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龙凤榻
作者:小地蛋   穿越大明:激活木匠皇帝系统最新章节     
    延绥镇,一直就是明朝与蒙古瓦剌激战的前线地带,尤其是在土木堡之变时,明英宗被瓦剌俘虏之后,这个地方的军事实力就成了明朝九边十一镇中最强且最精良的一支!
    面对三千对十万的巨大兵力悬殊,
    显然,想要直接解决朱纯臣、陈洪范和张献忠这三个主要人物,成功的可能性不大,并且极有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腾骧四卫离延绥镇有多远?”
    “一千多里。”
    “立即发旨,启动永狩、永猎两大机械作坊,全力以赴地制造十字连弩和弩箭,务必以最快的速度制造出五万支十字连弩和一百万支十字弩箭!”
    朱由校扫了一眼欣喜若狂的刘侨,警告他:“连弩和弩箭首先要供给腾骧四卫和蓟辽战场使用,一旦制造完成,立刻分批运送到山西和辽东!”
    刘侨清楚十字连弩和十字弩箭组合起来的威力,他知道朱由校担心他会把这些先进武器优先装备给锦衣卫,从而耽误了大事,因此特意敲打了他一下。
    “微臣领旨!”
    刘侨神情严肃,躬身退出。虽然十字连弩和弩箭的主要生产线设在锦衣卫诏狱中,由锦衣卫负责生产,但他还是有权留下一部分用于装备自己的队伍——足以装备一个营的规模。那时,前方有神机营,后方有神箭营,刘侨甚至敢于亲自率军上前线,杀敌无数,也许还能凭借军功封侯呢!
    朱由校目睹这一切,心中有数,却未再多言。在大明当前的趋势下,这么做并无可指责之处。再者,壮大锦衣卫也是朱由校早已制定的计划之一。
    “暂且搁置!”
    朱由校提笔,在张献忠的奏折上用朱笔批示并加盖红色印章,随后又将奏折放回原处。
    制造十字连弩和十字弩箭需要时间,如今能拖延就拖延,再次经过三次审查,等腾骧四卫装备齐全,便可以整装出发前往延绥镇!
    对于那些乱臣贼子,朱由校心里已经有了决定——他们都得死!
    清晨时分,朱由校的心情从晴朗转向阴郁,也失去了继续查看奏折的兴趣。他随手翻开奏折,迅速批阅盖章,不一会儿,所有任务宣告完成。
    太阳渐渐升高,尽管暖阁中有冰块降温,但仍略显闷热。于是,朱由校起身前往湖心亭。
    湖心亭已经打扫得干干净净。朱由校下令锦衣卫搬来一块海南黄花梨木,并拿起斧刃和凿子,开始亲手打造龙榻。
    在众多大件家具中,床榻相对来说构造较为简单,只需一块板加四根柱子就能组成床架的基础结构。然而,作为龙榻,上面应有的龙凤图案必不可少。朱由校手持千机刃,脑中回想着万兽图中的景象,每一刀一划都拿捏得恰到好处。
    龙凤初具形态,只剩下点睛之笔尚未完成。朱由校聚精会神,手中的千机刃不停地挥舞。
    随着最后一刀落下,龙眼神光熠熠,凤凰也仿佛发出啼鸣之声。
    “叮,恭喜宿主完成一件顶级木工作品,木工经验增加4\/9999,雕刻经验增加4\/9999,力量值提升至49!”
    三星级作品:龙凤榻
    属性加成:睡眠质量提升499、静气凝神提升499、促进生长提升499、矫正睡姿提升499、精神恢复提升499!
    注:关于武夷山大红袍误写为山西茶叶之事表示歉意,是由于写作过程中笔误所致,虽已在免费章节锁定,无法修改,特此致以诚挚的歉意!
