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砍三国之御寇正文卷172、威名素著的关云长也难怪曹操这般惊讶,即便根据军报所言,黄忠所选的地点倪水桥乃是一处狭窄的地形,一定程度上让文聘军无法发挥人数上的优势,但即便如此,本就以步敌骑的劣势下,犹能击败数倍于己的敌军,也着实是有些不可思议。
默然片刻之后,曹操摆了摆手:
荀攸点了点头,
荆州的风云突变,让曹操再没多少心情去和马超等人杯盏交错,置酒高会,入席不久,便以朝中有事为借口,宣布散场,让人领着凉州使团前去使馆歇息,自家则带着荀彧等人匆匆返回大将军府。
入府之后,转入书房,待荀彧、曹仁等人列坐室内,曹操顾盼左右,淡淡地道:
听到这话,诸将反应不一,有大吃一惊的,有愕然愣住的,唯有曹仁神情平静,闻讯之后只是面露思索之色,缓缓说道:
曹操点了点头:
曹仁沉吟片刻道:
他是曹操的从弟,又是军中大将,自然与荀彧等人一样,十分清楚曹操心里的盘算。
却见曹操闻言反而摇了摇头:
曹操能从军报中的只言片语,便看出黄忠的能耐之大,曹仁自然也能,寻思片刻,面露恍然:
曹操道:
盯视着手中军报,曹操的双眼微微眯起:
说到这里,曹操顿了顿,顾盼众人道:
听到这里,场上众人都明白了曹操所顾虑的是什么了...
为什么曹仁说徐州军拿下江陵,对曹操的大计并无妨碍?
因为曹操的计划里,本就与徐庶给刘备分析的一样,希望王政在荆州放置越多的兵力越好,这样才可以利用荆州的地形优势,把徐州军的战线不断拉长...
但这个计划首先是有一个前提的,那就是襄阳这座荆州首府不容有失!
襄阳若失,荆州再是地连七郡,也没有多大意义了,因为荆州的士气,人心
已被王政攻陷了,瓦解了,搞不好都会出现传檄而定的场面,那又如何去让徐州军泥足深陷,又如何让曹操觅得良机,去给王政一次大败,惨败呢?
原本曹操对襄阳是很有信心的,如今的襄阳虽然还没有到达日后的高度,但也是依山傍水、形势险,再加上蔡瑁率领了过万守军坐镇之下,又有宽阔的护城河作为依仗,单论难啃程度,也已胜过了天下九成的城池了。
尤其是护城河,在曹操想来,当初临淄的护城河都能挡住王政大军接近一个月的时间,襄阳的这条护城河更快,起码也能挡住徐州军两三个月吧?
别说什么王政实力远胜当初,要知道襄阳城下可是没有数十万的流民给他去填河!且从其以往的战绩而言,虽然攻城无数,但其实大部分是靠将卒奋勇,而非器械之力。
人力是有穷尽,将卒奋勇,在一般城池面前或许能起到作用,但要攻陷襄阳这样的雄关,却必须要精于器械才可。那么当今天下,最擅长用器械克城的是哪只军队呢?正是袁绍的冀州强弩!
虽然明白了曹操的顾虑,不少人心底却是有些不以为然,如冀州军般善射,便一定善器械吗?
这恐怕未必吧...
当然,这等反调自然不可能宣之于口,荀彧和一旁的荀攸对视一眼,出列拱手道:
曹操刚要说话,却见这时堂内突然传来一声咳嗽,众人闻声,不约而同停下了话头,循声望去,却见发声者正是入堂后未曾说话的程昱。
......
作唐城外一战,让远在许都的曹操都不由升帐议事,讨论是否应该改变计划,遣军驰援荆州,那么得到消息更早,乃至身在局中的荆州方面,自然更是如临大敌。
得知作唐失陷,文聘前锋失利之后,南郡太守郭永也是立刻便意识到了一件事,短时间内,文聘恐怕是难以回援了。
明白此节之后,郭永当即坐立难安起来。
无他,即便因为刘备军的出现,让城外的徐州军暂时停止了攻城,但要是黄忠部率军从作唐北上,又当如何呢?
别看江陵城中现有军马六千,说少不少,但江陵城本身的地形决定了它并非适合防守的雄关,也并非一定需要数倍的兵力才有攻克的把握,尤其是对手又是近年来战绩彪炳的徐州军...
