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连两天,吴王府再次陷入平静,宫女太监各司其职。
这日清晨,外面来了一位狠人,大明第一大将常遇春,明朝的核武器,戎马一生,从无败绩。
老朱亲自出府迎接,可见老朱对常遇春有多看重。
\"末将见过吴王殿下\"。
常遇春的身材比老朱还要大一号,膀大腰圆,虽然没有穿甲带刀,一身铁血之气可丝毫不弱。
\"伯仁,回来了?\"。
常遇春作为北伐的副将,正是激战正酣的时候,却被老朱召了回来,这让常遇春很难受,元大都都还没有抢先拿下,以后的功劳还不得都归了徐达那怂货,可老朱的命令又不得不听。
\"大哥,召咱回来是参加登基大典?\"
常遇春和老朱两人相对而坐,常遇春说话直来直往,没有弯弯绕绕。
\"对,但还有一件事情和你商量,伯仁啊,常英子有十四了吧?那孩子和标儿从小长大,虽然这几年他们见面不多,也算得上青梅竹马,咱想着标儿年龄也不小了,英子是咱看着长大的,对她知根知底,标儿如果娶她咱放心....\"
常英子和朱标的婚事老朱是经过深思熟虑,并不是一时兴起。
常遇春初听,一脸不可思议的看着老朱。
\"只是定亲,先让他们接触接触,增加一下感情,成亲肯定要过几年。\"
老朱接着道。
常遇春半忧半喜, 忧的是自己好不容易养大的宝贝,被眼前这个笑眯眯的老贼看上,肯定跑不了了,喜的是和老朱结为亲家,常家百年富贵就在眼前。
只要老朱登基,朱标肯定是太子,那自己的女儿就是太子妃,将来的皇后,而且两人的确有感情基础,年龄也相仿,想到这,常遇春不在犹豫。
\"咱看可以,咱很看好世子殿下,如果俩家结为亲家就是亲上加亲\"
看到常遇春同意了,老朱心中了然,对于常遇春的想法,老朱如何看不清,联姻不只对他常家有好处,对皇家也有好处,常遇春在军中威望之高,只在老朱之下,让他成为标儿的老丈人,无形中增加了标儿的政治力量,让皇权更加稳固。
\"哈哈哈,好!伯仁,那你回去先准备准备,咱和秀英妹子待会上门定亲。\"
常英子嫁过来肯定不能做妾,即是娶妻就有很严格的礼法要求,现在只是定下婚约,倒不用这么麻烦,双方父母孩子见一面,商议好就行。
常遇春出了吴王府,懊恼今天不该来,回去怎么和女儿说。
世子殿外,朱标一套军体拳刚刚打完,这身体远没有前世的身体素质好,才打了一会就满头大汗,旁边的宫女太监赶忙围过来,七手八脚帮朱标更换衣物,同时备好早餐。
\"世子殿下,吴王殿下来了\",旁边的太监提醒道。
\"标儿,爹有一件大喜事和你说\",老朱洪亮的声音响起。
\"爹,什么喜事啊\",朱标这几天没出门,一直在思考大明的制度问题。
\"关于你的,爹今天给你定了一门亲事\"
\"什么!定亲?谁?爹,我.......\",朱标满脸惊讶。
\"咋了?不愿意?那由不得你,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咱们等会去你老丈人家,你就知道是谁了\",老朱不容置疑的说道。
老朱是典型的小农思想,大家长主义,婚约父母操办是天经地义的事,何况是皇家,朱标的婚约注定他自己做不了主。
对包办婚约朱标不怎么抵触,皇帝后宫佳丽三千,难道要个个都谈情说爱,想多了。
\"标儿,你放心,那丫头你一定喜欢的,你爹不会害你\",马秀英也得到消息赶来。
备好一马车礼物,一家三口就去了常府。
常府中,常遇春带着家眷行礼。
\"见过吴王殿下,世子殿下,王妃\",
\"一家人还整这些虚的干什么,标儿快来见见你未来媳妇\",老朱笑嘻嘻的说道。
一位和朱标年龄相仿的妙龄女映入眼中,好看的脸上带着一丝英气,有几分的含羞之情。
\"世子殿下,别来无恙喔\"
常英子调皮的眨眨眼,对着朱标笑道。
