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眼前一黑,险些一头从后面栽过去。
若不是左丞相、右丞相二人素来不合,他倒要怀疑,这太师和左丞相是不是因选秀一事,故意来找他的晦气,明知他的银子要修建皇陵和佛塔,还装作不知情的模样,一个劲儿的掏空国库。
“右丞相,朕今日有些累了,若有事,不妨等到后日在奏吧。”
皇帝摆了摆手,一脸疲倦的准备退场了。
可就在此时,右丞相“扑通!”一声,重重的跪下,膝盖骨在接触到地板时发出的巨大动静,把所有人都吓了一跳。
“右相,你这是在做什么???”皇帝忍着满心的怒气和怨言,装作关怀的模样问了句。
只以为右丞相又要同往常般,找那些无关紧要的芝麻事,弹劾左丞相......
当然了,对于这些弹劾,他都是糊弄带过,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他每每都觉着此人小题大做,听得甚是不耐烦......
但忽然间,皇帝看了左丞相一眼,心念一动......即便在疲倦也不着急退朝,谁让左丞相让他在众臣子面前下不来台,还非要逼迫他发放军饷。
正好,右相弹劾左相,他今日不妨利用这个机会,给左丞相一些敲打,让他日后收敛些。
想到这里,皇帝微微抬了抬手,语气凝重,“丞相快快起来,有何要事,有何委屈,只管同朕道来,朕定会为你做主的。”
可让人意料不到的是,右丞相并没有起身,也并没有弹劾左丞相,而是冲着皇帝磕了三个响头,声音郎朗。
“陛下,您可知,近来京城风波四起,谣言不断???”
皇帝皱了皱眉头,他一天到晚待在宫中,又怎么能知道?
“哦?是何谣言???”
说到此处时,众大臣不由得对视了一眼,心想这右丞相可真有胆啊,居然敢在朝堂上说起此事,那不是触皇帝的霉头吗?
“陛下,谣言有关于选秀一事,京城街头的百姓都在谣传,陛下为了一己之私,将选秀帖送到了几位臣子家中,逼迫着他们的女儿进宫选秀!!!”
皇帝本还想着治左丞相什么罪,嘴角一直勾着,可听到右丞相的话后,他脸色一僵,瞬间勃然大怒。
“放肆!!!”
众臣子急忙跪下,“陛下息怒!!!”
但这一句息怒,并不代表此事就算完了,这只是一个开端!!!
那被皇帝祸害过女儿的臣子,纷纷勇敢发言。
“陛下,无风不起波浪,谣言也并非空穴来风,还请陛下取消选秀,平息流言蜚语,平息百姓之怒!!!”
“平息百姓之怒!”这句话有些含义,某大臣这般说,是代表着百姓已经对当朝皇帝有所怨言,有所不满!!!
可皇帝压根没有听进去,一甩衣袖,面带怒意,
“荒唐,选秀文书已经下发各个州县,如今,你让朕取消选秀,那让那些天南海北准备进宫的秀女怎么办?莫非让她们回去???”
众人:“......”这是什么不值得一提的理由,合着陛下还想给全部秀女一个温馨的家啊?
但这还不算奇葩的,只听皇帝又说道:“再者,朕一直忙于国事,根本无心选秀,但这是华娘娘和皇后决定的事,你们要让朕辜负皇后和华娘娘的一片心意吗?”
众人:“......”拿女人说事儿?这理由还不如上一个,不想辜负皇后娘娘,又怎么会将自己年幼无威胁的皇子分到岭南,还封了个“庸王!”说什么希望嫡子一辈子能平安无忧,那怎么不干脆封个“平安王?”
大臣们以前只觉着陛下勤政爱民,虽然政绩一般,但好歹兢兢业业,可如今......谎言被戳破的瞬间,只留下满心的无奈和悲愤。
为首的几位大臣对视一眼,彼此的目光中,好像在说:“看吧,又开始装了!”
右丞心底冷笑一声,他虽然不待见左丞,巴不得他的女儿被陛下霍霍......但,他的女儿呢?他的女儿十四进宫,二十岁死在宫中,陛下对他的女儿不闻不问,甚至人死了都没有一句关怀的话。
本以为,是皇后逼迫他的女儿进宫为妃,导致他这些年一直暗中给皇后和三皇子使绊子,但今日早晨,右相听到了京城里的谣言,这才发现,他怪错了人。
好在京城流言四起,他才可以凭借着流言一事,直面上奏!
其实没有右相,左相和太师等四位大人,也会在今日上奏说明此事,流言代表着民心,他们要借用流言尽力保下女儿。
右相看着皇帝虚伪的脸,心中满腔悲愤,虽然他动不了皇帝,但也可以恶心他一手,报夺女之仇!
“既然陛下这般说,想来是没有做过强逼秀女进宫一事......”
对,那是皇后做的,同他没关系,皇帝正要点头,却突然听见右相又说道:
“那老臣怎么听说,左相、太师等四位老臣,收到了宫中发出的秀帖,帖子上还指名道姓的写上了四位才女的名字!”
若皇帝只是想拉拢四位权臣,大可以放一份空白帖,让臣子自己选择入宫当妃的人......远房亲戚,或者是干女儿都可以!但这帖子上的名字......让他如何相信,陛下不是色欲熏心,故意为之?
右相这番犀利的话,不仅台上那位,就连臣子都快吃不消了。
皇帝握紧了拳头,气的都想一剑砍了右相,觉着右相是故意跟他找茬,但当着文武百官的面,他又不能发怒,毁了自己的清誉,想来想去,只能装作一脸不知情的模样,将一切过错推在皇后头上......
“哦???朕都不知,竟还有此事?”
“莫非是皇后......”
说到此处,他话音一顿,装作捶胸顿足,一脸惋惜的模样。
“罢了,皇后也是为朕着想,朕也不能怪他!”
“只是皇后旨意已下,朕不能......”
直到此时此刻,这皇帝还不肯放弃这四名女子。
那就别怪赵钱孙李四位大臣开始“口诛笔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