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海上的征程1
作者:阳江牡丹   南明崛起最新章节     
    郑森的建议
    张汉的婚礼郑森没有参加,同样没有参加的还有同样远在海外的张又鸣,赵子荣等海外兵团的负责人。
    李奇难得的在老家享受了休闲的时光。这天,机要秘书却突然拿来了郑森郑成功的来信。
    敬呈李奇总督:
    见字如面,展信佳。属下于海外漂泊,虽历经风雨,然心中之志从未磨灭。今有一事,不得不与总督详谈。属下观日本之地,宛如风云变幻之棋局,各大名割据一方,彼此攻伐,各自为政,内部纷争之激烈,犹如困兽之斗。此乱象,于我等而言,实乃天赐良机,不可错失。
    总督当知,日本虽为岛国,然其资源之丰富,若能为我绿水书院所用,必能如虎添翼,极大增强我们之实力。且若能在日本之地扬我书院之威名,令四方蛮夷知晓我等之雄威,必能使我书院声震海外,引得万国来朝。
    属下以为,若我们能趁此时机,派遣精锐之师,挥师东进,运用计谋,逐个击破日本大名,此乃千秋之功业。从战略层面来看,日本内部的分裂使其无法形成有效的抵抗力量。
    我们可先从边缘弱小的大名入手,逐步向中心渗透,利用他们的矛盾,分化瓦解。经济上,我们可以控制其贸易,获取资源;军事上,建立我们在日本的据点,巩固势力。
    据属下所知,日本大名中,如虾夷地的松前氏,地处偏远,势力相对弱小,军事力量有限且装备落后,多依赖传统的武士作战方式,对新技术和战术缺乏了解。
    而九州地区的岛津氏,虽有一定实力,但在与其他大名的争斗中消耗颇多,内部财政也因战争而紧张,可作为我们前期重点突破对象之一。
    本州中部的一些大名,势力较为均衡,相互牵制,我们可从中寻找缝隙。但关东地区的德川氏,实力不容小觑,其拥有庞大的军队和较为完善的军事体系,不过德川氏目前也被周边局势牵扯精力,我们可先观察其动向。
    但此举亦非易事,需兄之睿智定夺,弟定当谨遵兄命,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望兄深思熟虑,早做决断。
    郑森敬上
    李奇与三叔张汉的对话
    李奇手持郑森的信件,神色凝重地走进书房。张汉正站在一幅巨大的大陆地图前,目光深邃地凝视着,似在思索着什么。
    书房内弥漫着一股静谧而凝重的氛围,阳光透过雕花的窗户,洒在地面上,形成斑驳的光影。
    “三叔,郑森来信了,他提出了一个极具冒险性却也可能带来巨大机遇的想法。” 李奇打破了沉默,将信件递给张汉。
    张汉接过信,仔细地阅读着,眉头渐渐皱起,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读完信后,他轻叹了一口气,在书桌旁的椅子上坐下,陷入了沉思。
    过了一会儿,他缓缓说道:“此事关系重大,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们不仅要考虑军事行动本身,还要顾及大陆和海外各方的局势。”
    李奇走到地图前,手指沿着大陆的海岸线缓缓划过,语气沉稳而坚定:“三叔,我明白您的担忧。但目前大陆的形势对我们十分有利。我们通过与清军的多次交锋,已经牢牢掌握了制海权,这是我们的优势所在。而且,在可预见的未来,清军经此重创,短时间内根本无暇也无力对我们的制海权产生威胁。我们的舰队日益壮大,装备精良,士兵们训练有素,士气高昂。这是我们拓展海外事业的绝佳时机。”
    张汉微微点头,目光仍停留在地图上:“话虽如此,但海外作战与陆地作战大不相同。海上补给线的安全、情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还有日本当地的地理环境、民俗风情等,这些都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因素。而且对于日本各大名的实力,我们得有清晰的认识。”