起初听父亲说给她定了一门亲事,她当场就不同意,听到定亲对象是世子殿下,她才慢慢接受。
常英子是标准的江南美女,受父亲的影响,性格外柔内刚,心思单纯,豆蔻年华的她正是活泼好动的时候。
\"英子?是你......\"。
从常府出来,朱标嘴角那是比ak都难压。
\"妹子,你看看这傻小子,刚刚还不乐意,现在乐得都找不到北了\",老朱看着朱标那嘴脸说道。
朱标要早知道是常英子,他就不多嘴了,他和英子从小玩到大,两小无猜,早就互生情愫,奈何年龄还小,都没有往哪方面想,前世的朱标没有结婚,甚至都没谈过恋爱,这一世得把前世的遗憾补回来。
\"重八,我们可是说好的,以后后宫之事我说了算,怎么?你是想另立那个狐媚子......\"。
马秀英眼里闪着凶光瞪着老朱,标儿的婚事他居然都不和自己商量,这可把她气着了。
老朱刚刚还在调侃自己儿子,没想到就惹火烧身,辛辛的摸摸头。
\"嗯,李善长今天找咱,咱得去看看\"。
老朱话音刚落,人就落荒而逃。
正月初四
应天府街道上都是披红挂彩。
此时的紫金山上,四周都被禁军围得水泄不通。
老朱一身五爪黄袍,站在青铜大鼎之下,风吹得咧咧作响,衬托着朱元璋原本高大的身影更显伟岸。阶梯之下文武大臣,皇亲国戚分别位于两侧。底下还有几万应天府禁军,一眼望不到头的百姓。这么多人,却安静的有些可怕。
朱标默默的站在老朱左边阶梯下的第一排,穿着四爪太子服饰。
右边阶梯之下的刘伯温看了看日头,\"吉时已到,大典开始\",两边的士兵使劲吹起号角,一时间场上更加严肃起来,片刻后号角声戛然而止,老朱缓缓走上高台宣读昭告。
\"朕惟中国之君,自宋运既终,天命真人于沙漠,入中国为天下主,传及子孙,百有余年,今运亦终。海内土疆,豪杰纷争。朕本淮右〔即安徽〕庶民,荷上天眷顾,祖宗之灵,遂乘逐鹿之秋,致英贤于左右。凡两淮、两浙、江东、江西、湖、湘、汉、沔、闽、广、山东及西南诸郡蛮夷,各处寇攘,屡命大将军与诸将校奋扬威武,四方戡定,民安田里。
今文武大臣百司众庶合辞劝进,尊朕为皇帝,以主黔黎。
勉循众请,于吴二年正月四日告祭天地于钟山之阳,即皇帝位于南郊。定有天下之号曰大明,建元洪武。恭诣太庙,追尊四妣为皇帝皇后。立大社大稷于京师。册封马氏为皇后,立世子标为皇太子。\"
朱元璋声音洪亮,目光坚定的说完了诏书。朱标拿着弓箭缓步上前递给朱元璋,朱元璋拉弓搭箭,一箭把青铜鼎点着,同时下面的礼乐声高响。
底下的文武大臣,皇亲国戚,众多百姓,哗啦啦的全部跪下。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接下来就是册封百官,旁边的太监拿出圣旨宣读。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册封李善长为中书省左丞相、统领六部,总理天下政务,正一品。
册封徐达为中书右丞相、太子少傅,正一品。
册封刘伯温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负责监察机构,掌握纠察、弹劾官员、并编纂历法。正二品。
册封常遇春为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太子少保,正二品......
钦此\"
随着圣旨落下,明朝初期的班底算是确定。
\"臣等叩谢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应天皇宫,奉天殿。
老朱高坐龙案之上,旁边站着两位拿着皇屏的宫女,龙案之下跪着诸位大臣。
\"有本启奏,无事退朝\",大明朝第一次早朝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