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秦桧疑云
作者:凌风独行   大宋风云最新章节     
    楚州守将赵立死后,余部坚持抗金。
    当时,周边的宋军得知楚州被围,都心有余,而力不足。
    岳飞数百里驰援,等他赶到的时候,楚州城大事已去,无力回天了。
    秦桧劝诱结合,为他的主子完颜昌竭忠尽智,想尽办法,让楚州城的军民投降。
    然而,就连妇嬬都宁死不屈,他们宁肯死在金人的刀枪之下,甚至,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都得拉上金人垫背。
    受重伤的军民,等金人走近,瞅准机会,想方设法与金兵同归于尽。
    有人在死之前,都会用上最后的力气,拖上金兵一起跳水而死。
    完颜昌和秦桧站在楚州城楼上,秦桧内心中无比羞愧,却还得装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完颜昌叹道,“赵宋朝廷,但凡有一点像这楚州城军民那样的誓死奋战,我大金国怎能攻破汴京城,掳走徽钦二帝啊。”
    那意思,太清楚不过了。老百姓拼死护国,而赵宋的那帮软骨头,却是伸着脖子,等人宰割。
    秦桧却是说道,“那些刁民,皆是些冥顽之徒,大帅且看,他们此举,无异于螳臂当车。以此区区之力,怎么能够阻挡金军,岂知结束战争,最快的方式,便是投降。”
    完颜昌看了一眼秦桧,无语。
    秦桧想不明白,为啥从楚州一战后,完颜昌对他的态度便一落千丈。
    完颜昌不便不再接受秦桧的什么建议,甚至,有些重要的会议,都会把秦桧排斥在外。
    秦桧越发地感觉到,自己哪怕是把自己同胞全都出卖了,也换不回完颜昌对自己的青睐。
    秦桧居然回到了临安。
    在守备森严的金营,而且还在完颜昌的监视之下,他突破层层封锁,逃回到了赵构身边。
    秦桧狼狈不堪地回到了临安后,很快就找到了他的好朋友,时任宰相的范宗尹和枢密院的李回。
    当时的范宗尹等人,正极力地想办法,达成赵构降金大计。
    如今,能够有一个从金营回来,而且,与东路大军完颜昌有过联系的秦桧,很显然,秦桧与完颜昌的关系,对于促成宋金议和,简直是雪中送炭啊。
    秦桧在赵构面前,讲述他是如何趁金人不备,杀了看守他的卫兵,连夜找到小船,从水上历经千难万险,总算回到了自己朝思暮想的大宋啊。
    赵构自然是称颂有加,但朝臣们多觉得,秦桧简直是睁着眼睛说瞎话。
    以秦桧那种已经软到了骨髓的实力,根本就不可能杀金军卫兵,夺路逃回大宋。
    再说,秦桧一艘小船,从金军的水师当中穿行而过,用大拇指想想,也会明白,除非他能够隐身,基本不可能从金营逃离。
    赵构信了,范宗尹和李回,两人又极力鼓吹,说秦桧肯定是过五关,斩六将,这才从金营逃回来。
    毕竟,秦桧曾经侍候过太上皇和皇上,对大宋,那是赤胆忠心。因而,不管朝臣们有多少人怀疑,终究还是得到了赵构的信赖。
    对于秦桧从金营逃回来,有一种更可信的说法。
    那就是秦桧未能在楚州大战中,招降楚州军民,为了将功折罪,秦桧主动请缨,说自己可以凭着以前的声望,逃回到赵构身边,用尽全力招降赵构。
    秦桧在楚州城楼上,已然看到,这大宋的老百姓多是些铮铮铁骨,唯有皇上赵构,和他身边的那些能臣们,才是真正没骨气的货。
    招降皇帝,远比招降那些民众,容易百倍不止。
    秦桧的想法,立马得到了完颜昌的赞同。
    于是,完颜昌配合秦桧,让秦桧从金营中逃脱,估摸着秦桧已经跑出了数十里外,这才下令追击逃犯。
    秦桧临走时,信誓旦旦地对完颜昌说过,大帅但请放心,秦桧回到大宋帝都,用不了多久,一定会让赵构亲自前来乞降。
    完颜昌却是笑道,“只怕赵构没有他父皇和皇兄那样傻得可爱吧。此番本帅放你回去,不图赵构前来乞降。你得在赵构身边,做为我大金国的内应,你得随时想方设法,助我大金,灭掉偏安江南的大宋伪皇。”
    秦桧跪伏在地上,“大帅但请放心,微臣自当晓以利害,让赵构明白,负隅顽抗,那已经毫无用处,不如彻底投降大金国。”
    完颜昌喜道,“好啊,好啊,本帅这就姑且信你这回。秦桧,你可想明白了,以我大金的力量,迟早得有一统山河的一天。哈哈哈哈。”
    秦桧想的,那只不过是去忽悠一下赵构,让他赵构成为大金国的蕃属。
    而完颜昌却是想着,要灭了赵构,与其等着赵构去交什么岁币,倒不如自己经营。到时候,整个赵宋交的税赋那可都是大金国的。
    赵构一门心思,都钻到求和上面去了。
    这好不容易,有个从大金国来的秦桧,尽管,他也曾想过,这秦桧,手无缚鸡之力,根本不可能从层层封锁之中逃回来。
    秦桧很有可能,那就是完颜昌的奸细,完颜昌把他送到大宋来,无非就是要刺探大宋。
    赵构却宁肯相信,秦桧回来,是帮着大宋与金议和,让大宋可以在临安,偏安一隅。
    赵构先让秦桧做参知政事,后来,废掉了先前力荐秦桧的范宗尹,将秦桧封为了右相。
    秦桧在金人那边的事,哪有不透风的墙,当时朝野,随同二圣前往北方金国的,虽有不少人曾经力主求和。
    可经历了长途跋涉,亲眼看到金人残忍地对待宋人,就连那妥协投降之辈,都再也不愿意低声下气地去侍奉金人主子。
    偏偏那秦桧,扁着脑袋,都极力地讨好金人,秦桧的名声,可想而知。
    赵构虽是糊涂,却并不傻,在那种环境下,若是一味地将那些主战派全部清理出朝堂,真遇上金军围困。
    若是议和并未达成,那还不得靠着那帮拎着脑袋,与金人死磕的主战派吗。
    一来,为了牵制右相秦桧,第二呢,也向黎民百姓们诏告,他赵构还是有心要抗金的。
    于是,赵构又安排了吕颐浩为左相。
    左相抗金,右相乞和,朝堂之上,不管遇上啥问题,两位相爷,就可以争论得面红耳赤。
    朝堂上的气氛,一下子就不像先前那样沉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