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战平津4
作者:酱油狂徒   时空穿越!遗憾不再重现!最新章节     
    第二装甲师攻克廊坊之后,没有任何停留地继续北上直扑通州而去。
    他们的行动如同闪电一般迅速,不给敌人丝毫喘息的机会。
    而在他们身后,原本只有一个摩托化步兵师紧紧跟随,但由于他们一路上的势如破竹,让其他战区的部队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短短不到一周的时间里,第二和第五战区都被调动了起来。
    各支部队积极响应,纷纷投入到战斗之中,这种联动效应使得战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给日军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此时此刻,紧跟在张家齐率领的第二装甲师身后的是桂系的22集团军。
    这支战斗力颇强的军队全军出动,紧密地跟随在装甲突击集群的后方,形成了一道有力的突击线。
    而这一切的背后,李德邻早已与王淳达成了一项秘密协定。
    然而,这个协定的具体内容却无人知晓,成为了一个谜团。
    但可以确定的是,这项协定对于双方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影响着整个战局的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几天,第五战区的部队纷纷开始对日军发动主动进攻。
    他们不再被动防守,而是积极出击,试图打破僵局。
    这场战争的局势变得越来越复杂,各方势力都在努力争取优势,为最终的胜利奋斗着。
    而一战区的溃散部队,在司令官蒋鼎文被捕之后,山城方面下达了新的任命,由卫立煌出任第一战区代司令。
    卫立煌接到命令后,没有丝毫犹豫,立即带领着他的部队离开了中条山,他还带走了被视为王牌的74军。
    不过在前往第一战区之前,他和74军的军长王耀武一同登上了一架飞往大同的飞机。
    在大同,他们将与北方地区前敌副司令王淳会面,并展开一次重要的会谈。
    此时,卫立煌心中已经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掌控中原省以及刚刚遭受惨败的第一战区。
    而实现这个目标的关键在于解决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粮食。
    持续不断的自然灾害使得中原省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整个地区几乎处于一种无政府状态。
    大量的百姓对国民政府失去了信任,他们不再依赖官方的援助和支持。
    这对于卫立煌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他深知,如果不能迅速稳定局势并解决粮食短缺问题,他想要掌控这片地区将会变得异常艰难。
    管涔山的民政部门,迅速的运作起来,第一批次共50万吨的粮食立刻被车运前往中原省。
    其实在这些年里,管涔山一直都在暗中观察着周围各省的情况。
    其中最近两年,管涔山最多的外省移民数量就是来自中原省,前后已经有近400万中原省百姓来到了晋西北这一块土地之上。
    而他们78集团军中有三分之一的士兵来自中原省,只是之前中原省是第一战区的防区。
    他们78集团军无法染指这一区域,当然也和他们的实力暂时无法达到有关。
    但现在不一样了,随着他们的军队不断壮大,未来必然会向四周扩张,而中原省绝对是一个好选择。
    如今的局势可谓错综复杂,日军虽在前不久对第一战区造成重创,并占领了中原省的大部分地区,但随着北线 78 集团军兵临京津冀地区,日军不得不面临巨大压力。
    由于形势所迫,日军只得大规模从南线调兵回援,而这一行动导致中原省的驻军成为主要调动对象。
    然而,此时日军驻守中原省的兵力已大幅减少,仅有两个独立旅团以及由部分伪军组成的皇协军。
    相比之下,第一战区目前仍无能力收复日军大规模撤退后留下的区域。实际上,他们目前仍处于严重的混乱状态之中。
    值得注意的是,只有那些退入晋省的几个师接受了 78 集团军的整编,并且其高层人员已全部更换成 78 集团军的成员。
    这样一来,78 集团军对于整个战局的影响和控制将进一步加强。
    这四个由中原省保安部队改编的师,如今已经彻底的变成了78集团军的三线战力。
    他们这一次将随同一个武装警察师共同前往中原胜中北部那些受灾最严重的区域,同时也护卫这一批粮食。
    这可是稳定中原省的基石,只要粮食在手,他们就有信心能够迅速的稳定住中原省的局势。
    卫立煌从王淳手中也获得了一批粮食,只不过没有那么多,至于武器装备不好意思,找国府去要吧!要不就掏钱来买!
    钱炜站在坦克里面,将半个身体探出顶盖,他身上沾满了尘土和硝烟,显得十分狼狈,但内心却充满了兴奋。
    他终于回来了,回到了曾经读书求学的地方——通州。
    早上,他指挥的第二装甲师独立装甲旅成功地突破了日军设置的防线,攻入了通州地区,彻底切断了京津两地的联系。这一胜利让他感到无比自豪。
    而在他们身后,大批的步兵兄弟们正以各种方式向前狂奔:有的乘坐着汽车或装甲车,有的则依靠双腿拼命奔跑。
    他们肩负着重要的任务,要从京津两城中间完成穿插,为后续的战斗做好准备。
    早上的情形他还历历在目,脑中不断回想起三爷爷站在自己坦克上面的情形,那种内心处忍不住迸发出来的骄傲与自豪。
    清晨休整了三个小时的独立装甲旅再一次隆隆的驶向前方。
    “旅座!再往前方行进15里,就会到达运河,就是不知道那座桥还在不在?”
    刘大同坐在旅座的边上,指着地图上面标注的那一座拱桥,昨天空军传来的消息,那座桥并没有被小鬼子炸毁,只不过今天还在不在就不得而知。
    而钱炜则有些痴痴的看着地图,仿佛在回忆一些什么似的。
    张团长看到旅座如此模样,心中多少也了解一些情况,这里就是旅座的家乡,听旅座平时一直吹嘘,他们钱家,可是当地有名的书香门第。
    他们家族是跟随明太祖朱棣一起迁居到北平的,当时他们家的老祖宗是军中的运粮使。
    接着随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获得一个侯爷的爵位,后面就一直待在通州这地,一来就是快500余年了。
    那一座拱桥还是他们家老祖宗带头出资修建的,可如今早已经物是人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