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杨丽雅不计报酬翻建敬老院
作者:淳子5557   那情好难最新章节     
    且说敬老院孤寡老人,虽暂时安置于海坝村,暂借私人刚建的房子里;但毕竟只是暂借,敬老院的房子,被郭亮这样,一来必建无疑了。
    那天借房,郭亮正和江老板协商时,江老板中途接了一个神秘的电话,这电话正是县委王志明书记打来的;
    当时,凌友明镇长一看,郭亮正和江老板协商着借房的事情,心想,何不趁这机会,出去打电话,和上面的人通报一下,也好弄清楚究竟是怎么回事;于是凌友明就出去,打了一个神秘人的电话。也有可能那个神秘人,又打了王志明书记的电话。
    王书记接到电话,得知郭亮去借房,于是立即给江老板打了电话。为了不把事态扩大,他指令江老板赶紧答应借房。
    这里面,王书记与镇长及江老板,千丝万缕的关系,暂且就不说了。
    房子也借到了,孤寡老人也安全的住进去了,可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啊。
    王书记苦思着,如何再建敬老院的房子;思索了片刻,他一拍自己的脑袋瓜,自言自语道:我也是被郭亮搞糊涂了,这不就有现成的地方,和现成的建筑施工队嘛。
    为何不把老的敬老院推倒重建呢。
    再说房子已破烂不堪,推倒重建,这本来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嘛。
    于是,他在杨丽雅邀约的晚宴结束时,约了杨丽雅,今天下午两点来他的办公室。
    杨丽雅如约,下午两点钟,准时来到了县委大楼,书记的办公室。
    书记,您特地约我来,是有什么吩咐吗?杨丽雅温文尔雅道。
    姜秘书为杨丽雅泡好茶,交于杨丽雅的手上,便顺手关门退了出去。王书记捧着自己的茶杯,与杨丽雅并排坐在单人沙发上。
    杨总,找你来肯定是有事求你啊!
    书记喝了一口茶继续道:这事既是帮我,也是给你一个做公益的机会。
    我们企业家,也不是总考虑经商赚钱,有时也要考虑做做公益事业不是,这样更可以打造自己的企业名声嘛!所以这个公益事情,我想请杨总你来做。
    杨丽雅沉思片刻,用温婉的口吻说道:书记,什么公益事情?如果是为需要帮助的人做好事,我杨丽雅也是在所不惜的。
    杨丽雅之所以这么说,是她知道,既然王书记已经找了她,她就是不太好拒绝的;
    既然不太好拒绝,何不爽快点答应,从而表示自己的心意。何况为了拔养猪场那个钉子户,王书记想尽了办法帮了自己!
    好,既然杨总这么快人快语,那我也就直接说了。
    就在你那海景花园地块,两年前就开始动手拆迁了,当时有一家住着三十几人的敬老院,也在拆迁范围里被拆除了;
    但由于当时,没有空余房子安置这些孤寡老人,只能让他们与另外一个村的敬老院合并。
    可怜呐,三个老人挤在一个不到十平方的房子里,而且这个敬老院的房子,已经岌岌可危,破烂不堪了。
    这不,前几天墙体倒塌,还压伤了老人,现在还住在医院里呢。
    为了防患于未然,便暂借了私人的厂房,把那些孤寡老人先搬迁了过去暂住;
    要知道如若房子倒塌,出了人命,那可是不得了的事情,我这个父母官,对信任我的人民就不好交代了啊。这不,可不就想到杨总你来帮帮我嘛!
    杨丽雅也没有迟疑,问道:书记,您说,我怎么帮您?
    王书记道:我要请杨总把敬老院的房子盖起来,把原有敬老院破房子推掉重新盖;
    我大概算了一下要盖了三十间房,每间三十平方左右,并带有卫生间。老人嘛,夜晚上厕所,跑出去很不方便嘛。
    一共有七十四个孤寡老人,让他们三人住一间。盖前后两排。不要要求太高,比你们工地的工人暂住的生活用区房,好一点就行。也就是保证,十年二十年的不倒不塌就行。
    当王书记的话说到这里时,杨丽雅把建房的成本钱,也已大概算出来了;
    她果断答应道:好的,王书记,您的事就是我杨丽雅的事。我即刻就吩咐工程部,打图纸准备动工。争取早日交付使用,让孤寡老人能尽快搬回安居。
    王书记一听,杨丽雅这么爽快的答应了自己,心想:这女人不愧是商界的精英企业家,一个干事业的能人。
    既然答应了,就不能耽误时间,何况现在施工人员人数足够,于是杨丽雅便立即打了周延平的电话。
    正在海景花园工地的周延平,听着杨丽雅描述翻建敬老院房子的标准,心想,这房子的图纸还要费什么心,他在心里马上就把设计方案勾勒出来了,于是他喊来了工程部徐工。
    徐工不一会就从施工现场,来到了临时工程部。
    周延平道:徐工,这附近有个敬老院,因房子破旧不堪,要推倒重建,前后两排,平均每间三十平方左右,并带有卫生间,每排十五间;大概共九百平方左右。我现在和你去那边看一下,如何排布。
    徐工说,好。于是两人便开着车,来到了杨丽雅说的海坝村敬老院。
    两人走近一看,徐工说:这原有的不是三排房子吗,就按它原有的三排房子地形排布吧,两排长度里太长,宽度不够。
    周延平一看也是,于是和徐工说:好,就按三排规划出图纸。
    和徐工已经商量好了方案,那说干就干;这也是周延平一贯的行事作风;
    于是周延平拿起了电话,便通知了六个工人来推倒房子;第二天就正式动工,打起了房子的墙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