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欣看朱高炽眉头都皱到了一起,只端了一杯茶递过去,缓缓的说道:
“如果你不想得罪所有的人,那你正好得罪了所有的人。再说,白眼狼,永远养不熟的。”
“嗯,你说得对。”
朱高炽颔首。
他还是狭隘了。
在这点上,无论他爹,他娘,还是张欣,都比他有觉悟。
他十几岁的时候,总觉得皇祖父跟他爹,都太粗鲁。
他更认同文臣,也偏向文臣那边,觉得应该以文治国。
殊不知,人心啊,无论文武,都是越养越大。
~~~~
东厂缇骑默默出动,收集罪证的时候,朱棣已经到了浙江。
恰逢三千倭寇进犯浙江昌国卫。
朱棣没有下场,只在卫所观战。
昌国卫爵溪千户所守军英勇作战,击退倭寇,余寇往楚门千户所逃窜,备倭指挥佥事周荣率兵追击,倭寇大败,被杀及溺者难以数计。浙江都司将所缴获大量军械。
虽然昌国卫的驻守军队符合了朱棣想要的那种军队的模样,英勇作战,大败倭寇。
但朱棣的记仇小本本上还是又记了一笔。
写回来的信中,都有点无奈的意味:
【一年之中,先有辽东倭寇,再有浙东倭寇,倭寇从哪来来,在哪里登岸,速查!!!】
这事,还是交给了缇骑。
为了即将到来的杀戮。
朱高炽做了一点挣功德的事情,与杀人对应的,不外乎建庙。
刚刚出使过奴儿干的亦失哈被朱高炽又派了出去,在奴儿干建庙,立碑。
建寺庙的地方选在了奴儿干都司的所在地特林,寺庙供奉的是观音菩萨,名字叫永宁寺。
寺庙门口立永宁寺碑。
朱高炽连背面写什么都交代得一清二楚。
碑正面额题:“永宁寺记”,横写大字正书,竖刻正书:“敕修奴儿干永宁寺碑记。”
碑的正面要以汉字记载明朝建置奴儿干都司、兴建永宁寺和亦失哈等巡视该地区的经过。
碑的背面要镌刻着女真文和蒙古文,都是正面汉字碑记的摘译。
而碑阴的碑额是用蒙古文字书写,意为:“奴儿干永宁寺”。
碑的左右两侧,各刻有汉、蒙、藏、女真四体文的佛教“六字真言”,并附释音。
朱棣开了个好头,让贵州那边改土归流,那么奴儿干也是有这个可能的。
朱高炽提前配合做好文化普及跟这种汉人宗教的渲染。
永宁寺碑四体文的镌刻就是这种民族大融合的第一步。
亦失哈刚刚离京,朱高炽又接待了一位来自西藏的重量级的人物。
西藏黄教创始人宗喀巴派遣其弟子释迦也失进京朝见。
这位算是唯一一位真正由朱棣扶持起来的西藏宗教首领,朱棣一直很重视,朱高炽也就把这位来朝见的释迦也失封了一个“西天佛子大国师”的封号。
把人送走以后,朱高炽就事论事的跟张欣表扬了一下前元。
“有时候觉得想想,前元也是,干过实事的。就是,脑子还是不够。”
“打了天下也不管,随便下面大家乱造?”
张欣无法苟同。
“嗯,不然怎么我皇祖父那会有那么些人怀念前元呢,税钱给了,他们压根不管下面发生什么。士族最想要的就是这样的皇帝了。”
朱高炽管的事情越多,对怎么打理一个国家,就越觉得惶恐。
很多时候,一些诏令,政策颁发下去,他也不确定是不是合适,会不会有一天,就完全不适合了。
一直在摸着石头过河。
哪怕他看了那么多的史书,也并不能让他胸有成竹。
就像西藏这地界发生的事情。
他都搞不懂,这些西藏的土司到底是怎么让西藏的老百姓都一心向着他们的。
他听出使过西藏的使臣回来说,当地大部分藏民其实都是奴隶,不能称为百姓。
用天灵盖做手鼓,怎么想出来的。
简直就是茹毛饮血。
“你干嘛老想着别人要什么样的皇帝?无论做什么,问心无愧就好。”
张欣没想过朱高炽也有这样纠结的时候。
“前元只封了一个派别,皇祖父可是多封众建,因俗以治,其实这招也是挺损的。”
“那有什么,分而治之呗。当初皇祖父建朝,这江南的人不是也老大不乐意么,现在每天海贸的钱挣着,皇商做着,哪里有空不满。”
张欣一撇嘴。
时移世易。
不同的时期就是有不一样的招数。
前元,也算是起了个好头吧。
藏区的这些有名有姓,这教那教的首领和尚都必须要经过中原王朝的册封才具备统治合法性。
被蒙古人杀怕了,到了能把蒙古人干趴下的皇祖父这里,他们也老老实实的朝见请封。
前元只封一个教派,明朝则对各派都加以分封,还加了一条,当地重要官员,也必须经过朝廷册封和批准:
前后一共封了三大法王、五大教王。
三大法王——大宝法王﹑大乘法王﹑大慈法王。
五大教王——阐化王、赞善王、护教王、辅教王、阐教王。
在洪武八年,朝廷就完成了整个藏区的招抚。
地区的政、教、军、驿、商等各级首领和官吏,一律由朝廷任免。
这次来朝的黄教,是近些年才新兴起来的。
现在整个藏区是四教鼎力——宁玛派(红教)、萨迦派(花教)、噶举派(白教)与格鲁派(黄教)。
黄教宗喀巴在永乐二年就派了他的弟子主动过来朝见,公爹给钱给粮,把他扶了起来。
如果没记错的话,宣德年间,这次过来朝见的这位释迦也失又来了一趟,当时黄教的发展相当不错。
这辈子也不知道有没有机会提前收入囊中。
虽然说,藏区并没有什么太值得出手的东西,但这个地方的存在就是天然的屏障。
【小科普:按黄教的宗教习惯,在宗喀巴死后,其两大弟子世世转生,称“呼毕勒罕”(藏语为化身之意),承传其衣钵。这两个弟子,就是后来的达-lai-喇-嘛和ban-禅-额-er-德-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