于是从得知消息的那一刻起,郭永就忙了起来。
先是急遣信使前去襄阳送讯,接着全军动员,并且征用了大量的民夫,对城墙进行紧急的加筑,以及根据地形设置防线。
守城必守野。
尤其是江陵这样的城池,不守郊野,只守城池,便是把守军完全地给放到了被动挨打的位置。首先不利士气;其次也难以久持。时日一久,城池必陷。
然而虽然明白这个道理,摆在郭永面前的却有一个问题,他只有六千人可用,怎么才能够做到既守城池、又守郊野,而且还不致使兵力分散呢?
连着两天,他都夜不能寐,乃至半步不曾出门,便就待在房中对着地图,反复揣摩。
兵临城下,孤立无援,着急的不只郭永一人,城中的士族也是如此,尤其江陵的第一世家黄氏。
虽同为黄姓,但江陵黄氏和江夏黄氏却是属于两个郡望,甚至严格来说江陵黄氏的祖上更为显贵,可追溯到战国四公子之一春申君黄歇的孙子黄极忠。
黄极忠是秦末群雄之一,纵观此人一生,堪称审时度势,他先是看出秦朝气数已尽,乘势而起,成为一支绿林义军的首领,后又转投项羽阵营的临江
王共敖,项羽被刘邦击败后,黄极忠又在关键时刻背刺共敖,帮助刘邦克复了临江。
此后黄极忠又随刘邦剿灭各异姓诸侯,特别是在消灭九江王英布的战斗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在高祖十二年,因功得封邔侯,食邑千户,虽然后面因为汉武帝的推恩令被废除了侯国,但在南郡深耕多年的黄氏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已是人丁兴旺,成为了江陵的第一望族。
这一代的黄家家主名叫黄晔,也是如今江陵的长史,听说作唐失守之后,亦是坐立难安,过来找过郭永两次,全都吃了闭门羹,看门的士卒一概回答:
直到第三天,郭永总算打开了房门,出得室外。黄晔听说后,第一时间赶到郡府,一见郭永便上前拉住了他的手,
郭永问道:
几日的心急火燎,黄晔唇边都是大大小小的燎泡:
虽然说起来也是武勋世家,但从汉宣帝时开始,黄氏便已弃武从文,加上南郡本就处与荆州腹心,向来少有战乱,即便身处乱世,黄晔这辈子也没见过多少烽烟,猛地突然就碰见个兵临城下,还是前身是黄巾贼寇的徐州军,他如何能不坐立难安、焦急不已?
便如郭永在给襄阳送讯,其实黄晔也是如此,这两日来已连着往襄阳送去了三封急奏,只不过郭永送去的是军报,要求的是蔡瑁发兵,而黄晔呢,表明上看也是一些军报,但其实字里行间都是在委婉地请示刘琮和蔡瑁,可否允许他带着族人撤向襄阳?
若黄晔的身份只是单纯的黄氏家主,或许刘琮和蔡瑁还有可能答应这样的要求,但他既然添为江陵长吏,临敌之时,襄阳那边岂能答应?
便在昨天下午,刘琮的回文到来,内容很简短,这样写道:
黄晔看完,好半天没说话,只是苦笑而已,这信一看便知不是刘琮的手笔,而是蔡瑁的意思。
蔡瑁的意思是什么呢?
大家都是荆州士族,冲着这份情面,我可以答应你,让你撤走一些女子小孩,来保证你家后续的香火,但是成年的男子却是不行!
尤其是你这个家主,更是绝对不许离开江陵!
既然如此,黄晔自然不会答应了,开玩笑,要是为黄家保留后续,自然不可能只撤人了,那送去襄阳岂不是送羊入虎口?所以一方面开始着手别的退路,一方面也就对前线的战事愈发关心了。
听到黄晔询问,郭永淡淡看了他眼,笑了笑道:
黄晔精神一振,
黄晔闻言愣住了,
郭永点了点头:「关羽乃当世名将,有
万夫不当之勇,以其总督,应能克敌制胜。」
这其实也是他在信里明确提到过的,毕竟郭永心里清楚,襄阳之前已派了不少兵马给了文聘,眼下若是再做抽调,反而会导致襄阳的防御不足,蔡瑁自然是不肯的。
既然不可能有新的外援,那么郭永便想让蔡瑁亲自确认一下,突然出现的关羽和刘备军可信与否。
若是可信,那也不用多说,他直接开门将这支友军迎入城中便是!
有威名素著的关云长坐镇江陵,还怕区区黄巾贼寇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