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8章 五代—后周在经济领域的成就
作者:第一眼看的杨艳茹   中国古代历史史实梳理最新章节     
    五代时期的后周,在经济领域取得了显着的成就,这些成就既是当时历史条件与客观环境的产物,也离不开后周统治者及其团队的主观努力与智慧。
    以下将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对后周在经济领域的成就进行详细分析。
    一、客观背景与条件
    1. 社会动荡与恢复需求
    五代时期,中国处于军阀割据、战乱频仍的状态,社会经济遭受了严重破坏。
    然而,这种动荡也催生了恢复经济、发展生产的迫切需求。
    后周作为五代的最后一个朝代,面临着重建经济秩序、恢复生产生活的艰巨任务。
    2. 人口流动与劳动力资源
    战乱导致人口大规模流动,为后周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这些劳动力资源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领域得到了充分利用,推动了后周经济的快速恢复和发展。
    3. 自然资源与地理优势
    后周地处中原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地理条件。
    这些条件为后周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例如,中原地区的肥沃土地有利于农业生产;
    而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则促进了商业贸易的繁荣。
    二、主观努力与成就
    1. 农业政策的实施
    (1)减轻农民负担
    后周统治者为了恢复农业生产,采取了一系列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
    例如,后周太祖郭威于952年直接将兵屯的营田赐给佃户,以提升税收;
    同时废除后梁太祖朱温实行的“牛租”,使农民免除牛死租存的负担。
    这些措施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兴修水利
    后周政府还注重兴修水利设施,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例如,在江南地区修筑堤坝、疏浚河道;
    在北方地区则推广灌溉技术、改良土壤等。
    这些措施有效地提高了农业产量和土地利用率。
    (3)鼓励垦荒
    为了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后周政府鼓励农民开垦荒地。
    例如,广顺三年(953年)规定:“以天下系官庄田仅万计,悉以分赐见佃户充永业。”这一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开垦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2. 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
    (1)手工业的恢复与发展
    后周时期,手工业得到了显着恢复和发展。纺织、造纸、制茶、晒煮盐等手工业部门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特别是纺织业和造纸业的发展尤为突出。
    例如,后周时期出现了大规模的官营纺织厂和造纸厂;同时民间手工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
    (2)商业贸易的繁荣
    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恢复和发展,商业贸易也逐渐繁荣起来。
    后周政府注重商业贸易的发展,采取了多项措施促进商品流通。
    例如,建立市场、规范交易行为、加强商税管理等。这些措施有效地促进了商业贸易的繁荣和发展。同时,后周还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往来,进一步扩大了商业贸易的范围和规模。
    (3)货币与金融的发展
    后周时期还出现了货币与金融的初步发展。
    随着商业贸易的繁荣和发展,货币流通量逐渐增加;同时金融机构也逐渐兴起和发展起来。
    例如,出现了专门经营货币兑换和借贷业务的金融机构——钱庄等。这些金融机构的出现和发展为商业贸易提供了更加便捷和高效的金融服务。
    三、主客观结合的分析
    1. 客观条件与主观努力的相互作用
    后周在经济领域的成就既离不开当时历史条件的客观影响;
    也离不开后周统治者及其团队的主观努力和智慧。
    客观条件为后周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基础和条件;
    而主观努力则使得这些条件得以充分发挥和利用。
    例如,在农业政策的实施方面,后周政府根据当时的社会现实和农民需求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在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方面则注重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等。这些措施有效地促进了后周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 历史意义与影响
    后周在经济领域的成就不仅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也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它为后来的北宋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同时也为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例如,在农业政策的实施方面注重减轻农民负担、兴修水利等;在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方面注重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等。这些经验和启示对于后世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