    带着下属,带着武装,径直来到了勤政殿,从怀中摸出了连锦衣卫都没有查到的密信。
    而后,则是乞活军进城,杀得人头滚滚,血流成河。
    至此往后,儒家将会彻底式微,甚至彻底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而这桩事情,也肯定会被记录在史书之中,不论自己如何阻止,大势都不可避免。
    当然了,朱元璋丝毫不在乎外界对自己的评价。
    至于之后的岁月史书,后人会如何断定他的功过,那都是后人的事情,与他朱元璋无关!
    而在当下,朱元璋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要做。
    而且,是必须立即去做!
    他抬头,缓缓看着朱柏,说道:“老十二,你立下了这么多的功劳,手下的底牌却是层出不穷。”
    “不管是铁浮屠、渡海舰队还是关宁铁骑,甚至现在又多了一个乞活军。”
    “你这些军队要是一个个都战力平庸也就算了,可一个比一个厉害。那咱就要问了——老十二,在你的手里,除开这些已知的,你究竟还藏了多少底牌?”
    朱柏眼中闪过一抹失望。
    他很聪明,当然明白听弦歌而知雅意的含义。
    朱元璋拉拉杂杂说了这么多,还不是因为对于朱柏眼下已经展现出来的实力,多有忌惮啊!
    要不然的话,他又如何会不耐烦地做这么多的铺垫呢?
    以他的做事习惯和性格特点,想要解除臣子的兵权,从来都是简单、粗暴的手段,根本不会计较对方的想法。
    即便这个人,是他的儿子,那也没有任何的例外可言。
    唯一这么做的原因,还是因为朱柏现在展现出的强悍力量,早已经超乎了他的预料。
    让他不得不平心静气下来,用尽量怀柔的手段来进行交流了。
    能说出这样一番话,证明朱元璋也是早就想好了应对策略。
    虽然湘王朱柏手里的兵马不少,而且一个个都身强力壮,很是骁勇善战。
    但是!
    朱柏的军队数量虽然众多,却有一个足以致命的弱点。
    那就是多兵种之间,至少就目前来看,是还没有任何的配合协作的。
    而且,不论是铁浮屠还是关宁铁骑,其数量都没有过万。
    即便是渡海舰队,人数也保持在了一个相对克制、合理的区间。
    唯有身不着甲、手无利刃的乞活军,数量达到了万人之众。
    这也是最为令朱元璋感觉匪夷所思的地方了。
    分明只是一群看上去宛若乌合之众的流民、乞丐,可偏偏为什么聚集在了一起,竟然能够爆发出如此强悍的战斗力呢?
    即便,这一战他们的对手只是儒生,但想要只打击儒生,而对儒生之外的其他人秋毫无犯,这本身就是一件相当具有难度的事情。
    即便是大明最精锐的部队,朱元璋也不敢有百分百的把我。
    但乞活军所展现出的超群军事素养,却是远比其表现出来的模样,要强了不止一个档次。
    所以……不能以常理度之。
    如此看来,老十二的麾下,其总兵力,应该已经达到了三万多,将近四万。
    数量是不少,却也仅仅只是对于一个藩王而言。
    放眼全国,却就相当不够看了。
    大明的军队数量,足有百万之众,就算是死耗,也足以将湘王朱柏的这些私军,全部拖死!
    他等待的,便是老十二的一个态度。
    现在,话已经说出来了。
    也该要轮到老十二拿态度的时候了!
    朱柏至始至终,表情都没有任何的变化。
    就好像,他在来到勤政殿之前,就早已经知道了会有这样一个结果似的。
    “父皇,从一开始,儿臣就从未想过要背叛大明。”
    朱柏平静地说道。
    “儿臣的所作所为,天地可鉴。儿臣无愧于大明,更无愧于这天下千千万万的百姓!”
    一席话,掷地有声!
    湘王朱柏,自打就藩之后,牧守荆州城。
    几乎第一时间,就将压迫百姓的贪官污吏、氏族豪强拿来开刀了。
    之后,更是颁布了一系列的法令,安抚百姓,劝农耕种。
    为了让百姓们吃饱穿暖,更是不惜一而再、再而三地降低赋税标准,还特地将红薯、土豆和大豆这三种农作物率先在荆州进行了试验。
    荆州百姓们吃得饱、穿得暖,家家户户都有余粮,再也没有发生过有人被饿死、走投无路上街卖儿卖女的情况了。
    而且,还不单单只是荆州城,就连荆州城附近的百姓,都被吸引了过去,甘愿在荆州城里落户、耕生。
    如果是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那老十二他也的确是当真“无愧于大明,更无愧于这天下千千万万的百姓”。
    不过。
    这并非是朱元璋所希望听到的答案。
    他要的,可不仅仅是如此而已。
    .....
    .....
    兄弟们,新鲜的稿子来咯!
    达到300催更立即加更
    还差4个发电加更!
    求催更,求发电支持!
    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