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陈同定会平安归来
作者:浅语若尘   皇后娘娘,请回宫最新章节     
    惟有适才未明就里之厉责,方于知晓真相后心生愧疚,方可谅其擅自出宫之举。
    太后并不昏聩,仅是内忧外患之境,急怒攻心而已。
    蕙兰望着太后,声诚且悲:“六日前之晨,爹爹已至津城,若无意外,应可及时赶赴西北……太后岂不觉怪异?正值皇上遣其与荣威将军共赴西北之紧要关头,偏逢不测……
    臣妾今晨不在醉心殿,乃因一时心急,出宫探寻真相。因时过早,恐扰太后清眠,故未向您禀报!”
    言罢,她紧张视向太后,思菱亦紧张视之。
    蕙兰深知思菱之意。
    其实,她本欲如陈同所言,扯谎称一早去御花园散步,不觉行远,故而未知太后召见之事。
    然今观之,太后何其睿智,既于醉心殿候着,便是对自己去向生疑。
    故如此谎言,非但欺不了她,反会为其所抓,遗祸更多。
    久之,沉默后,太后拖长声,轻轻“哦”了一声。
    此声,既有惊愕,亦有思量。
    继而,她抬眼,目光锐视蕙兰一眼,语亦和缓许多:“,兰贵妃,你大清早奔宫外去,可有何发现?”
    闻此问,蕙兰那颗本悬于喉之心脏,骤落原位,紧绷之身,亦随之松弛。
    迎着太后审视的目光,她沉稳答道:“回太后,臣妾父母被劫走的消息,是陈侍卫从邓府一名死里逃生的家丁处得知的。据家丁所言,臣妾的父母,是被冠绥山的土匪所劫。
    臣妾出宫,本是想面见这位家丁,询问当时情形。怎奈,他伤势过重,未等臣妾见到,便已身亡……故而,臣妾此行一无所获……臣妾原本打算回宫后,即刻向太后禀报,不想太后已在醉心殿候着臣妾!”
    听到蕙兰所言,思菱转身,面露惊讶地看了她一眼。
    蕙兰仿若未觉,只是微微皱了下眉。思菱见状,很快恢复常态。
    太后静静看着蕙兰,沉思片刻后,缓缓说道:“敬国公乃朝廷栋梁,遭土匪劫持,务必设法营救……你所虑不无道理,早不劫晚不劫,偏偏在皇上拟派他前往西北的节骨眼上发生此事,难免惹人疑窦……”
    太后没有再说下去,而是话锋一转,以责备的口吻对蕙兰道:“既是如此,你理应及早向哀家说明情况,命津城府衙迅速剿匪,亦可让刑部和大理寺派人追查真相。
    而非隐瞒不报,亲历亲为……你身为执掌后宫的贵妃,不守宫规,不遵本分,私自出宫,越俎代庖,实在胆大妄为!”
    虽仍是一番厉色斥责,蕙兰反倒安心下来。她赶忙俯身,战战兢兢道:“太后教训得是,臣妾知罪了,日后绝不再犯!”
    太后轻叹一声,起身而立,语气平缓道:“西北战乱,皇上亲征,此时更需后宫安稳……你父母遭劫,也不该如此慌乱……”
    话毕,太后俯视着蕙兰,沉声道:“兰贵妃,望你深思己过,莫要恃宠而骄,失了分寸。念你初犯,且主动认罪,此次便暂且饶过你,若有再犯,哀家绝不姑息!”
    蕙兰连连应是,恭送太后离去。
    太后行至正殿门口,忽地止住脚步,回头问道:“兰贵妃,敬国公何以突然赴江南探亲,且一去许久?”
    蕙兰心中一紧,忙道:“回太后,臣妾外祖昔日对父亲有恩,父亲入京后未曾归乡。此次外祖年老病笃,故随母亲一同前往江南探视!”
