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别院
作者:山有榛   霸道帝王和他的芝麻馅小郎君最新章节     
    虞应淮从不知道这世上有一个人能和他如此契合,暖暖软软的身体依偎在他怀里,手掌贴上丝绸一样的肌肤,完全不舍得拿开。
    苏岫却觉得自己就要死在这张龙床上,于是他不怕死地学着臣子得模样劝谏皇上要以龙体为重,不可放纵太过,不可操劳太盛,长此以往下去,不是好兆头。
    虞应淮黑着脸看他盘腿坐在龙床上装模作样地苦口婆心。
    他却不知道自己这副模样有多诱人,虞应淮都要怀疑他是故意的……熏红的眼尾,微肿的嘴唇,白皙的脖颈,掩藏在白色里衣下面绽放的红梅更是诱人。
    忽地,他笑了,就着苏岫的姿势贴上去,一只手摩挲着他的后腰,温柔地问,“不喜欢么?”
    苏岫哆嗦了一下,带着哭腔,“喜欢!”
    虞应淮满意,把人按倒在床上,拨开衣领,在锁骨上轻轻吮咬。
    苏岫脸颊酡红,眼里含着水雾,再也不敢乱说,果然吗……谏臣不是谁都能做得。
    虞应淮还是收敛了,无他,怕把人吓走。
    苏岫觉得不能再在宫里待下去了,在这里他简直就像是个金屋藏得娇。
    也怪他自己,刚开荤的人实在把持不住,每每拒绝的也不甚坚定,便趁着虞应淮上朝的时机准备出宫。
    垂头看着元祥往他腰上系的玉佩,羊脂白玉雕刻而成,小小一块,细看上面上面层峦叠嶂,一叠一掩,雕工之精湛,苏岫知道这是峰峦,他名字的含义,昨晚睡前虞应淮给他的。
    忍不住伸手拨了拨,见元祥还想拿披风往他身上裹,看了眼外面的日头,连忙拒绝,这是想热死他吗?
    小元祥拿着披风偷瞄着苏岫脖颈,支支吾吾,“公子……还是穿上吧。”
    苏岫随着元祥目光,意识到他在看什么,不自在地清了清嗓子,乖乖穿上。
    虞应淮并未让人拦着他出宫,只是让元祥跟着伺候。
    出了华阳宫,向西走去,他进宫一向都是从西边的西华门进出,一是这里距苏府比较近,二便是这里安静。
    出华阳宫到西华门会经过一片古朴典雅的院落,和宫内的其他宫殿明显不同,他曾好奇问过,元祥说那里是翰林院,苏岫这才知道翰林院是在宫里上职。
    有道宫墙把翰林院和皇宫内院隔开,是有侍卫看守,在里面上值的学士一般不会进来。
    今日例外,一个穿着绿色官服的年轻官员从侧面桥上下来,长相周正,身型颀长,正好和苏岫碰上,那人像是也十分惊讶这个时候竟然能在这里碰到人,又看苏岫一身便装,后面跟着元祥公公,便以为是哪家皇亲,简单行了一礼,也没说话转身就走了。
    “那是什么人?”苏岫好奇。
    “翰林院侍讲季绍卿,两年前殿试三鼎甲的状元,父亲季临时任尚书左丞。”
    苏岫点头,是个青年才俊,还是个家世显赫的才俊。
    他色令智昏,自津河回来谁也没见便被虞应淮裹挟进宫,再出来已经过去好几天。
    城外别院的棉花已经种植完,苏岫想先去看看,他小时候曾在别院养病,虞应淮也曾在这里养伤。
    管事是苏岫爹爹在世时的长随安福,那时候苏清锦让他留下照顾苏岫苏岚兄弟,所以逃过一劫,后来因为得罪大夫人差点被打死,苏岫便将他安置在了别院。
    安福出来迎接苏岫,他身边还跟着个刚会走路的孩子,小孩子走的跌跌撞撞却还紧紧抓着安福的衣摆。
    安福让小孩给苏岫磕了三个头,告诉他这是少爷。
    小孩就糯声糯气叫少爷。
    安福:“少爷们和老爷一样仁义,可这孩子毕竟是那个人的儿子,老奴一定会好好看着他长大,不让他生出别的心思。”
    苏岫眼神复杂,“不用告诉他自己的身世,毕竟还只是个孩子,那些事跟他也没有关系,说起来他也是受害者,若是生在别人家,说不定也是个父母双全,一生和乐。”
    “再过两年,找个学堂送进去,以后如何看他自己的造化。”
    “老奴晓得。”安福让旁边婆子把小孩带走,又问,“少爷院子已经收拾出来,要不要先去歇歇?”
    苏岫道:“安叔别忙了,带我去庄子看看,一会儿我还得回去。”
    安福心疼道:“小少爷这就回去了?别累着身子,不如住一晚?”
    苏岫摆手,“刚从津河回来,铺子里还有一大堆事,安叔就别留了,等有时间就来常住,院子里我最喜欢的秋千架安叔一定要给我保存好。”
    安福笑着道,“老奴一定给少爷护的好好的,保准少爷什么时候来都能用。”
    苏岫派了从西域回来的马叔和乔生侍弄木棉,另外还有两个司农寺的官员。
    苏岫惊讶发现其中一个竟然是姚素。
    姚素见到苏岫深深一揖,他刚调任司农寺便和另一位官员来了这里,是皇上亲自指派,且来之前并不知道所为何事,直到见了地里已经出土的幼苗,又听马叔解说,明白这是皇上安排给他们的秘密任务,若是成了,大虞以后将不在只有麻衣丝帛。
    见到苏岫这一刻,姚素惊觉自己之所以能回来,应该也不是什么举荐这么简单,若说原因……他看了眼苏岫,恐怕跟这位苏公子脱不了关系。
    苏岫并未提以前的事,也没问他为何来做了这司农官,只道:“有劳了”。”
    很久以后,苏岫才知道他应大哥当初是把姚素贬去了地方上做小吏,这次能回来也是因为对当地农耕尽了不少力,又由当地农正官举荐入了司农寺。
    “少爷。”马叔道,“多亏两位大人,尤其是姚大人他对农务十分熟悉,有些西域人没说到的,姚大人翻翻书就能找到症结。”
    乔生傻呵呵也在一旁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