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百会穴
作者:可乐小新   十四经穴最新章节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却又略带闷热的夏日,我跟着年轻的太爷爷一同走在前往南阳的路上。天空湛蓝如宝石,白云悠悠,偶有微风拂过,带来一丝短暂的清凉。
    我们正走着,忽然听到前方传来一阵痛苦的呻吟声。循声望去,只见路边坐着一个面容憔悴的路人,正用双手紧紧捂着头部,一脸的痛苦与无奈。
    太爷爷赶忙上前询问,那路人有气无力地说道:“我这头疼的毛病已经折磨我许久了,最近更是愈发严重,发作起来像是有千万只虫子在脑子里啃咬,又像是被重锤不停地敲击,实在是苦不堪言呐!”
    太爷爷仔细观察了他的症状,略作思索后说道:“莫急,让我来看看能否帮你缓解。”
    说罢,太爷爷便决定为他针刺百会穴。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心,可以通过两耳尖直上连线中点来定位。
    只见太爷爷从随身的布囊中取出银针,神情专注而沉稳。他让那路人坐直身子,放松心情,而后精准地将银针扎入百会穴。
    随着银针的刺入,那路人先是微微一震,随后脸上的痛苦之色竟渐渐舒缓。过了片刻,他长舒一口气,说道:“哎呀,神奇啊,这疼痛竟减轻了许多!”
    太爷爷微微一笑,缓缓拔出银针,说道:“这几日还需多加休息,莫要过度劳累。”
    路人感激涕零,连连道谢。我在一旁看着,心中对太爷爷的医术更是充满了敬佩。
    继续前行的路上,我好奇地问太爷爷:“为何这百会穴如此神奇?”太爷爷耐心地解释道:“百会穴乃是诸阳之会,能调节全身之阳气,疏通经络,自然对这头部的病症有良效。”
    那一天,这段经历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
    太爷爷告诉我,这百会穴,乃人体重要穴位之一,其名承载着深厚的中医智慧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百”,众多之意;“会”,交会也。顾名思义,百会穴乃是诸多经脉气血会聚之处,具有调节全身气血、阴阳平衡的重要作用。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百”象征着圆满、完整和无穷无尽。百会之“百”,不仅表示众多经脉在此交会,更蕴含着其对人体健康全方位的影响和调节能力。而“会”字,除了交会之意,还可理解为汇聚、融合。这种汇聚不仅是气血的汇聚,更是天地之气、人体精气神的融合。
    从中医经络学的角度来看,百会穴位于巅顶,归属督脉。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阳经。百会穴作为督脉上的要穴,又处于人体最高位置,其阳气充盛,能升提阳气、醒脑开窍。当人体阳气不足,出现精神萎靡、头晕目眩、嗜睡,器官下垂,等症状时,刺激百会穴可振奋阳气,使清阳上升,从而缓解诸般不适。
    “百会”之“百”,也象征着其广泛的联系和作用。人体周身经脉气血皆上会于头,而百会穴恰处于头部之巅,犹如众脉交汇的枢纽。正因如此,它能够调节全身气血的运行。气血不畅可导致多种病症,如头痛、中风偏瘫等。通过刺激百会穴,可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改善气血瘀滞的状况。
    再者,中医认为“脑为髓海”,而百会穴临近脑部。髓海空虚则会出现健忘、耳鸣、痴呆等症状。百会穴能填精益髓,充实脑髓,从而对上述病症发挥治疗作用,而且百会穴对于脑部的疾病,都有着辅助治疗的作用。
    此外,“会”字还体现了其汇聚、整合的功能。人体的精气神在此会聚,若心神失养,出现失眠、多梦、惊悸等症状,百会穴可起到安神定志的效果,使心神安宁,精神内守。
    后来我从晚清时期回到了现代以后,在临床应用中,百会穴的功效更是得到了广泛的验证。对于中气下陷所致的脱肛、子宫脱垂等病症,百会穴的升提阳气的作用。对于高血压患者,适当刺激百会穴有助于调节血压,缓解头晕头痛等症状。在中风后遗症的康复治疗中,百会穴常与其他穴位配合,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
    总的来说,百会穴之名不仅描绘了其在人体经络穴位中的重要地位,更揭示了其治疗多种病症的内在原理。其通过升阳举陷、调和气血、填精益髓、安神定志、调节情志等作用,为中医临床治疗诸多疾病提供了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