    第65章
    内阁内,
    最近一段时间,内阁四位阁老加班加点,处理运河治理、以工代赈以及官员选拔等事务。
    “督察院左都御史职位由左副都御史钟羽正接任;
    礼部尚书由少詹事徐光启出任;
    工部尚书则调任四川巡抚朱燮元担任!”
    叶向高专门挑出了最新任命的九卿名单,面带微笑地向着其他三位阁老说道:“如有异议,此刻就可以提出来!”
    “钟羽正做官会不会过于正直了?”
    次辅大人在忙碌之余,给自己泡了一杯茶,稍显不满地说道:“督察院右都御史毕自严本身就十分正直,现在再让钟羽正当左都御史,那么新晋升的京城官员恐怕很容易就会遭遇大麻烦!”
    督察院,主要职责在于监察与弹劾。
    监察范围几乎涵盖各个方面,上至礼仪法规、祖制祖训,下至学术不端,均在其职权之内。一旦形成左有钟羽正、右有毕自严的局面,那么新提拔的官员恐怕言谈举止都要格外小心谨慎,否则随时都有可能遭到弹劾,整天提心吊胆,这对于工作开展极为不利。
    “我们这么做其实是出于对他们(新官员)的生命安全考虑,陛下对于百官的要求甚至比太祖还要严厉。新官员们突然肩负重任,如果没有适当的监督,很可能犯下错误。将来他们会感谢我们的!”叶向高解释道。
    “不过就目前来看,这些新官员只怕会对我们内阁怨声载道。”
    何宗彦接过话题,摇头道:“徐光启,是不是那个建议朝廷购买大秦红衣大炮的人?”
    对于徐光启,何阁老多少有所了解,他是商人家庭出身,且与外国人交往颇多,早年间甚至还和耶稣会传教士有过交集,因此对其印象并不佳。
    “据多方面的了解,大秦的红衣大炮的确优
    自从文官和武将各自掌权后,文官团队和武将团队之间就开始互相撬墙角,不过大家多少还是要点面子的。像朱燮元这样已经被贴上了军队标签的人,内阁再跑去挖他的墙角,这就显得有点儿不顾脸面了!
    “五军都督府可以给他高级职位,内阁也能提供九卿的位置,军队能给出的东西,我们一样能够一分不少地给!”
    说到这儿,叶向高自己都觉得有些不好意思,苦笑一声:“现在工部出了全面的问题,急需一位强硬的尚书来整顿改革,按照当前局势来看,唯有朱燮元是最合适的人选。我想内阁只要用情感动他,理性说服他,应该是有可能争取过来的!”
    “既然如此,我没有意见!”
    “没有异议!”
    “没有异议!”
    “全体一致通过,这份奏折就交给上面做最终决定并批示!”
    叶向高把奏折整理好,接着严肃地说:“最近京城里读书人圈子出现了一些问题。”
    “具体是什么问题?”
    “应社——现在应该叫复社,在苏州城里兴起了,发起者是两位举人,张溥和张采,之后又有杨廷枢、杨彝、顾梦麟、朱隗、吴昌时等举人加入,名声逐渐传开,现在已经发展到了三千多人。他们平日里以诗文交友,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最近开始频繁讨论起朝政了!”
    “士人议论朝政,自古以来都是被允许的。”
    方从哲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对劲,仿佛想起了过去的事情,微微一笑:“读书人在还没有考中进士之前,除了读书睡觉,闲暇时候和几个朋友聚聚餐,聊聊朝政,这也算是正常现象。”
    “但复社不仅仅是在讨论朝政,更是在公开大声谴责上面的残暴无道!”
    叶向高瞥了他一眼,语气不佳地说道:“我知道中涵你来自浙南,但要注意自己的身份。几千个读书人聚集在一起,他们对普通百姓的影响有多么严重,你应该清楚!”
    三位内阁大臣心中不由得一阵发凉。
    “那现在出现了什么状况呢?”
