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中膂俞
作者:可乐小新   十四经穴最新章节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我跟着年轻的太爷爷踏上了前往南阳的路途。一路上,微风拂面,绿草如茵,我满心欢喜地欣赏着沿途的美景。
    行至中途,忽然听到前方传来一阵痛苦的呻吟声。太爷爷和我赶忙加快脚步,只见一位路人正蹲在路边,双手紧紧地按着后背,脸色苍白,眉头紧锁。
    太爷爷上前关切地询问:“这位兄台,不知你这是怎么了?”
    路人吃力地说道:“我这后背啊,疼了好几天了。起初只是隐隐作痛,我以为是劳累所致,没太在意。可这两日越发严重了,疼痛如针刺,尤其是右侧,简直难以忍受,连弯腰都困难。”
    太爷爷仔细地观察了路人的面色和体态,又伸手摸了摸他的脉象,缓缓说道:“兄台莫急,从你的脉象和症状来看,应是寒湿凝滞,气血不畅,经络痹阻所致。”
    说罢,太爷爷让路人转过身去,开始寻找中膂俞穴的位置。他指着路人的腰部,说道:“中膂俞穴,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 1.5 寸,平第 3 骶后孔。”
    太爷爷从随身的布囊中取出一根银针,消毒后,准确地刺入了中膂俞穴。只见太爷爷手法娴熟,捻转提插,行针片刻。
    没过多久,路人惊喜地说道:“哎呀,感觉疼痛减轻了许多,真是神了!”
    太爷爷微笑着说:“这中膂俞穴乃气血输注之处,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你的病症因寒湿凝滞,通过针刺此穴,激发气血运行,自然能缓解疼痛。”
    又过了一会儿,太爷爷起针,叮嘱路人:“回去之后,还需注意保暖,避免过度劳累,以防病情反复。”
    路人感激涕零,连连道谢:“多谢神医相救,您的大恩大德,我没齿难忘!”
    太爷爷摆摆手,带着我继续踏上了前往南阳的路。我望着太爷爷的背影,心中充满了敬佩,也更加坚定了学习中医的决心。
    后来听太爷爷给我讲,“中”,在方位上具有居中、中间之意。此“中”所指,暗示着该穴位所处位置在身体的中部区域,或者其作用范围侧重于身体的中段。在中医的整体观念中,人体被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中”的位置往往具有协调上下、贯通内外的重要作用。
    “膂”,本意是指脊梁骨,亦泛指脊梁、背部。背部为阳,乃人体阳气输注之处。阳气具有温煦、推动、防御等重要功能。而脊梁骨作为人体的支柱,承载着身体的重量,与人体的运动、支撑功能密切相关。因此,“膂”字不仅点明了穴位所在的部位,更暗示了其与人体阳气运行以及脊柱功能的联系。
    “俞”字,在中医穴位命名中常见,具有输注、转输之意。表明中膂俞是人体气血、精气输注和转输的重要部位。
    综合“中膂俞”这一穴名,我们可以理解为:位于身体中部的与脊梁相关的气血输注之处。
    那么,为何中膂俞能够治疗其所主的病症呢?
    首先,从中医经络学说的角度来看,中膂俞所属的经络与脏腑相互关联。通过刺激中膂俞,可以调节所属经络的气血运行,从而影响相关脏腑的功能。
    例如,若经络气血不畅,可能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出现诸如腰痛、腹泻、尿频等病症。而刺激中膂俞,疏通经络气血,有助于恢复脏腑的正常功能,从而缓解这些病症。
    其次,由于其位于脊背部位,与脊柱密切相关。中医认为,脊柱是督脉循行之所,督脉为“阳脉之海”,主一身之阳气。中膂俞通过调节脊柱周围的气血,能够振奋阳气,增强人体的抵抗力和自愈能力。对于因阳气不足所致的虚寒性病症,如畏寒、肢冷、乏力等,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再者,中膂俞对于腰部病症的治疗具有显着效果。腰部乃人体运动的关键部位,承载着身体的重量。长期劳累、姿势不当或外感风寒湿邪等因素,容易导致腰部气血瘀滞、经络痹阻,出现腰痛、腰酸等症状。中膂俞位于腰部附近,刺激该穴位能够直接疏通腰部的气血经络,缓解疼痛和不适。
    此外,中膂俞还对一些泌尿系统病症有一定的疗效。中医认为,肾主水,司二便。腰部与肾密切相关,中膂俞通过调节腰部的气血,间接影响肾脏的功能,从而改善尿频、尿急、遗尿等泌尿系统病症。
    总之,中膂俞穴名的含义反映了其在人体中的重要位置和作用。通过对其穴名的深入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其治疗病症的原理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