    太后沉默颔首,目光犀利地看了她一眼。
    这一眼,令她心惊胆战。
    太后似已洞察何事,又似有所疑虑。
    虽是惊险,一场风波,终是平息。
    蕙兰虽遭太后当众斥责,但比她预想之结果,已好太多。
    送太后离开醉心殿后,蕙兰返回正殿,无力地挥手,让跪地宫人退下。
    思菱赶忙上前,扶她靠墙坐于软榻上。
    她斜倚其上,方觉周身酸痛,疲惫不堪。
    思菱立于其身侧,轻缓为她捏肩,不解问道:“娘娘,为何不将您所查真相告知太后……邓府家丁非伤重而亡,与高湛、彤云一般,乃自尽殒命。如此,太后便可知一切皆是端妃与宁安侯所为……”
    蕙兰摇头:“断不可行,端妃与宁安侯之罪行,皆是本宫揣测,毫无证据。冒然开口,反令太后觉本宫蓄意诿罪端妃。
    更为重要的是,陈同正赶赴青岩山的林家别院,此时万不可走漏风声,以免打草惊蛇,令林家察觉,杀人灭口。
    本宫故作一无所知,亦故意告知太后乃土匪所为,如此他们方会放松警惕,陈同也更易查清真相,本宫父母……或可免遭毒手……”
    蕙兰一顿,心碎自语:“若他们尚在世的话!”
    思菱手顿,声颤安慰蕙兰道:“娘娘,敬国公与夫人吉人天相,定会无恙,您万不可过于忧心!”
    蕙兰长叹,对思菱道:“晨起这般折腾,本宫亦倦了,你且退下吧……本宫欲独一人静思!”
    思菱扶蕙兰躺下,蕙兰忽想起何事,又坐起,嘱她道:“去将烁儿抱来,本宫一早未见他了!”
    思菱叹息,于她太阳穴处按揉几下,关切道:“娘娘,四皇子有秋苓姑娘和思冰形影相随照看,不会有事的,您如此操劳,亦须顾惜自己身子……奴婢去看看四皇子,您先好生歇息!”
    言罢,她便离去,细心掩门。
    蕙兰再次瘫倒于软榻之上,望着窗外炽热的阳光,缓缓闭上双眸。
    她心中仍乱作一团,念及生死不明的父母,以及御驾亲征的慕容复,便不自觉地冒出一身冷汗,精神恍惚且心力交瘁。
    如今,她唯一的期望,便是陈同能带来好消息,有所发现。
    但林念瑶临行前特意叮嘱务必小心,这说明青岩山的林家别院,必定难以接近。
    接下来的大半天,蕙兰都在心神不宁中度过。
    陈同迟迟未归,随着时间的推移,她愈发焦躁。
    将近二更时,思菱悄悄进来,紧张而激动地说:“娘娘,陈同回来了……奴婢确认四下无人后,才让他从角门进来的!”
    蕙兰精神为之一振,连忙吩咐道:“快传他进来!”
    片刻后,陈同随思菱走了进来,他看上去风尘仆仆,神色凝重,衣裳上有明显的刮痕。
    他顾不上请安,便气喘吁吁地说道:“娘娘,微臣未能进去……”
    思菱端来一盏茶水,陈同接过,一饮而尽,然后接着说:“微臣到了青岩山的林家别院,发现院墙高耸,其中一面还挨着悬崖。别院周围有家丁把守,白天根本无机可乘。
    微臣本想等天黑后,找机会潜入。谁知到了晚上,别院的门楼点亮了灯笼,还有家丁不停地巡逻……微臣尝试了一下,差点儿就被发现。担心打草惊蛇,不敢硬闯,只能无功而返!”
    因早已料到此事不会如此顺利,所以听了陈同的禀报后,蕙兰并未太过失望。
    沉默片刻后,她对陈同道:“此行也并非一无所获……这院子里确有不可告人之物。否则,若只是普通的避暑山庄,何必如此戒备森严!”
    陈同点头应道:“微臣亦作此想!”
    蕙兰沉默不语,心中暗自紧张盘算。
    少顷,她嘱咐陈同道:“陈同,我们暗中所查之事,包括邓家家丁的真实死因,还有林念瑶透露的青岩山林家别院的情况,你我与思菱三人知晓便可。
    你告知苏太医和验尸的仵作,务必保密……对外,仍咬定本宫的父母是被冠绥山土匪所劫!”
    陈同愣了一下,随即领悟道:“娘娘,微臣明白您的意思……敬国公夫妇遭劫之事,太后已知,津城府衙定然会全力剿捕追查,也必然会与冠绥山的土匪交涉。
    然而,事实上此事与土匪无关,只是宁安侯的蓄意陷害。土匪未曾做过此事,自然不会承认……为了证明与敬国公被劫之事无关,说不定……”
    蕙兰颔首道:“正是如此,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如此也可暂时迷惑敌人,为我们查清真相争取时间!”
    话至此处,她不禁眉头紧锁,边思索边喃喃自语道:“青岩山的林家别院,必须查个水落石出……如何才能进去呢……”
    陈同怔了片刻,突然决然道:“微臣再去一趟,此刻出发,至青岩山时便是后半夜了,值守的家丁也会犯困……纵是铜墙铁壁,也定要进去!”
