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承德之行庙宇参观 街道饰品质优价廉
作者:怀州狂生   爱在桃花灿烂时最新章节     
    5月1日星期二晴目
    承德之行:“外八庙”与长城
    吃完早饭之后,太阳已经升起来了。杨涛、海珍等人一起乘车前往今天的游览景点。今天要参观的地方有两个寺庙和长城,一共有三个景点。根据行程安排,早上先去参观须弥福寿之庙和普陀宗乘之庙,下午再去爬金山岭长城。
    在车上,王茜说:“你们不打算去看王一博的《长空之王》大电影吗?”
    苗芳回答道:“昨天一整天都在看风景、拍照,大家都觉得很累,所以决定不去看了,你可以自己选择时间。”
    易彬接着说:“作为王一博的粉丝其实挺累的,像我这样,只需要穿着他代言的衣服,什么时候有空就去看电影,这样更自由些,也不需要太在意票房。”
    “既然大家都不想去看,那我只能自己找时间了。”王茜无奈地说道。大家纷纷表示认同。随后,他们来到了须弥福寿之庙。
    (一)须弥福寿之庙
    寺庙是佛家清修之地,处处体现出祥和平静。在此中游览,人们多了一份敬畏与虔诚,连那淘气的王茜也安分下来了,她心不在焉地游览着,仿佛有什么心事。一旁的海珍看出了端倪,关切地问道:“怎么了?是不是有什么事?”
    王茜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本来想请大家一起去看场电影,但又怕影响大家的行程安排。”
    海珍笑了笑,安慰道:“你的好意大家都能理解,等我们结束承德之行后,可以在本地找个时间看一场电影。”
    听到这里,王茜的心情似乎好了些,连忙点头答应:“那行吧,我这就去把买好的电影票退掉。”
    海珍摆摆手,笑着说:“不用着急退票,我们可以换个时间再看嘛。”
    这次参观,导游并没有跟随众人一同前行,而是由寺庙的义务讲解员为大家全程讲解。从他口中得知,这座寺庙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特殊的意义。须弥福寿之庙是乾隆皇帝为迎接前来承德祝寿的西藏政教首领六世班禅而特意修建的。它不仅是供班禅讲经、居住的场所,还被称为“班禅行宫”。
    这座寺庙始建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 年),占地面积达
    平方米。其中,“须弥福寿”一词是藏语扎什伦布的汉译,寓意着如同吉祥的须弥山一般,充满了福气和长寿。寺庙布局:此庙仿六世班禅在西藏日喀则居住的扎什伦布形式修建,庙前半部份为汉式传统布局,后半部份突出藏式建筑风格。寺庙整体结构紧凑,加之古木掩映,曲径通幽,佛寺的庄严与园林的优美融为佳境。
    特色景致:其一,琉璃牌坊。此为三间四柱七楼汉式形制。翼角飞翘,斗拱层叠,流光溢彩。乾隆御题匾额“总持佛境”,取意佛居住圣境,统领天下万法。它是寺庙整体建筑风格转换的标志,亦是等级的界限。以前,只有三品以上官员才有资格进入碑坊礼佛、拜佛、三品以下官员到此止步。其二,佛堂。在佛堂里,让海珍印象深刻的是画着四大天王的唐卡。画面清晰,颜色如刚涂上去那般鲜艳。听讲解员所述,唐卡之所以可以历经三百多年依旧如新,这源于颜料都是纯天然的,再加上唐卡画师巧妙的技艺,才能让画面完美保下来.其三,金顶。须弥福寿之庙的主殿称为“妙高庄严”殿在金顶的正前有御笔亲题的匾额。顶上有八条金龙,两两分列于金顶四脊之上,都有一跃冲向云霄之势。站在金顶旁,向下鸟瞰,与之遥遥相对的小布达拉宫依稀可见。环眼四周,漫山遍野的树木,四散的农庄村落,田园小景尽收眼底。
    观景过后,海珍等一行人沿旁边的小道下去。果然是古径通幽,两边古树成荫,大约二三百米,出口就到了。
    在路上海珍说:“在网络上,李白粉丝真不少,政治家与郭就是他的粉丝。”
    “他们那叫真粉丝,不过是吹牛罢了。杜甫与王维同朝为官,杜甫与王维唱和诗应该不少,没流传下来吧。”杨涛说道。
    杨柳问:“杜甫是李白粉丝,你是谁的粉丝?”
