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下疙瘩村
作者:日进千文   一朝穿越之努力在70年代最新章节     
    沈佳人看着刘晖转过去的红脸庞突然觉得而有些好笑,看着那么糙汉的一个汉子,竟然害羞了!
    等着几个女知青吐完了,拖拉机出发了。
    又颠簸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到了丰林县。
    刘晖先将其他大队的知青送到了各自的地方,然后才带着沈佳人几个知青到了下疙瘩村生产队。
    因为刘晖就是下疙瘩村的人,所以拖拉机最后停在了下疙瘩村公社。
    刘晖将新来的几个知青领到了大队长家里。
    大队长一看五个知青里面就有三个女知青,还有一个男知青看着身体还无法干活的样子,当着这些知青的面叹了好几口气。
    他们下疙瘩村是年年的前进集体的顶梁柱,是产粮高一些,也比其他几个生产队要富裕一些,可是也不带这么欺负人的吧?
    似乎知道大队长在想什么,刘晖凑到大队长的跟前解释道,\"这是知青办负责人为了避免各大队闹矛盾,让大家抓阄选择的,只是我们这次的运气有点不好。“
    大队长听闻,又叹了一口气,只不过这次欲言又止了一下。
    停顿了一会儿。
    ”好了,你们初来乍到,估计没怎么带粮食,粮食先给你们预支上,等到了年底,你们要拿你们挣的工分抵扣粮食,如果将来的工分不足,就接着抵扣,什么时候抵扣完,什么时候发粮;只有工分抵扣完预支粮食,才可以接着领新的粮食。“
    也不是大队长丑话说在前面,而是这些知青都是在城里长大的,对农活一点也不熟悉,根本干不了多少活儿。
    可是大队还要养着,不能拒绝,也不能看着这些知青饿死。不丑话说在前面,将来村民闹起来或者知青闹起来,不好调和矛盾。
    况且,如果真的饿死了几个知青,大队上还的背着没有团结互助的名声,影响大队的评优选优,着实是事情难做啊。
    几个知青跟着大队长到仓库里领了粮食。
    每个人十斤苞米面,十斤红薯,十斤土豆。
    并且在登记簿上签了名字,签了领了粮食的数量和种类。
    看着大队长给她们拿的粮食,陈娇娇忍不住嘀咕道,”这都是粗粮啊,这怎么吃呢?“
    听到陈娇娇这话,大队长眉头瞬间皱了起来,面色不虞的看着陈娇娇道,”国家是让你们来建设农村,是为了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不是让你们来资本主义享乐的,更不是来农村踏青的。
    这个粮食还是从我们口粮里面挤出来的,本来我们就吃不饱饭,还要给你们粮食,给了你们粮食,你们还嫌东嫌西。
    要是嫌弃粮食是粗粮,嫌弃粮食不好,你们可以自己买粮,也可以选择让家里人给你们寄粮食。
    我们生产队的条件就只能提供这样的帮助,你们可以选择不要。“
    看到大队长发火生气 了,陈娇娇也不敢再说些什么。
    算了,大不了后面自己买粮食也行,陈娇娇心里想到。
    其他的知青看到陈娇娇挨了骂,也不敢再说些什么。
    倒是沈佳人,什么话都没说,将大队预支给自己的粮食赶紧捡了起来,收拾在麻袋里面,麻溜的背了起来。
    其实沈佳人也不怕大队不发粮食,毕竟她手里有着父亲的粮本,还有钱,还有金手指庄园,嘿嘿,她自己的沈氏庄园保底,所以也不慌,唯一担心的就是自己的金手指暴露。
    而且就算真的要花钱买粮了,也是先花大伯母给的现金和粮票,毕竟这个是有出处的,如果别人问起来,好解释。
    沈佳人一边想,一边或背或抱着粮食,跟着大队长的脚步往知青点走。
    到了知青点,发现是新砌的土坯房。
    ”这本来用的是一户被烈士家庭遗留的房子,因为知青来的越来越多,房子太小居住不下了,生产队额外盖了几间房子,走的是大队的账。
    希望你们进去之后,不要再对这个居住环境不满,毕竟农村,不像城里生活条件那么好。“
    其实大队长还想说,因为用大队的账,盖知青用的房子,可是来的这些知青们又无法从事生产,被大队养着不说,浪费大队的钱不说,还耽误大队争先名额,村里的很多人都对知青们不满。
    只希望上面别再安排知青过来了,再加人,知青点就要住不下了,再住不下,又要盖房子,盖房子又要花钱,到时候村民又有了意见,再激发知青和村民的矛盾,更是出力不讨好,还影响大队声誉。
    哪怕有着大队长的话语在前,可是等走到房子跟前,新来的知青们看着这居住环境也被打击到了。
    就算农村的环境和城里有些区别,但是也没有想到区别可以这么大,也没有想到将来要在这样的环境里面生活。
    陈娇娇看到这情况,本想再吐槽几句,但是想到自己刚才因为粮食问题才刚被大队长骂了一顿,要是再吐槽房子被听见,这估计就被大队长记上黑名单了,到时候也别想在大队长这里能讨到好,毕竟还要在大队长手下干活,陈娇娇就没有再言语。
    其他的知青看到知青点这情况,看见陈娇娇没有说话,虽然心里接受不了,但是也没有敢说些什么,就是脸色有点不好看而已。
    没下乡之前,这些知青完全没有想到乡下是这个样子的,只是想着建设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但是也没有想到差距可以有这么大。
    现在恨不得转身回城,可是她们知道,下来了好说,但是回城可没有那么容易。毕竟现在这个时候下乡的知青们特别多,每年都有回城指标,可是指标却很少很少,能回去的几率几近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