    蕙兰大惊,忙劝阻道:“不可,此刻二更已过,青岩山地势险峻,漆黑一片,此举过于冒险!”
    陈同不以为意,笑道:“娘娘莫忧,微臣惯走夜路,不会有何事。事在人为,不可坐以待毙……再者,皇上临行前特意嘱咐,要微臣护娘娘周全,此乃微臣职责所在!”
    蕙兰惊愕道:“皇上?你去军营时,皇上不是已动身前往西北了吗?他如何交代这些?”
    陈同肃然道:“回娘娘,微臣至军营后,确未见到皇上。但他临行前,留信于微臣,托沈统领转交。信中言明不让微臣随他赴西北,而是留于宫中,听候娘娘差遣,以保您安全!”
    蕙兰愕然凝视陈同,本以为慕容复在紧急情况下不辞而别,无暇顾及自己。
    却不想,匆忙之中,他仍做了周到安排。
    依稀间,似有温暖双手轻拂心底最柔软之处,酸楚与甜蜜一并涌上,她几欲落泪。
    陈同未容蕙兰多言,坚定道了声:“娘娘,微臣告辞!”便转身离去。
    陈同走后,思菱扶蕙兰入寝殿。尽管前夜未眠,然躺在榻上,她却清醒异常。
    思菱伴其左右,亦是辗转难眠。
    蕙兰知晓,她定是担忧陈同安危。
    直至天微亮,蕙兰才昏沉入睡。
    她入梦了。
    梦中,大雾弥漫。
    有个声音,凄厉声呼喊:“兰儿救我,兰儿救我……”
    听来,似母亲之声,又似姐姐之声!
    蕙兰遽然惊醒,大口喘气,方觉浑身湿透。
    思菱疾步而来,轻拍她的后背,柔声说道:“娘娘莫怕,只是噩梦罢了,天已大亮......”
    她转头望向窗棂,果不其然,窗外已是夏日灿烂夺目的阳光,似乎任何阴谋都无所遁形。
    然而,一想到梦中的情景,不祥的预感仍旧涌上她的心头。
    蕙兰心神不宁地看了思菱一眼,这才发觉她也正目不转睛地看着自己。
    她面色苍白,眼神中尽是忧虑。
    想来,此时应是辰时了。
    而陈同,依旧未归!
    无论陈同昨晚是否能潜入林家别院,为保安全,他都理应在天亮前离开青岩山。
    算着时辰,此刻他理应回京了。
    莫非是出了意外?莫非是坠落山崖,抑或被林家巡逻的家丁逮个正着......
    可怕的想象,令蕙兰的心如被无形绳索紧勒,呼吸亦变得艰难。
    因恐人多嘴杂走漏风声,又惧人多易暴露,昨晚,陈同是独自前往青岩山的。
    若有不测,连个回来报信的人都没有。而夜半三更的深山密林,挨着悬崖戒备森严的山庄,危险可谓无处不在。
    蕙兰无力地倚在床榻上,望着夏日阳光穿窗而入,心中忐忑不安,诸多不好的念头纷纷涌入脑海。
    “昨晚,我应坚决阻拦陈同,不应让他去青岩山。若有个三长两短......我如何对得起他,又如何对得起思菱?前些日子,陈同好不容易才说通父母,答应了他与思菱的婚事。
    偌大的后宫,迄今为止,陈同和思菱是我最信任之人。他们二人不仅忠心耿耿,而且缜密沉稳。事事为我着想,为我排忧解难,也为我冲锋陷阵。
    我珍视他们,视其如亲。且已决定,下半年放行思菱出宫,使其与陈同完婚,了却心事。”
    此时,蕙兰念及陈同或有不测,五内如焚,懊悔至极。
    思菱察觉蕙兰心神不宁,强作笑颜,柔声宽慰道:“娘娘莫忧,陈同素来胆大心细,武艺高强,必无大碍……他尚未归来,想必……想必昨夜必有收获……”
    她语塞,倏地别过脸去。
    蕙兰怜悯地看着思菱,深知此刻她内心的恐惧,必甚于自己。
    她深呼吸,掩饰内心不安,对思菱笑道:“你所言甚是,陈同定会平安归来……为了你,他必会保重自己!”
    思菱抹泪,低头转移话题道:“娘娘,奴婢使人进来伺候您更衣洗漱……奴婢去殿外守候,有动静即刻向您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