    “郑森信中提到的虾夷地的松前氏,确实不足为惧,可作为我们进入日本的一个突破口。但九州的岛津氏,虽有内耗,可他们的战斗经验丰富,我们不能掉以轻心。本州中部那些大名相互制衡,情况复杂,若要介入,得有巧妙的策略。尤其是关东的德川氏,那可是一块硬骨头,他们的军事体系完备,军队训练有素,还有丰富的物资储备,若要与他们为敌,我们得做好充分准备。”
    李奇点头道:“三叔,您说得对。对于德川氏,我们目前不宜过早与其冲突。我们可以先在其他地区发展势力,壮大自身,同时密切关注德川氏的动向。岛津氏这边,我们可以利用他们与其他大名的矛盾,尝试拉拢一些势力,共同对付他们,减少我们的压力。至于松前氏,我们可以迅速将其拿下,建立我们在日本的第一个据点,为后续行动提供支持。”
    张汉抬起头,看着眼前这个年轻而充满自信的侄儿,眼中露出一丝欣慰:“你能考虑得如此周全,三叔很是欣慰。既然你已下定决心,那三叔支持你。但你要记住,战争不是儿戏,每一个决策都关乎无数人的生死和书院的未来。一定要小心谨慎,不可冒进。”
    李奇经考虑,还是决定出兵日本,虽然这样四面开战,对后勤的资源会带来压力,但战争同样会带回来巨大的回报。
    何况这大陆上的战争,也用不到海军,这强大的海军不找点事干,那如何强军?强大的军队是要打出来的。李奇铺开信纸,亲笔给郑森复信。
    成功:
    来信收悉,吾反复研读,深感汝之提议颇具战略眼光。汝洞察日本局势,见其大名内乱,如乱麻之态,此确为我等成就大业之良机,不可多得。
    汝之计划,从军事战略角度分析,先攻弱小大名,分化瓦解,此乃上策。利用其内部矛盾,可减少我们的作战阻力,逐步扩大我们在日本的势力范围。经济上,控制贸易是关键。
    听说日本盛产白银,不知能否找到其银矿,帮助开发。
    日本的矿产、木材等资源对我们发展意义重大,若能掌控,可增强书院实力。同时,在日本建立据点,能为我们的军事行动提供支撑,保障后续行动顺利开展。
    对于日本各大名,你的分析很有道理。虾夷地的松前氏,我们可迅速出击,拿下此地作为据点。九州岛津氏,虽有可乘之机,但要小心应对,可尝试联合其周边有矛盾的大名。本州中部局势复杂,需谨慎行事。
    关东德川氏实力强劲,目前不宜与之正面交锋,先观察其动向,待时机成熟再做打算。
    今,兄以绿水书院山长、绿水集团总督之身份,授权于汝,命汝率领舰队从长崎出发,开启此伟大征程。
    然,在对日本行动之前,有一要事需汝先为。
    汝需先在釜山登陆,与朝鲜政权接触。朝鲜之地,于我等而言,战略意义非凡。虽其在清军强力镇压下,表面向清军投降,但其民间百姓对大明之情感,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朝鲜民众心中,大明乃正统之所在,此情感深植于他们的灵魂之中。
    汝此去,需严正警告朝鲜政权,我绿水书院乃大明之延续,代表着正义与希望。不可令其对我们抱有丝毫敌意,以免生变。
    朝鲜之态度,关乎我们此次行动之成败,务必谨慎对待。汝可向他们表明,我们无意侵犯朝鲜,但也绝不容许他们做出任何损害书院利益之事。
    贤弟,此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但兄深信汝之能力,汝定能不辱使命。愿汝旗开得胜,早日归来,为书院再立奇功。张又鸣现驻吕宋,当可给汝助力。
    李奇手书。
    李奇给郑森去信的同时,又手书书信一封给在南海活动的张又鸣舰队,让张又鸣在条件许可的条件下,可移师日本,给予郑森助力。
    朝鲜,这片位于东亚的古老土地,承载着千年的文化与历史,在明皇朝灭亡后,宛如一艘在狂风暴雨中飘摇的孤舟,陷入了复杂而微妙的局势之中。
    朝鲜政权内部,亲清派与亲华派如同冰火两重天,双方势力的争斗如同暗流涌动,在朝堂之上、宫廷内外掀起阵阵波澜。
    清军的铁骑踏破朝鲜的边境后,以武力强行压制朝鲜,使其表面上屈服于大清的统治。朝鲜的官方在清军的威慑下,不得不做出迎合的姿态,向清军称臣纳贡。
