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家里原来这么有钱
作者:左右颠倒   科举,寒门读书郎最新章节     
    李固的一番话,让兄弟几人陷入了沉思。
    听清楚不是分家的意思,李振礼不由得舒了一口气,不分家就好,不分家就好。
    “家和万事兴,院内的紫荆花象征着同气连枝,我实不愿你们兄弟相争,所以才在今日借着两个孩子的事情,把话说出来。”
    原来这花是紫荆花呀!李承平今天才搞明白,听说这花药用价值很高,砍了应该能卖不少钱。
    ......
    李固把事情定下了最后的章程,李家三兄弟并不分家,仅是分家产,至于后面等他百年之后的事,老两口表示他们俩也管不着了。
    至于三个妯娌,对此并无意见,刘燕听到婆婆要把家中财政大权下放,心中还乐的不行。
    她原本还以为,自己管钱,还得等到她自己当婆婆以后呢!
    余氏舒缓的躺在靠椅上,瞧着三个儿媳妇心中发笑,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还以为管钱是个轻松活呀!
    事情理顺后,全家人就轻松下来,心里盘算着自家能分到多少。
    李承平看向爷爷,不分家,只分家产看起来是最好的办法,但其中的难度不低。
    分多分少都是李固说了算,可满不满意,心中有无怨怼是很难处理的。
    “按爹说的意思来,只要全家和和气气就成。”
    李振礼思索后,首先表态,李振义和李振良紧随其后。
    至于李承平这些小一辈则没有太多发言权,巴巴的看着。
    李固笑着点头,把话说开了就成,涉及到具体分产,他心中早与老伴有了成算。
    紧接着,家里男子全部集中在堂前,许莲她们则回去休息。
    与儿子和孙子掰扯就已经很伤脑筋,若是这几个儿媳妇加入进来,李固还真不知道今晚这件事能不能弄清楚。
    夜已深,李家前堂破天荒的点起了油灯。
    昏黄的灯光下,李固说道:“可要事先说好了,土地铺子分好后,钱不必再交到公中,但每年孝敬我们老两口的一点都不能少。”
    养儿防老不防老,李固也说不准,所以他要留一手,别等到临了临了没人愿意赡养自己。
    李承平听了不由一乐,爷爷想的挺全乎,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
    三兄弟对视一眼,低头都翻了个白眼。
    您老人家若是害怕咱们不给您养老送终,这家就别分呀!
    要是知道几个小子是这么想的,李固非得用棍子敲他们。
    家里的产业无非就那么几处,根基就在田地上,后者则是镇上的酒肆。
    李振礼早年读书备考,取中童生有点晚,眼看院试无望,就在家里帮助下经营了一家酒肆。
    种田他是不行的,但他又很纠结,又不能不要田地,田地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
    “酒肆。”李固声音一顿,看向大儿。
    以为老爹要把酒肆给分了,李振礼虽然不舍,但仍旧赶紧表态,“酒肆是家里帮衬才开起来的,如何分,全看爹的主意。”
    当真把酒肆分了,李振礼一定会痛心疾首,他在自己的事业上无疑是花费了难以想象的努力。
    李固欣慰一笑,能为两个弟弟着想,李振礼作为兄长已经很有担当了。
    “我有意把酒肆分给老大。”李固轻敲桌子。
    李振礼很是意外,但能保住酒肆,他便默然不动,看着两个弟弟的反应。
    坐在下首的李振义和李振良脸色没有什么变化,欣然答应。
    草原上有幼子守灶的制度,中原则有着长子继承家业的规矩。
    农家父母去世家中分家,长子是能继承大部分家业的,剩余的一小部分才会分给底下的弟弟,让他们自立门户。
    甚少有家庭会采取平均分配和按劳分配,女儿继承家业就更不可能了。
    女户的存在有着太多巧合性,若是没有把女户立起来,被吃绝户才是大部分人的现状。
    因此,李振义和李振良面对分家能分到多少,心中是有个预计的。
    若按规矩,李固多分些给他们是情分,不分则是本分。
    兄弟三人感情很好,他们自然知道李振礼对酒肆的感情,所以即便李固想要分了酒肆,他们也不会接受。
    李振礼很是感动,泪水在眼眶打转。
    见几人都没意见,李固将下一个分产重点集中到了田地上。
    说到土地,在场就没有人犯困了。
    在古代这么个生产力落后的时代,土地是每一个人的立身之本。
    从余氏手中接过家中田地的地契,李固心中一阵感慨,这些地契是他多年努力的证明。
    国朝初定,天下户口减半,按理说没有人会缺少土地。
    反正据李承平所知,大乾朝完全没有人地矛盾激化的苗头,因为影响王朝根基的人地矛盾,早在前朝末年多年的战乱下给消弭。
    果然,一旦社会矛盾达到一个无法调和的状况,重开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新兴的大乾暂时没有遇到人地问题,可李承平能够预想到,不出百来年,问题一定会暴露出来,扰乱朝廷那些大人的神经。
    虽说,现在天下土地并不紧张,朝廷甚至鼓励百姓开垦,可并不是说人人都能有好地来种。
    前朝末年天下大乱,很多百姓都流亡逃难,土地大量抛荒,社会安定后,这些土地早就成了多年不种的荒地。
    不仅开垦难度大,也甚少有百姓对其感兴趣。
    朝廷尽管表明了新开垦的土地免赋三年,可问题是,百姓前三年投入的人力,财力的巨大的,三年五载根本就回不了本。
    再加上有些适种的土地,人家早就开发有,本身有的二三十亩土地人家就已经种不过来,何苦去开垦。
    荒地多,却并不意味着土地可以随便种,大家再也不用为土地操心。
    情况并不是这样,即使有地种,这天下仍旧有冻饿而死的百姓。
    是他们懒惰吗!显然不是这样。
    根源就在土地的肥沃程度上,盐碱地不长粮食是谁都知道的。
    一块土地长不长粮食,要从多方面考虑,土壤质地、肥力、通气性、水分、酸碱度等等。
    李家五十亩的水浇地,已经用事实证明了它的价值,李承平好歹是种了几年地的,土地好坏他勉强看清。
    别人一亩地能打两石,李家一亩却可以打三石多,别人五年两休耕,李家五年一休耕,怎么可能不让人眼馋。
    讲到自家田地,李振礼三兄弟满脸认真,土地间刨食的庄稼汉,没有人不对供养他们吃饭的田地不重视。
    李固话音刚落,就发现油灯昏黄灯光映照下的大小众人,目光紧紧的看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