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脑空穴
作者:可乐小新   十四经穴最新章节     
    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清晨,我跟着年轻的太爷爷走在前往南阳的路上。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地面,形成一片片光斑。
    走着走着,忽然听到路边传来一阵痛苦的呻吟声。太爷爷和我闻声望去,只见一位路人蹲在路边,双手紧紧抱住头部,脸色苍白,神情极为痛苦。
    太爷爷赶忙上前询问,路人吃力地说道:“我这头啊,就像有块大石头压着,沉重得厉害,已经好几天了,感觉脑袋都要炸开了,实在是难受极了。”
    太爷爷仔细观察了路人的面色和脉象,又询问了一些其他症状,心中已有了判断。太爷爷对他说:“你这是气血瘀滞,经络不通,导致脑部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说罢,太爷爷决定为他针刺脑空穴来缓解痛苦。太爷爷让路人坐在路边的大石头上,然后开始定位脑空穴。脑空穴位于枕外隆凸的上缘外侧,头正中线旁开 2.25 寸,平脑户穴。
    太爷爷取出随身携带的银针,准确地刺入脑空穴。随着银针的捻转提插,路人渐渐放松了紧皱的眉头,脸上的痛苦之色也有所减轻。
    大约过了一刻钟,太爷爷起针。路人惊喜地说道:“哎呀,这神奇的一针下去,我感觉头上那石头般的重压感减轻了许多,真是太感谢您了!”
    太爷爷微笑着说:“你先别高兴得太早,回去之后还需注意休息,不可过度劳累,也莫要再让风邪入侵。我再给你开个调理的方子,服上几剂,方能巩固疗效。”
    路人连连点头,千恩万谢地离开了。我看着太爷爷,心中充满了敬佩,也更加坚定了学习中医的决心。
    阳光依旧温暖地洒在我们身上,我们继续踏上了前往南阳的路程。
    听太爷爷给我讲“脑”,清晰无误地指向了人体最为关键的颅脑与脑髓。在博大精深的中医理论体系里,脑被尊崇为髓海,是主宰人类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以及感知能力的核心中枢。
    “空”,此字蕴含着多重妙义,既代表着空灵、虚空,又寓意着通畅无阻、开阔豁达。它所象征的并非空洞无物,而是一种灵动鲜活、充满生机的开放状态,仿佛为气血的运行开辟了一片广袤无垠的自由天地。
    当“脑”与“空”相互融合,脑空穴便幻化为颅脑之中的一条空灵通道,气血得以在其中自由穿梭、奔腾不息,神明亦能在此获得宁静与安谧。
    从气血运行的微观视角审视,脑空穴恰似颅脑气血循环系统中一座至关重要的枢纽。气血宛如滔滔江河之水,在经络的脉络中潺潺流淌。而脑空穴恰如那宽阔深邃、波澜不惊的河道,为气血的顺畅运行营造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一旦气血出现瘀滞,犹如河道被顽石阻塞,便会引发头痛、眩晕等诸般病症。
    此刻,脑空穴充分发挥其“空”之特性,以雷霆万钧之势疏通瘀阻,为气血开辟出一条康庄大道,使其重新恢复畅行无阻的态势,将脑部的瘀滞彻底清空,进而有效缓解头痛之苦。
    在眩晕病症的治疗过程中,脑空穴的“空”更彰显出精妙绝伦的平衡与调节之能。当人体内部阴阳失衡,肝阳如脱缰野马般上亢,或者气血因亏虚而萎靡不振,致使脑部气血陷入混乱无序的状态,眩晕之感便油然而生。此时,刺激脑空穴,犹如一位睿智的指挥家,巧妙地调节气血的升降起伏,使脑部气血逐步回归平衡与空灵的理想状态,如同拨云见日般消除令人困扰的眩晕。
    对于颈项强痛这一顽疾,脑空穴的“空”则意味着松解和舒缓。长期的身心劳累,抑或不当的姿势习惯,皆可导致颈部经络气血凝滞不前,肌肉如同紧绷的弓弦。脑空穴凭借其卓越的疏通经络之功效,为颈部气血营造出空灵澄澈的流通环境,如春风化雨般松解拘挛,如和煦暖阳般舒缓疼痛,使颈部重新恢复灵活与舒适。
    耳鸣、目痛等病症的发生,往往与肝肾的气血不足、经络的气血不畅密切相关。脑空穴的“空”性恰似一把神奇的钥匙,能够引导气血如潺潺溪流般上达耳目,滋养窍道,将耳部和眼部的气血障碍逐一清空,使其功能得以恢复如初,从而显着减轻耳鸣的嗡嗡作响和目痛的灼灼热感。
    总而言之,脑空穴的名称不仅精准地揭示了其与颅脑的紧密关联,更通过“空”字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其在疏通、调节、平衡气血方面的非凡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