    然而,在朝鲜民间,百姓们对大明的情感却如同燃烧在寒冬中的火焰,从未熄灭。大街小巷之间,人们私下里依旧传颂着大明的辉煌历史,执行大明年号,视大明为心中永远的正统。
    这种民族情感,是历经数百年的文化传承和中朝之间深厚友谊所铸就的,它深深地扎根在朝鲜百姓的心中,如同盘根错节的树根,无法被轻易撼动。
    尽管清军在朝鲜实施了高压统治,试图抹去大明在朝鲜的影响,但民间的反抗情绪如同地下的岩浆,随时可能喷发。朝鲜的乡村田野中,农民们在劳作之余,会对着大明的方向默默祈祷;城镇里的学者和文人,通过文字和讲学,传承着对大明的忠诚与怀念。
    这种复杂的局势,使得朝鲜成为了东亚地区一个敏感而又关键的存在,它的态度和动向,对于绿水书院的海外战略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郑森率领着庞大的舰队,如同一群威武的海上巨兽,浩浩荡荡地来到釜山外海。舰队的战船一艘接着一艘,整齐地排列在海面上,船身的木质纹理在阳光的照耀下闪耀着古朴而威严的光泽。
    船帆高高扬起,白色的帆布在海风的吹拂下烈烈作响,仿佛是在向大海宣告着它们的到来。船头的雕像栩栩如生,有的是威风凛凛的神龙,有的是展翅欲飞的大鹏,象征着舰队的威严和力量。
    郑森站在旗舰的船头,身姿挺拔如松,他身着华丽的大明服饰,那服饰以红色和金色为主色调,绣着精美的龙纹和云纹。
    头戴一顶象征着尊贵身份的冠冕,冠冕上镶嵌着璀璨的宝石,在阳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他的眼神坚定而深邃,望着远处的釜山港,心中满是对此次使命的庄重感。
    郑森派出的联络官乘坐一艘小船,向着釜山港疾驰而去。小船上插着代表大明和绿水书院的旗帜,旗帜在风中猎猎飘扬,鲜艳夺目。
    釜山城内,得知大明上国派员来访的消息后,瞬间沸腾了起来。釜山的官员们匆忙而有序地准备着迎接仪式,他们怀着敬畏和期待的心情,想要以最隆重的礼仪迎接远方的来客。
    港口被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仿佛是在迎接一场神圣的庆典。红毯从岸边一直铺到水中,那鲜艳的红色如同燃烧的火焰,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
    士兵们身着华丽的盛装,铠甲在阳光下闪烁着金属的光泽,他们手持武器,整齐地排列在道路两旁,神情庄重严肃,宛如守护神殿的卫士。
    百姓们也纷纷涌上街头,男女老少都穿着自己最好的衣服,脸上洋溢着兴奋和好奇的神情。他们拥挤在道路两旁,踮起脚尖,想要一睹上国使者的风采。孩子们在人群中穿梭,眼中充满了期待,叽叽喳喳地讨论着即将到来的神秘来客。
    当郑森的座舰缓缓驶入港口时,岸上顿时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巨大的锣鼓声如同雷鸣般在港口上空回荡,震耳欲聋,那节奏强烈的鼓点仿佛是在为这历史性的时刻敲响赞歌。
    鞭炮声噼里啪啦地响个不停,红色的纸屑在空中飞舞,如同下起了一场喜庆的红雨。釜山官员们纷纷躬身相迎,他们的身体弯成九十度,态度恭敬至极。眼中满是敬畏与期待,仿佛迎接的是天上来客。
    郑森在众人的瞩目中,迈着沉稳而庄重的步伐,踏上釜山的土地。他的每一步都仿佛带着千钧之力,象征着大明和绿水书院的威严。
    岸上的人们顿时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欢呼声,那欢呼声如同汹涌的海浪,一波接着一波,久久不息。郑森看着这盛大的欢迎场面,心中感慨万千。
    他深知,这不仅仅是对他个人的欢迎,更是朝鲜对大明、对绿水书院所代表的正义与希望的期待。他暗暗发誓,定不辜负这份信任,完成李奇交给他的使命,为绿水书院在东亚地区的战略布局迈出坚实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