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传胪大典
作者:左右颠倒   科举,寒门读书郎最新章节     
    因此,不能在赋分上让自己太过显眼,从而使人看出丝毫端倪。
    本意上,王明觉其实不想参与这次阅卷的,可谁让他赶巧抽签抽到了。
    倒不是翰林院没有人愿意来,正是因为人太多,才导致必须依靠抽签来决定阅卷人选。
    此时,他再次看过李承平的文章,只觉文章论调胆大,但胜在稀奇亦如当初乡试所看,论策也是相当实用,可谓是好文章。
    就像一杯清冽的茶,让人回味无穷。
    可他不能选啊!心里苦闷至极,王明觉不能宣之于口。
    然而此次他为阅卷官之一,在判卷时不能只依据自己个人的看法,也要看看其他人的想法。
    其余阅卷官官打起分来就不一定了,各有高低,时务策受到考官的主观意见是很大的。
    也就是说一旦李承平的文章不如某位阅卷官的意,在赋分的作用下想拿高分显然是不可能。
    不过好文章就是好文章,只要作答的好在这么多人查阅下是不会泯然的。
    等一众阅卷官将十三份朱卷再次赋完分,严思勉过了一遍后,与其余两人对视后,终于是点了头。
    他不疾不徐地说道:“十三份朱卷既已选出,那便按照大家决出的来,诸位可还有想法?”
    王明觉私底下翻了个白眼,谁敢有意见,谁敢说个不字,明个就得调出京去。
    “那就待第二日呈送到御前读卷吧!”严思勉见无人提出异议,于是斩钉截铁道。
    不知不觉间,天已黑透。
    本来呈送朱卷是阅卷一结束就要去呈送的,但他们不休息,却怎奈永兴帝想睡得安稳。
    众阅卷官们数日操劳下来,早已疲倦难耐,一想到明早还要过来,索性就宿在了东阁。
    东阁自是有床铺,这是供阁老午休的,拢共就没几张。
    王明觉当然是享受不到这个待遇,紧了紧衣裳,趴在桌案上囫囵睡了过去。
    悠悠醒转天依旧没有亮的意思,众人不禁感叹,真是好牛马啊!睡时夜已深,醒时天未亮。
    ……
    尽管他们早已醒转,但还是得等到宫里那位醒转。
    第二日清晨,阳光洒落在皇宫的琉璃瓦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众阅卷官们整齐地聚集在皇极殿前,他们身着朝服,神情肃穆。
    王明觉依旧是一个惨字了得,怀里抱着要呈送的朱卷,按规矩没让司礼监的宦官过手。
    想到后面还要读卷,又是让他一阵头疼。
    哪怕是呈送到御前皇帝也是不会自己去翻阅查看的。
    不得不说皇帝是真懒,.......真会享受,不过寥寥十三份朱卷都不愿自己去翻着看看。
    自严思勉开始,众阅卷官依序进殿。
    朱卷并未送到御案之上,而是分发给众阅卷官。
    严思勉率先出列,见永兴帝视线移过来,随即利索的将手中的朱卷展开,高声地读起来。
    每一个字都分外清晰,在空旷的大殿内显得很是洪亮。
    一名宦官按例给永兴帝呈上一杯热茶,这是永兴帝每日清晨的习惯。
    永兴帝大概是心情不错,微笑着接过茶杯。
    轻抿一口后,满意地点了点头。
    随即,他的目光扫视着矗立的阅卷官们,吩咐下去给每位阅卷官也倒一杯。
    王明觉矗立在一侧,他严格怀疑是永兴帝怕他们读卷读的口渴,所以提前预备了一杯茶水。
    严思勉俨然进入了状态,朗声道:“臣闻察之不详而用太骤之过,天下之才,生之为难,成之为尤难……”
    严思勉的声音回荡在宫殿中,与他年迈的外表形成鲜明对比。
    他的语调抑扬顿挫,每个字都清晰可闻,让在场的人都能听得清清楚楚。
    永兴帝静静地聆听着,微微点头。
    当严思勉读完最后一句话时,整个大殿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见皇帝没有发表看法的念头。
    随后,沉默消散,由众阅卷官一一读起卷来。
    分开来读是因为朱卷太多,一个人读肯定遭不住折腾。
    读卷的继续,使宫殿在短短不到半个时辰内,响起的声调起起伏伏。
    读到第二卷时,听了些后,永兴帝明显有些心不在焉,看来两份考卷中,他更偏好第一份。
    等所有朱卷被读出,永兴帝依着想法写下心中的名次。
    永兴帝含笑道:“诸位卿家所荐文章果真都是佳卷,诸位卿家推荐第一卷为状元,朕亦觉不错,也就依诸位所定。”
    到殿试读卷时,因为永兴帝并未翻阅,所以永兴帝应该还不知此篇文章是哪位贡士的。
    严思勉脸上不由泛出一丝喜色,自觉摸索圣心的手段没有落下。
    “此卷提及其立纲陈纪,皆精思远虑,至当无疵,为诸生之最。”永兴帝用玩味的语气说道。
    待一鼎甲决出后,永兴帝又依次定下二甲前十的次序。
    名次既已定下,再就是填榜后待到明日放榜了。
    待众阅卷官恭敬的退回东阁,开始填榜。
    “传胪竟是吉安府刘致远。”
    “二甲第二竟是……”
    “程长捷为会试亚元,殿试却仅仅得了二甲第四,他这文章写得不错,只是其施政之策可谓难以施行,当真是可惜了。”
    程长捷若是知道他的成绩怕是心都要碎掉,原先以李承平为目标,现下却是连一鼎甲都没入围。
    众阅卷官一边拆着卷,一边将众士子的姓名、籍贯等进行核对。
    眼下只剩李承平、庄方、孔荀三人未填,这三人都是会试的五经魁,之事不知谁能够登顶。
    众人还在好奇一鼎甲是何人,汪阁老却是会心一笑。
    “英雄所见略同。”汪阁老心下盘算道,“我就知道陛下在他那里站立这么久必有缘由。”
    ……
    次日清晨,阳光透过云层洒在京城的大街小巷,给整个城市带来了一丝温暖和生机。
    然而,对于那些即将参加传胪大典的众士子来说,他们的心情却格外紧张和激动。
    这些士子们早早地就起床洗漱完毕,穿上礼部下发的进士衣服朝着宫门而去。
    一路上,他们彼此交谈着,眼神中透露出对未来的期待和不安。
    当他们来到午门外时,只见那里已经聚集了众多官员和民众,场面十分热闹。
    不过他们并未停留,在礼仪官的带领下于皇极殿前站定。
    传胪大典的程序是相当繁琐且复杂,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按照规矩来执行。
    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渐渐升高,气温也逐渐升高,但士子们的心却始终悬着。
    终于,传胪大典开始了。
    在悠扬的礼乐声中,所有的士子们都屏住呼吸,聆听着永兴帝的声音。
    每个人都希望听到自己的名字,但同时也明白只有极少数人能够如愿以偿。
    永兴帝迟迟不发话,等候的时间实在太过漫长,仿佛没有尽头一般,每一分每一秒都让人感到煎熬。
    然而,眼看着科甲名次即将公布,士子们的耐心却格外充足,他们愿意等待这一刻的到来。
    作为会元,李承平自然而然地站在了众士子的前面。
    此时此刻,恐怕是在场所有贡士最为忐忑不安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