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骆驼2
作者:叼着猫的老鼠   鹿部落崛起最新章节     
    当陆子龙骑马来到骆驼群旁边时,他也感到有些奇怪。在他的印象中,骆驼应该生活在沙漠里,怎么现在大草原上也有骆驼呢?
    此时出现在他眼前的,是一个拥有五百多头骆驼的族群。
    这些骆驼头较小,脖子粗长而弯曲,宛如额头上的凸起;
    躯体高大威猛,浑身长满褐色的毛,尾巴细长,尾端还有丛毛。
    最关键的是,它们的背上有两个非常大的驼峰,在骆驼行走时,驼峰会左右摇晃。这也难怪远处的小阿骨会把它们误认为是长着三个脑袋的怪兽。
    其实,骆驼是一种性情极其温顺的动物。它们的眼睛为重睑,鼻孔能够开闭,四肢细长,蹄子大如圆盘,两趾和跖部都有厚厚的皮,非常适合在沙漠中行走。
    一般来说,骆驼生活在热带沙漠地区,被人们称为“沙漠之舟”。
    实际上,由于骆驼的生存能力很强,所以它们的分布范围也比较广泛,除了沙漠,高原地区也有骆驼的身影。
    驼峰里储存着大量的脂肪,在没有食物的时候,可以分解为身体所需的养分,供骆驼维持生存。
    因此,骆驼具有极强的忍饥耐渴能力,可以在没有水的情况下生存两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可生存一个月之久。
    骆驼的皮毛非常厚实,在冬天的沙漠地带,能够起到很好的保暖作用。骆驼的皮毛对于保持体温也极为有利。
    同时,骆驼的厚毛发还能反射阳光,起到隔热的作用。它们的长腿也使它们远离炽热的地面。骆驼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只有一个驼峰的单峰驼,另一种是有两个驼峰的双峰驼,而小阿骨发现的这些骆驼正是双峰驼。
    这些骆驼体长约三米,高两米以上,前后两个驼峰相距约半米。它们的绒毛十分发达,颈下也有长毛。上唇分裂,便于取食。
    骆驼的发现让陆子龙大喜过望。
    “金戈铁马”是如今人们谈论古代战争时常用的词汇之一。
    身披铠甲、手持利刃的士兵们骑着高头大马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场景,早已在许多战争题材的影视剧中得到了生动展现。
    尽管马匹的驯化和使用曾经对世界军事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古代甚至将马匹数量的多少作为衡量一个王朝军事力量强弱的重要标准。
    不过,纵观历史,马匹并不是骑兵唯一的坐骑;聪明的人类早已把“因地制宜”的真理运用到了实践中。
    在某些气候与地形较为特殊的地域。有一种哺乳动物也被人类驯化出来,作为马匹的替代品,那就是骆驼。
    存活于世的骆驼分为双峰驼和单峰驼,双峰驼生活于中亚和东亚,而单峰驼则分布于北非、西亚、印度等地的热带沙漠区。
    在沙漠戈壁的环境下,骆驼比马匹更具有优势。加之骆驼的身材较马匹高大,身上还会分泌出令马匹焦躁不安的气体。
    所以虽然奔跑速度不如马快,骆驼依然凭借自身独有的优势成为沙漠地带游牧部族骑兵的坐骑之一。
    由于速度上的短板,一般情况下只把骆驼编入后勤队伍中。
    骆驼耐干渴、耐炎热、耐寒冷、耐风沙,是非常难得的运输的工具。
    北宋太宗赵光义试图收复幽州的军事行动中就有专门负责运输粮米甚至鲜鱼的骆驼队,打下大半个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精锐“却薛军”里,就有一支特殊部队,这些士兵骑着背上驮着两面大鼓的双峰驼,充当传递信号的通信兵或者军中仪仗队。
    想当初中国人民解放军在1962年的中印边界自卫反击作战中,这次对印自卫反击作战,是在号称“世界屋脊”的喀喇昆仑山上和喜马拉雅山之脉南侧地区进行的。
    该地区地势险峻,山高谷窄,路险林密,人烟稀少,经济落后,交通不便,平均海拔4500米,主要山峰在6000米以上,地表裸露,终年积雪,严重缺氧,气候酷寒。
    因此部队的后勤补给除了部分汽车外,还出动了大批的牦牛和骆驼进行运输,骆驼与其它动物相比,在力量和耐力方面具备特殊优势。
    双峰骆驼可负重250千克,比传统矮脚马多5倍。既然发现了这些骆驼,陆子龙岂有不抓获驯养的道理。
    骆驼是人类为数不多的能被驯服的动物,据学者考证,在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已开始驯服骆驼进行饲养。骆驼躯体高大,四肢长,属大型动物,因此驯养难度较大。
    陆子龙就知道两种驯服骆驼的方法,一种是广泛在我国北方草原上使用的方法,给骆驼穿鼻子棍的方法。
    古人类为了驯服骆驼想了很多办法,耗费了许多精力,他们在反复的驯服过程中最终摸索出用鼻棍穿骆驼鼻子驯服骆驼的方法。
    这个方法和给牛穿鼻环训牛差不多。众所周知,鼻子是动物最敏感的器官,神经最丰富,尤其对于嗅觉发达的骆驼来说,鼻子更是软肋,因此牵其鼻子时骆驼就会变得温和顺从,听之任之。
    骆驼穿鼻孔的习俗不仅限于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生活的地区,在世界温带地区,有骆驼的地方的有此习俗。
    穿于骆驼鼻子上的木棍,蒙古语叫鼻勒。一般用红爆木、红柳、黄榆、羊角等坚硬的木头或犄角制作。这些木头制作的鼻勒即便断裂也不会损伤到骆驼鼻子。
    鼻勒主要用刀削制而成。由鼻板、细棍、槽眼、鼻钥、 尖等部分组成。
    鼻板是用含树脂的木头做成中间带孔的圆形木片,也有直接用木岔子充当鼻板的鼻勒。
    “细棍”是穿在骆驼鼻子与鼻板连接的细横木,细横木一端有一个槽眼,在槽眼里固定的扭结称为“鼻钥”,鼻钥是用羊蹄或皮子等编成的扭结,有防脱或防滑落的作用,鼻勒的细尖儿称作“尖”。
    制作鼻勒时首先将鼻板和细横木放进油汤里慢煮,使其表面油润光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