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引荐人才
作者:熏悟空   冒名刘辩:三兴炎汉最新章节     
    “道长有此胸襟,我倒也希望道长长生成仙了,这样也可庇护我大汉国运昌隆,百姓丰衣足食。”边柳缓缓说道。
    左慈连忙作揖。
    这时候,边柳继续说道:“既然道长有此真心,我也就不与道长客气了。道长学究天人,游历丰富,门人子弟定然无数,结识有识之士更是不少,如今本帅正值用人之际,不如道长书信一封,将他们都请上山来。”
    “此小事尓!”左慈连忙表示,但随即又有些警惕,因为黄巾之后,官吏对道人都有些警惕,尤其是传道之事,“不知道大帅准备如何任用他们?”
    对于左慈,边柳虽然一直表现的不以为意,但事实上,他已经垂涎很久了。
    眼下,只要是个识文断字,能说会道的,都是山上不可或缺的人才,更别说左慈这种熟读经书,略通天文地理,还善于蛊惑人心的人。
    包括之前,他让左慈去见孙坚,传递的那句谶语——穷寇莫追,逢山莫入。遇黄而止,遇祖而终。他真的是说给孙坚听的吗?孙坚要是信了,然后没死,只会觉得天子故弄玄虚;要是死了,更不会感激天子了。
    边柳其实就是说给左慈听的。用孙坚的死在左慈心中,给自己铺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能预料到一个人的死亡并不离奇,但是如何死,死于哪里,死于何人之手,这些都一一对应上,就不能不让人怀疑有神秘的力量了。
    左慈今日的表现,也证明边柳的举动起到了效果。
    但对于如今的左慈,边柳还不能深信。
    倒不是说左慈不忠心,像左慈这般活了至少半百岁月的人,早已看透了世间权力欲望,他们是不会忠诚于某个人的。更何况左慈这种矢志长生的人,是不会忠诚于一个世俗君王的。
    边柳招揽左慈的门人子弟,就是想捆绑对方,毕竟信道之人中,大半是为了活着,剩下中的大半又是为了换种方式挤身官场,只有极少部分是真的信道信长生。
    当左慈有诸多门人子弟在边柳麾下为官时,他有一天或许会离去,但轻易不会做出伤害自己的事。
    至于,传道——
    边柳也认真考虑过这个问题。
    历史给我们的教训就是人类总是会在一条错误的道路上撞个头破血流,然后换个方向,矫枉过正,继续撞下去。
    从五斗米道,到天师道,正一教,全真教……
    宗教的问题,哪怕到了两千年后,也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
    边柳的目标是千古一帝,呃,至少也得百古吧?
    可这也是封建帝王,是不会放过宗教这种利器的。
    既然如此,总不能放着自家的道士不用,去用外来的和尚吧?
    如果左慈接下来和他合作的愉快,边柳不介意提前引导“道家”向“道教”转化。
    毕竟左慈郑隐葛洪这一脉的道家理念,就是引人向善,修行功德。
    只要他们的教义尊奉君王在上,遵纪守法即可。
    当然,边柳也不想弄个国教出来,荷花白藕青荷叶,该分家时还是得分家!
    想到这,边柳不禁怀疑,《封神演义》是不是就是在隐射帝王觉得道家一家独大太过危险,所以有心将其拆分,还引入和尚与之争斗呢?
    ……
    “道长门人子弟,惠及世人众多。其中有心仕途者,可先委任田粮吏;若有一技之长者,可为医为匠;若是一心向道,也可帮本帅安抚人心,劝山民行善。容本帅想想——”
    边柳思考了一会再说道:“这其中前两者,以后归大帅府直接统领,至于第三者,我想请道长担任大禹庙庙祝,亲自指导他们如何?”
    “多谢大帅!”
    凡是朝廷委任的庙祝,都是有俸禄的,一般在三百石,少府麾下还有祠祀令,专门管理这些小祠祀。
    对于左慈来说,自然看不上这点俸禄,不过天子亲封的庙祝,他以后无论面对什么人,都不用自称“野道士”了。
    “另外,我听说道长医术过人,不知肯否收徒授艺?山中百姓数万,若能多一精通医术之人,也可减少百姓死于疾病。”
    “老道,啊不,臣自无不可, 只是医术易学难精——”
    “本帅也没有让你一下子就培养出一批国手大师出来,只要能为百姓治疗一些常见病疾,减少其痛苦就够了。你看看,这是本帅近日写就了一些山民饮食安全管理条例,水源管理条例,还有这本,是本帅写下的病历条理范本,本帅不通医术,但也知道,探病之法不过‘望闻问切’,若有患病之人治疗时,将其眼耳口鼻舌、脉象、手足细节一一记录,治愈成功后,便可形成范本,依次为积累,便可为造福后世,形成有迹可循,有法可知,道长认为然否?”
    左慈接过一看,如果按照大帅所规划的那般如实记录病历,那每一份治愈成功的病历几乎就可以相当是一张药方。
    一个医者一生治愈不过千人万人,可一张药方传扬出去,那造福的可是千秋万世。
    这得是多大一份功德。
    “大帅初衷自然是极好的,可是此事对医者的考验颇大,而且更是费时费力,也颇耗物资,单是记录的竹简,便不可计数。”
    “所以,此事我只是提个预案,真正运作还要缓而耗之,古有神农尝百草,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大帅所言甚是,大帅所写的这份行医规范,让臣想起一个人。”
    “谁?”
    “南阳张机!臣游历四方,曾与其切磋医术,此人医术精湛,更为可敬的是,此人求道之心甚厚。方今天下大乱,凡战之后,必有瘟疫。时南阳多有庸医,医术不精,却惯会趁火打劫,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把脉抓药,随心所欲。张机为之不耻,他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素问》、《灵枢》、《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等古代医书熟记于心,臣游经南阳之时,他听说我沿途常为百姓治病,便向臣询问患者症状以及治愈之法,所问内容,和大帅这份规章几近相同。”
    “此人可是姓张名机,字仲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