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岁考
作者:左右颠倒   科举,寒门读书郎最新章节     
    唱保时,陆知府见李承平为杨端作保并不奇怪。
    李承平今年要替何人作保,涉及到他和陆知府,他自然不会多说,多半是上面有人通了气。
    李承平今年为人作保可是担了很大干系,毕竟他又不是白痴,作保这种事作的自然是熟人,如果对那些不熟悉的士子们作保,无疑会平添太多风险。
    可奈何这几人给的实在太多了,除了杨端,剩下几人都未曾递交名录,不然李承平不会答应。
    不亲自参加考试,李承平总觉得时间过的很快。
    考生亲身面对,则煎熬的很。
    第一场团案看不出什么,但李承平大略听说,几人第一场都过了。
    作为正场,第一场尤为关键。
    听到这个消息,李承平心中还是很高兴的,证明自己的突击训练颇有成效。
    至于最终结果,就只能听天由命。
    二月县试一晃而过,李承平可算是见到有人来报喜。
    张霖是李承平作保的一个士子,他在那五人中成绩最优,瞧他恨不得奔走相告的模样,怕是已经不用说。
    “李夫子,第七名,我在县前列。”
    县试前十被称为县前列,若是府试剩余有提堂坐号的位置,很有可能从府城学子中挑选,县前列的优势很大,说不定张霖已经在陆知府那里挂了名。
    “杨端也过了,七十三名。”
    李承平很是高兴,若是因为名录通过,一般名次不高,杨端能位列七十三名,或许是自身学识和陆知府的态度共同的结果。
    除了一人不幸落榜外,其余四人皆过,只是不知更为困难的府试,四人又能剩下几人。
    “多谢李夫子大恩,改日必奉上谢礼。”
    “唉!”李承平摆摆手,“不可高兴过早,硬仗还在后面呢。”
    嘴角一抽,李承平心道,多送些,我不嫌多。
    对张霖而言,他不仅过了县试更是成了县前列,这是以往想都不敢想的,不怪他如此兴奋。
    杨盛不久也带着杨端真诚感谢,这位杨大人也没想到,经过李承平这么一捣鼓,臭小子就跟开窍一样。
    又是和张霖一样的一套说辞,就被李承平还是那套说辞的规劝了几句。
    县试过了,府试没过,仍然是归于泡影,话李承平是从不敢说满。
    ......
    四月府试考完,榜单公布,杨端、张霖外加另外一人都在榜上,整整三个人上榜!
    这已经算是很不错的成绩了,要知道他们一共才四个人参加府试。
    不过,可惜的是剩下那一位则不幸落榜。
    其中杨端的成绩有些猫腻。
    毕竟,当初县试的时候,那位落榜学子成绩可是在他之上呢。
    可如今却是这般结果,实在让人唏嘘。
    其实,科考就是这样。
    它并不是以一个人的学识成绩来衡量一个人,而是看谁更能适应考题,能琢磨透主考官的意图。
    有些人可能学识渊博,但却不擅长这种类型的考题,只能遗憾落第。
    而另一些人虽然学识稍逊一筹,但却能更好地应对这类题目,从而取得较好的成绩。
    所以说,科考也讲究一定的运气成分,遇到适合自己的题目,自然就能作答得更顺畅些。
    童生试结束后,李承平的名声变得越来越响亮。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杨端他们对李承平的大力宣传。
    当其他士子们听说找李承平,不仅能得到他的作保,还有额外的考前突击训练时,许多人都心动不已。
    于是,众多士子开始寻找李承平,并有人甚至直接到府学门口围堵他。
    随着名气的增长,麻烦也随之而来。
    李承平感到十分烦恼,因为这些突如其来的关注让他感到有些不知所措。
    他只能躲在府学里,尽量避免与外界接触。
    人红是非多呀!
    好在互联网没有记忆,折腾半月,随着热度下去,汇聚在门外的士子终究是散了。
    但李承平,李夫子的名声算是彻底被打响,若是李承平考不中举人,怕是每年快到童生试开始之际,都得来这么一出。
    李承平紧跟时事的时候,自身课业同样没闲着。
    与柳安他们异常忙碌着,随着五月一过,崔提学的行程表默默加上了莅临府学。
    崔提学不是来闲逛的,不像教育局,隔三岔五要检查,西安诸衙门都散漫的很。
    除非皇帝派钦差过来,拿着鞭子抽,众多官吏们能在自己那一亩三分地待到死,领俸禄领到朝廷破产。
    行政效率底下,崔提学自然不是来玩。
    五月中旬,崔提学将为西安府诸官学举行岁考,选拨参加乡试的人选。
    岁考与当年的生员考核挂钩,若是增生、附生,通过岁考能够凭借成绩得到出缺的廪生名额。
    乡试一过,廪生之中定然有人考中举人,到时就有了空缺,通过岁考成绩按序填补,是府学的鼓励机制,激励生员们学习。
    岁考成绩共分六等,一等按照序次来,一旦府学廪膳生出缺,可递补为廪膳生。
    再就是补为增广生,一等、二等都有赏赐,三等不变,不赏不罚。
    不过生员们在意的并非是赏赐多少,而是着眼于惩罚上。
    岁考三等以下惩罚逐次递增,四等挞责,五等降等,或由廪生降为增生,或由增生降为附生。
    至于六等,更是凄惨,提学直接取消其秀才功名。
    不像举人功名,举人是在吏部挂了名的,需要提学道衙门请示朝廷,秀才功名与否不过是崔大人的一句话。
    成绩低,不利于生员队伍的发展,这个理由是不是很合理。
    秀才襕衫穿上可不简单,但脱下来可不难。
    这也是生员们挑灯夜读的原因,不然老油条躺平便是,反正举业无望,不如在官学领福利,混日子。
    朝廷举行岁考,就是一场正大光明的筛选、清退工作,让人挑不出差错来。
    李承平其实参不参加都可以去考乡试,但最好去,因为廪生身份不是一成不变的。
    不参加岁考,李承平廪生身份最多再保存一年,一旦廪生出缺就有人盯着。
    官府自然不想见这些廪生这么安稳的领禄米,成绩连续两年不达标,自动退位让贤。
    李承平有意参加岁考。
    而且岁考是检验自身成绩的机会,李承平正好拿它当乡试的热身赛,试试水。
    李承平面对岁考没有丝毫担忧,院试过后他从不荒废课业,埋头苦读,这样都能被筛掉,那他也无话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