    “杜甫不是李白粉丝,李白王维是杜甫长辈,虽然杜甫给李白写了很多诗,但不能说李诗就比杜诗好。好诗与坏诗是我们后人评判的。”杨涛说道。
    王茜说道:“你愿成为谁的粉丝,李白还是杜甫?”
    “我谁的粉丝都不是,如果非要说我是谁的粉丝,那我是杜甫的粉丝。因为李白不精通七律。”杨涛说道。
    海珍问道:“你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律诗讲究对仗、平仄、押韵。而李白最擅长的是七言绝句和古风,他的律诗作品相对较少。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李白并不擅长七律。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观点,每个人对诗歌的理解和喜好都是不同的。”杨涛解释道。
    “原来如此。”海珍点了点头,表示理解。
    众人继续前行,一路上欣赏着周围的美景,感受着大自然的魅力。
    (二)普陀宗乘之庙
    作别须弥福寿之庙后,众人来到了与它相邻的普陀宗乘之庙。这座庙宇规模宏大,在外八庙中独占鳌头。因为它仿照西藏的布达拉宫而建,所以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小布达拉宫\"。
    普陀宗乘之庙的建设时间是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到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历经四年才完工。\"普陀宗乘\"这个名字是藏语\"布达拉\"的汉译,意思是观世音菩萨讲经说法的道场。
    寺庙的建筑布局非常独特。整座寺庙分为前后两部,前部依山而建,地势起伏有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山门,接着是碑亭和五塔门,然后是琉璃牌坊。两侧的山坡上散落着藏式的碉房和殿堂。
    后部则给人一种气势磅礴的感觉,崇台高耸入云,主体大红台位于山巅之上,仿佛楼阁凌空而立。远远望去,红墙金瓦交相辉映,蔚为壮观。各式各样的殿堂散布其中,形成了一个主体突出、体量巨大的建筑群。
    众人听过讲解员的介绍后,便各自散开去欣赏周围的景色。这时,只听王茜感慨道:“哇,你们快来看啊,这里的风景真的好美!”
    而易彬则指着远处喊道:“大家快看那边!”说完,他自己也朝着那个方向走去。王茜没有跟着易彬一起走,而是选择留在院子里四处转悠。她一边走着,一边仔细观察着寺庙内的各种景致。
    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座碑亭。这座碑亭采用的是汉式建筑风格,显得庄重典雅。亭子里面摆放着三通石碑,上面分别用满、汉、蒙、藏四种文字镌刻着碑文。其中最中间的一块是《普陀宗乘之庙碑记》,详细地记载了这座庙宇兴建的背景;东边的那块石碑名为《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西边的则是《优恤工尔扈特部众记》,它们都讲述了当年蒙古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以及清政府对他们优待抚恤的史实,这些都是我国民族团结的重要历史见证。
    再往前走几步,王茜看到了一尊精美的石象。这尊石象高达2.45米,雕刻得十分精致,给人一种富贵华丽的感觉。石象的头顶还放置了一个宝瓶,寓意着“太平盛世,五谷丰登”。石象就静静地站在那里,仿佛在守护着五塔门,让人不禁感叹古人的智慧与匠心独运。