    “京城里的许多百姓对上面清洗朝廷的目的产生了质疑,并且他们担心自家孩子读了书考中进士当了官,会被上面随意杀害。到现在为止,已经有五个学院招不到学生了!
    不只是京城,听说复社的大本营苏州城情况更为严重,我已经派人去调查,估计很快就会有消息回来。”
    “这些家伙就是哗众取宠的货色!”
    何宗彦给出了评价,冷冷哼了一声:“交给顺天府府尹处理吧,凡是散布谣言扰乱民心的,全都派衙役抓起来!”
    “三千多个读书人,怎么可能全部抓得完呢?”
    叶向高反问了一句,坦诚地说:“复社的前身应社,和东林党是有联系的,你还记得韩阁老吗?
    其实就是他在背后支持,那些党派需要新鲜血液,这些人原本就是要培养成东林党的接班人。
    可是现在东林党成了这个样子,我以为应社会直接解散,没想到它居然改头换面成了什么复社,还做起这般议论朝政的事来!
    这件事,确实有我的过错!”
    “现在先别说是谁的过错,我倒想知道,这复社的背后,是不是有朱阁老的身影?”
    方从哲的眼中闪过一道精光,继续推测道:“会不会是因为朱阁老对上面不满意,所以继续让复社散布针对朝廷和上面的不当言论?”
    作为曾经并肩战斗的战友,方从哲不相信朱国祚愿意就这样被罢免了官职,退隐下去。
    “这件事,我还真是不清楚!”
    叶向高愣住了。
    应社,是东林党的民间组织。
    朱国祚,则是浙党中的元老。
    两者似乎并没有什么关联。
    “我赞同次辅大人的猜测,联络刘侨吧,让锦衣卫去浙南查一查,如果真的有朱国祚的影子,那他恐怕就难以保住晚节了!”何宗彦点头赞同道。
    “我同意!”
    浙江!
    因为狎妓被迫辞职回家的朱国祚,正挥毫泼墨,行云流水般的笔势,颇有指点江山的味道。
    国!
    君!
    士!
    民!
    “恩师的书法越来越好了!”
    原刑部主事李志走近,仔细欣赏了四个字后,赞叹道:“孟子曰: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
    恩师在内阁任职时,时时刻刻挂念着百姓!
    如今您退休回乡,仍然不忘忧心国家,真可谓是深刻理解了宋代宰相范仲淹‘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真谛啊!”
    朱国祚瞥了一眼徒弟,不领情地说:“你喜欢石刻,现在怎么又懂书法了?”
    “弟子自然是不懂书法的,只是看到恩师笔下的字,总觉得有种神韵在里面,所以就觉得很好!”
    李志嘿嘿一笑,拿起字帖仔细观看,连连惊叹道:“灵动,超乎寻常的灵动!”
    “字并无奇特之处,奇的是笔!”
    看到徒弟跃跃欲试的样子,朱国祚便换掉了桌上的另一支狼毫笔,同样写了四个字,轻轻笑道:“你对比看看有何不同?”
    李志将两张字帖一比较,差异明显地显现出来了!
    “恩师,这是怎么回事?”
    李志放下两幅字帖,又仔细研究了两支狼毫笔,并未发现任何区别,心中越发感到困惑。
    “这是御笔!”
    朱国祚将御笔递给了徒弟,指点道:“你自己试试看!”
    李志刚想推辞,但在接过御笔的那一刹那,心中忽然涌起一股自信,蘸上墨水后,握笔如有神助!
    下笔!
    李志惊呆了!
    大明朝以八股文取士,阅卷官的第一步便是剔除字迹极差的考生。
    李志是进士出身,字迹虽不能说是好,但也算是规矩。身为文渊阁大学士的恩师,他也曾努力练习过字迹,但由于天资限制,始终未能达到书法的境界。
    然而此刻,宣纸上的字迹明显增添了几分精神,已经勉强可以称之为书法作品了!
    华夏书法承载着历史与精神,这句话绝非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