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半边墙已然坍塌、看上去十分破败的简陋食堂之中,人们或站或蹲,手中紧握着各式各样的容器。
这些容器五花八门,有的是粗陋的陶瓷大碗,上面还残留着些许斑驳的痕迹;
有的则是轻便的铝制饭盒,表面已被磨得失去了光泽;
还有的是硕大的搪瓷大盆,虽然有些许锈迹,但仍能看出曾经的坚固耐用。
他们就这样歪歪斜斜地排成了两列参差不齐的队伍,宛如两条蜿蜒曲折的长龙。
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不同程度的疲惫,但一个个都伸长脖子望着队伍最前面摆放的食物大桶,眼神中透露出对食物的渴望与期待。
与此同时,嘴巴也没有闲着,叽叽喳喳议论个不停,时不时发出阵阵嘈杂声浪。
晚上这一顿供应的是略显粗糙的玉米面馒头和清淡寡味的丝瓜鸡蛋汤,相较于早餐而言,晚餐显然要好上那么一点儿,鸡蛋也算是荤腥;
然而若是与午餐相比,却又明显逊色不少。
齐明月不确定是不是因为第一天要给大家吃好点的缘故,午餐的主食提供的是二合面馒头,菜的话则是一道猪肉茄子炖土豆。
尽管肉片不算多,但也算是沾上肉味,村民们吃得意犹未尽。
这会排队打饭的人群正在高声讨论的某个话题就是中午那道肉菜。
猪肉非常难买,供应少不说,还需要肉票,农村这里一年到头也吃不到几回。
齐明月抓着自己的饭盒,蔫蔫地站在队伍中间,她对食堂的晚饭提不起半点兴趣。
她现在急需泡个薰衣草精油的热水澡,然后再做个全身放松按摩。
晚上的活并没有强制每个人都必须参加,自主报名。
但参加的人,村里会根据各人所干的工作内容单独计算五到十个工分。
齐明月没有报名,知青院里报名的人也不多。
男知青那边,基本没有人报名晚上的工作,反而是女知青这边去了两个人---史雪芬和毛菊花。
打到晚饭之后,她俩就站在路边狼吞虎咽一般吃完,将餐具拿到附近的小溪边清洗干净,让邱琳琳帮忙带回知青院。
而她们自己则急匆匆赶往下一个任务地点。
齐明月拎着饭盒,跟邱琳琳、秦书言一起,慢悠悠地向知青院走去。
白天干活的时候,还能凭着一股气硬撑着,现在歇下来,立马感觉胳膊不是胳膊,腿不是腿,腰不是腰的。
一天下来,整个人就跟那散了架的破马车似的,浑身都在发出吱吱嘎嘎的声响。
她真佩服史雪芬和毛菊花,白天干了一天,竟然还有力气赶夜场。
齐明月转头看向邱琳琳,好奇地问道:
“琳琳姐,史知青和毛知青她们以前也报名夜场的活吗?她们身体受不受得住哦?我觉得这一天干下来,整个人都已经散架了,就想着赶紧回屋里躺着,明天还不知道能不能爬得起来呢!”
邱琳琳边走边捶着自己的腰,听到齐明月的话,轻轻叹了一口气,说道:
“大家都一样,农忙过完,不管村民也好,咱们知青也好,每个人都累得脱一层皮。史知青和毛知青两个,除了刚来第一年没报名,后来每次都参加夜场抢收,夜里给的工分高一些。
唉,谁不累呢,她们也是没办法,还不是穷闹得。你们也知道的,其他人偶尔还能收到家里的包裹,好歹有些支持,她俩没有,这么些年家里什么东西都不给她们寄,只会写信来要钱要东西,从她们身上搜刮。”
齐明月听完沉默了,她明白邱琳琳的意思。
夜场是村里给缺工分的人提供的一个舞台。
白天的劳动强度实际上已经非常大了,每一个咬牙坚持干夜场的人都有不得不干的理由。
事实确实也是如此。
重赏之下的“勇夫们”大多数是家里条件不太好的,趁这个机会多挣些工分,而真正那种有余力才干夜场的人极少。
秦书言听到邱琳琳说的话后,眉头紧皱,脸上露出明显的不赞同,气愤地说道:
“她们干嘛不拒绝?东西在自己手上,她家里又不能跑过来抢,不给就是了。我们赚得这点工分,都不够自己吃的,还要寄回家,她家人收东西怎么能心安理得?是不是亲生的啊?”
邱琳琳闻言不禁一愣,显然没料到话题怎么偏到亲生不亲生上面了,她迟疑了一下,片刻之后才缓缓回答:
“她们应该都是家里亲生的吧,我没听说谁是收养的。不过确实有些奇怪,这么些年过去了,她们家里的弟弟妹妹也该长大不少,也能出去干活挣钱了,怎么还让她们养?”
说到此处,邱琳琳的声音渐渐低了下去,似乎陷入了沉思之中。
齐明月嘴角抽了抽,秦书言思考问题的角度很清奇啊。
然而,父母对孩子好与坏还真的与是不是亲生没多大关系哩。
这个时代各家都生一大堆小孩,很多父母根本没办法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孩子,有的父母甚至带头从女儿身上吸血供养儿子。
这样的畸形事例,齐明月时有听说,李家沟大队也有类似的情况。
幸好原主的家庭很正常,比齐明月自己的原生家庭更健康。
她从原主的记忆里没有看到父母有任何重男轻女的行为,恰恰相反,由于原主是家里最小的孩子,故而从小便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这份宠溺不仅源自父母深沉的爱,还包括两位兄长以及嫂嫂们无微不至的关怀,甚至连那些年纪尚小的侄儿们,也被教导着他们是男子汉,要爱护亲爱的姑姑。
如此种种温馨画面,皆是齐明月往昔岁月中未曾亲身感受过的浓浓亲情,对于她来说,无疑是一种极为珍贵且稀有的情感财富。
因为稀有,所以珍惜。
美好的东西,世人自然都想极力抓住,齐明月也未能免俗。
这也是她能很快代入原主,接纳原主家人,并愿意以热忱之心回馈他们关爱的缘由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