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达乘坐龙辇回到府中,打发了随行的太监。
这老狐狸哪还有一分醉意,在灯火通明的魏国公府,两个眼睛明亮如灯。
\"看来得和燕王保持距离,最好是能让燕王殿下早日就藩!\"
徐达长叹一口气。
\"哎......天家无情,那孩子太聪明,燕王殿下又不是安分的人,以后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一想起老朱那暗藏锋芒的眼神,徐达就感觉一身冷汗,如果真出现了什么不臣之举,老朱的屠刀绝对不会手软,徐家这一家子人,仿佛就是在走钢丝,随时会掉下去,万劫不复。
他是真怕了,如果是说错一句话,做错一些小事,老朱倒是不会对他怎么样,顶多就是罚罚俸禄,不给他好脸色,再不济,就是做个闲散国公,没什么权力而已,徐达没什么好担心的。
但是他女儿徐妙云和燕王结亲,已经身处皇室之中,一旦以后燕王有什么非分之想,徐家就不可能置身事外,只能一条道走到底。
这明显不符合徐达稳重行事的风格,可也没有什么办法,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徐达面露担忧,又叹了一口气,拿起桌上的温茶抿了一口,心中暗道。
\"还是不能想其他的,只能向太子爷靠近,是时候让女儿和常丫头多接触接触,只有取得太子爷的信任,才能保我徐家安全。\"
深夜,初秋的凉风吹进宁寿宫中,让正在批改奏疏的老朱打了个哈欠,不远处的李来由使了一个眼色,身后的宫女,拿出早就准备好的棉服给老朱披上。
宁寿宫再次陷入安静,不知过了多久,老朱手托额头,脸色疲倦。
\"陛下,今晚是去皇后娘娘那里吗?\"
李来由一直特别小心,眼力也是极好,知道老朱累了,贴心的出声询问。
\"嗯!\"
老朱轻轻点头,刚从龙椅上起身,外面的郭英就迅速来报。
\"陛下,秦王回来了,现在就在宫门外等候,说有重要的事情要第一时间禀告。\"
老朱一脸意外之色,口中喃喃道,\"他不是随标儿去了南洋,怎么这个时间回了京城!?\"
\"让他进来,去吩咐徐兴祖那黑心厨子,让他准备几个好菜,酒就不用上了。\"
\"奴婢遵命!\"
李来由恭敬行礼,转身朝门外而去。
不一会,一脸风尘仆仆的秦王朱樉来到殿中。
朱樉恭恭敬敬的行着大礼。
\"儿臣拜见父皇!\"
老朱面无表情,将朱樉一把拽起,连声询问道。
\"老二,你怎么回来了?有什么要紧事情,还需要连夜进宫禀告?\"
朱元璋没有率先关心自家儿子在外如何,而是摆出一副严父的派头,凝重的表情令朱樉本能的有几分畏惧。
犹如老鼠遇见猫一样,朱樉说话声都变小了,\"父皇,是大哥让我替他带信回来,说是要尽快送到父皇手中,所以我才日夜兼程,马不停蹄的给送了回来。\"
朱樉没有等到想象中,老朱眉开眼笑的模样,而是挑起眉毛,一脸难看的说道。
\"这么说,你大哥在前方打仗,你却往后方跑了!?让你大哥在前方替你打仗!?\"
见老朱一副吃人的表情,朱樉有点发懵,语无伦次的道。
\"父皇,是....是大哥派我回来的,不关我的事情.........\"
老朱拿起自己的鞋底子,二话没说,就朝着朱樉头上招呼过去,嘴中还念念有词道。
\"你个小崽子,反了你了,和你大哥出去,他都没有回来,你就敢往家里跑,是不是还要让你大哥帮你镇守边疆,你就在应天府当个太平皇帝啊!?\"
响亮的啪啪声传遍四周。
李来由见老朱脸色难看,早就把附近的宫女太监挥退,整个宁寿宫只有老朱父子二人,所以没有其他人见到朱樉的惨状和哀嚎声。
\"父...皇,别打...了,儿臣知道错了,求父皇别打了,啊...呜呜。\"
和打朱标比起来,老朱打朱樉下手可就要重多了,而且朱樉压根不敢躲,只能用自己比较厚的脸皮,硬抗老朱的物理伤害。
小半天,老朱打累了,才放下手中脱线的鞋底,朱樉此时已经被打成猪头,恐怕就是马皇后在这里,都有可能认不出来他。
朱樉身强体壮,这点皮肉伤其实没什么大碍,这点老朱心中还是有数的,坐在椅子上,平复了一下心中的怒火,才出声道。
\"你大哥的信呢!?\"
朱樉连滚带爬的起身,从怀中小心的拿出朱标写好的陈条,递到老朱手中。
这一刻,朱樉才发现,自己被腹黑的大哥给坑了,他早就料到自己这一回去,肯定会承受父皇的狂风暴雨,难怪还贴心的提醒自己,要保重身体。
摸了摸自己肿胀的脸颊,倒吸一口冷气,朱樉暗自道,大哥啊大哥,你果然变了,兄弟和你讲感情,你和兄弟玩心眼,下次自己要是再上当,自己就是狗。
老朱没理会疼的呲牙咧嘴的朱樉,打开密封好的陈条就看了起来。
\"儿臣出海已经有些时日,甚是想念家中之人,尤其是母后和父皇。\"
陈条开头就是表达思念之感,老朱刚刚还愤怒的心情,立马就变好了,脸上也露出了笑意,接着往下看去。
\"儿臣有两件事需要和父皇禀明,一是如今夷岛回归,岛上各州府县乡的官员制度基本瘫痪,需要朝廷重新派人进行组建,派军队留守,夷岛对大明十分重要,是海上贸易的中转站,以后需要大力建设和发展,断不可以就此荒废\"
老朱用手指蘸了蘸自己的口水,翻到下一页,\"二是儿臣想把跟随儿臣出征,战死沙场的勇士,全都运回大明好生安葬,地点可以在皇陵周围找一块宝地,他们生前是为我朱家死,死后也应该同朱家皇室,一起长眠地下\"
老朱看完,不由自主的皱了皱眉头,皇陵对大明,对朱家的重要性不用多说,让战死的兵士葬入皇陵附近,显然不符合礼制,这些武夫都能死后陪同皇帝,那些文臣,读书人还不得跳脚,朝中必然会引起不小的争论。
不过老朱对这件事情并不反对,他很快就想清楚利弊关系。
普通人家的士卒能挨着皇帝下葬,这是多大的荣誉,只要让那些百姓,那些底层兵士知道这项政策,就能狠狠的再收拢一波民心,对皇家而言,稳赚不亏。
\"标儿对士卒如此宽厚,天德啊,你以后可莫要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