    其三,五塔门。五塔门是一座高大的藏式白台,门上挂着一块匾额,上面用汉、满、蒙、藏四种文字书写着乾隆皇帝御笔亲题的四个大字:“广园妙觉”。五座喇嘛塔矗立在高约10米的石基之上,从左至右分别是红、绿、黄、白、黑色,与佛经中的地、水、火、风、空五大元素相对应,也代表着藏传佛教宁玛派(红教)、萨迦派(花教)、格鲁派(黄教)、噶举派(白教)、苯波派(黑教)等五大教派。每座塔的塔身都有精美的雕刻和装饰,如莲花、宝剑、摩尼珠、法轮、金刚杵等,这些图案象征着佛教的教义和智慧。当人们穿过五塔门时,就像将佛举过头顶一样,仿佛是一种虔诚的礼拜仪式。这种独特的设计使得五塔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四,大红台。走过两旁错落有致的雕房后,眼前豁然开朗,一座宏伟壮丽的建筑出现在眼前,这便是普陀宗乘之庙的主体建筑——大红台。大红台共有三层,中部是主殿“万法归一殿”,四周环绕着三层群楼。大红台的窗户设计得非常巧妙,无论是从里向外还是从外向内都无法打开,这是为了防止僧人念经时受到外界干扰,保持专注和虔诚。这种独特的设计体现了寺庙对宗教修行的重视和严谨态度。
    登上大红台,有一览众景小的感觉,下面的游人很多,不经意间他们进入我定格的相片中。或许太高了,我竟有眩晕之感。红台上也有金顶,却不如班禅行宫那样炫目,也没有班禅行宫上的金龙腾跃。由此可见,清政府对“小布达拉宫”的重视不如“班禅行宫”。从红台上下来,再回首,白色的底座,红色的墙砖,青松翠柏,禅意幽远。
    出了普陀宗乘之庙后,众人来到了一条充满地方特色的街市,这里摆满了各种琳琅满目的小饰品。女人们对此十分感兴趣,尤其是杨柳和王茜,她们在小摊上仔细挑选着,一边走一边欣赏把玩,还时不时地询问价格。
    当走到一个小摊时,王茜被一件独特的小饰品吸引住了目光,但觉得价格有点贵,便转身离开了。而走在后面的易彬注意到了王茜对这件小饰品的喜爱,他停下脚步与摊主讨价还价起来。经过一番努力,易彬成功地以比原价低三分之二的价格买下了那件小饰品,并顺手买了一串雕龙佛珠,准备送给王茜。接着,他又在其他摊位上挑选了一条项链,想要给王茜一个惊喜。
    与此同时,男人们也开始为女生挑选心爱的礼物。陈浩杰给杨柳选了一只漂亮的手镯;覃祥兵不知道苗芳喜欢什么,于是向易彬请教,最后给苗芳买了一条精美的项链;杨涛了解海珍并不喜欢首饰或项链等物品,她特别钟情于图书,所以没有给她购买任何礼物。整个购物过程充满了欢乐和期待,每个人都希望能买到让对方开心的礼物。
    离开集市后,大家坐上了回酒店的车。易彬看了一眼坐在旁边的王茜,偷偷地从包里拿出之前买好的小饰品和佛珠,轻轻地放在王茜手里。
    王茜看着手中的礼物,先是一愣,随后露出了惊喜的表情,她抬头看向易彬,眼中满是感动和喜悦。她小声说道:“谢谢你!”接着,她的脸上绽放出了灿烂的笑容,仿佛春天里盛开的花朵。
    其他人看到这一幕,也相视一笑。他们都知道易彬和王茜之间的感情越来越深厚,心中不禁为王茜感到高兴。
    车子很快就到了酒店门口,大家依次下车,然后各自回到自己的房间休息。经过中午的游玩,大家都有些疲惫,但心情却格外舒畅。
    他们人来到酒店的餐厅用餐。他们围坐在一起,品尝着美味的食物,同时分享着彼此的见闻和感受。餐厅里充满了欢声笑语,气氛十分融洽。
    午饭过后,有人提议出去散散步,欣赏一下承德的街景。这个提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于是一行人纷纷走出酒店,漫步在承德的街头。
    午饭后的承德显得格外热闹,别有一番风情。阳光洒在大地上,让人感到温暖舒适。街道两旁摆满了各种摊位,摊主们热情地招呼着顾客。路上行人熙熙攘攘,有的驻足观赏,有的匆匆而过。远处传来阵阵欢声笑语,让人心情愉悦。
    他们沿着街道慢慢走着,感受着这座城市的繁华与喧嚣。偶尔会有一阵微风吹过,带来一丝凉爽,让人神清气爽。路边的树木郁郁葱葱,绿意盎然,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一路上,大家边走边聊,话题不断。他们回忆起今天在集市上的趣事,谈论着那些有趣的小吃和手工艺品。笑声和话语声交织在一起,让整个旅行变得更加美好。
    “大家不记得下午干什么?”杨涛突然问道。
    “我们没忘记呀!”王茜笑着回答道,“吃了饭去外面散步,正好消化食物嘛。你们看,就在我们前面停放大巴车,我们正好去长城呢。”她指着前方说道。
    大家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去,果然看到一辆大巴车停在那里。众人兴奋不已,纷纷加快脚步,朝着大巴车走去。他们期待着接下来的旅程,不知道又会遇到什么有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