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功地解决掉泰西封城外那些苟延残喘的安息士卒之后,疲惫不堪的秦军终于迎来了短暂的喘息之机。
然而,作为主将的刘胥却丝毫不敢松懈,因为他深知前方等待着他们的将会是一场更为艰难的战斗。此刻,他正坐在营帐之中,凝视着那张由斥候精心绘制而成的泰西封城池防御图,眉头紧锁,陷入了沉思。
这张地图上密密麻麻地标示着无数座宛如城堡般的建筑,它们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整座城市的周边地区。这些坚固的工事犹如一道道铜墙铁壁,不仅给秦军的围城行动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而且还使得城中与城外之间能够保持畅通无阻的联系。
再看看那高耸入云的外郭城墙,其高度丝毫不逊色于其他普通城池。更糟糕的是,它竟然坐落在底格里斯河的左岸,敌人巧妙地引河水入内,修筑起了一条宽阔深邃的护城河。如此一来,本就固若金汤的泰西封城更是如同被披上了一层坚不可摧的铠甲,让人望而生畏。
此外,城内大量的空白土地足以种植农作物,以满足部分居民的粮食供应。再加上充足的物资储备以及数量庞大的牛羊牲畜,很显然,如果选择围攻这座城池,必然会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刘胥决定采取一种稳健的策略:让精锐的先登军充分发挥他们所擅长的攻城技术优势,运用各种先进的攻城器械,如投石机、弩车等等,逐步摧毁城外那些顽固的堡垒群落。
这样做既能有效地压缩安息军队的活动空间,削弱他们的战斗力,同时也能切断他们与外界的沟通渠道,为最终攻克泰西封城创造有利条件。
而且,他还派遣了大量的奴隶士兵,趁着冬季河水枯竭之际,巧妙地改变了连接护城河的河道走向。与此同时,他下令让杨仁调配一部分技艺精湛的工匠,在河岸精心打造适用于内河航行的小型战船。不仅如此,他还组织人员对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水文特征展开全面而细致的搜集工作。
向朝廷发出调遣都水官的指令已然下达,只待这些官员抵达之后,便可以接手这两条河流的管理权力。通过进一步完善水运条件,努力将秦军的后勤运输方式尽可能转变为水运模式,从而实现节省开支的目标。
他向全军下达了明确指令:秦军的核心力量首先要全力攻占巴比伦地区,并且务必彻底肃清泰西封周边区域。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将安息人紧紧围困在这座规模宏大的城市里,让他们无路可逃、深陷绝境。
待一切部署皆按部就班地顺利完成后,刘胥的内心深处开始涌动起对那个传闻中的神秘且宏伟壮丽的空中花园的无尽遐想。于是,他毅然决定亲率大军直奔巴比伦,亲身前往战场第一线,以便直接监督当地秦军的攻城战况。
然而,由于此前绝大部分主力部队已经被派遣至泰西封城外去抵御狄奥多特二世的进攻,所以此刻负责攻打巴比伦的主力军基本上是由王高的卫所兵和那些仆从军奴兵组成。
这些士兵们在缺乏足够攻城器械的情况下,面对着这座罕见的大城,前进的步伐显得异常艰难。直到刘胥抵达之时,他们也仅仅只是勉强将护城河填平而已。
这座饱经风霜、历史悠久的城市,自安息人定都泰西封以来,便逐步走向衰落。尽管它仍然算得上一座规模宏大的城市,但由于丧失了作为政治中心的重要地位,往昔的辉煌已不复存在,如今处处都透露出岁月的沧桑痕迹。
负责戍守此地的安息士卒大多来自二线或三线部队,其战斗力与位于泰西封的精锐之师相比,实在是相去甚远。然而即便如此,这座能够容纳十万人口的坚固城池依然固若金汤,难以被攻破。而负责指挥作战的王高将军本身并不擅长攻坚之战,否则此前他也不至于久攻安条克城不下。
就在此时,秦王率领着一部分精锐部队的到来,无疑给驻守在此处的秦军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尤其是正在为如何攻打巴比伦而倍感焦虑的王高,更是欣喜若狂,因为他终于可以摆脱这个令他棘手不已的难题,将这颗“烫手山芋”转交出去了。
值得注意的是,这座城中的安息士兵数量其实并不算多,大约只有五六万人左右。真正令人感到头疼的问题在于,此前安息军采取了坚壁清野的策略,将周边区域大量的百姓带入了城内。原本设计可容纳十万人的城市,此刻却拥挤着二三十万民众,使得整个局势变得异常复杂和艰难。
这些失去生计来源的安息百姓们在城中无所事事,生活陷入困境。为了谋求生存之道,众多青壮年纷纷选择加入军队,这使得守城的士兵数量得以持续增加,兵力得到了充足的补给。
深知此地局势严峻,此次刘胥特意率领射声军前来。要知道,射声军和先登军可是秦国最为擅长攻城作战的两支部队。其中,先登军以其卓越的攀爬城池和夺取城楼的能力而闻名;而射声军则凭借着多样化的远程攻击手段称雄战场。此外,与刘胥一同抵达的还有那些被拆解成零部件的抛石机和投石车等重型武器装备。
待到射声军成功地将这些器械重新组装完毕,并对巴比伦那坚固高耸的城墙展开猛烈轰击之后,随后发起直接进攻的士兵所承受的伤亡将会大幅降低。
与此同时,刚刚完成填平护城河任务的仆从军以及奴兵们,接下来也无需再冒着生命危险去强行攻城。毕竟,尽管秦国对待他们犹如草芥,但毫无意义的伤亡不仅无法发挥任何实际作用,反而可能会挫伤其他军队的斗志和士气。
接下来,他们肩负起一项重要任务——全力协助射声军完成各类攻城器械的组装工作。这不仅需要他们具备精湛的技艺和默契配合,更需要对每一个细节都精益求精。
首先,他们深入山林,挥舞着斧头,砍伐那些粗壮的树木。然后,运用巧妙的手法将木材加工成合适的形状,再精心打磨出一颗颗坚硬无比的石弹。与此同时,在城外一片开阔地带,一场大规模的建设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人们齐心协力,筑起一座座高耸的土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