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定下计策
作者:落笔只为生花   三国先弄个不死之身再开局最新章节     
    众人在一起又集思广益,分析了各种情况。
    当众人都觉得此计可行的时候,张飞又提出了异议。
    “我听公瑾之前所言,其第一策便是防火烧山,这第二策不过是换成了陆逊放火,对于靠山生活的百姓来说,没有什么不同,我实在不知为何我们放火就不行,陆逊放火就又行了。”
    听到张飞还在死鸭子嘴硬,想要在言语找一点面子回去,诸葛亮呵呵一笑,道:
    “我军放火是为了防止陆逊设埋伏,自然是无法控制焚烧范围,一把火自然是要烧掉一座山。而陆逊放火不一样,其目的是为了烧掉驻扎在山谷的汉军,为了保护沿途放火的士卒,必然早就做好了大火隔离的准备。”
    话到此处,张飞终于服了。
    张飞暗暗发誓,以后但凡是碰到磨嘴皮的事情,他一定要把嘴巴闭好,若是一个不小心,话已经出口了,也不要想着从言语中找回面子。
    这面子是越找越少。
    再找下去就快无地自容了,现在大家都知道了自己的智商下限,实在难受的很。
    张飞的心理活动以及脑海中出现的一些不靠谱的画面感,众人自然是无从得知的,在看到张飞坐在边上没了声息,也就没有人在关注他。
    诸葛亮和周瑜等人又将计划捋了一遍,发现不再有遗漏,而主事的将帅们又都理解了战略意图后,开始着手布局。
    计策定了下来,诸葛亮开始点将。
    “张飞听令。”
    “末将在。”
    “令你带五千人马为先锋,在陆逊军前邀战,以惑对方。待大火起时,带领全军躲入避难所,等陆逊大军通过后,从后掩杀。”
    “得令。”
    “太史慈听令。”
    “末将在。”
    “令你带领五万人马,跟随在张飞后面,主要任务就是安营扎寨,安放草人和其他伪装。待到一切就绪后,暗中退出山谷,切记不可让陆逊的暗探发现端倪。退出山谷后,领本部兵马于预先安排好的地方埋伏,静等陆逊大军到来。”
    “得令。”
    “关羽何在?”
    “末将在。”
    “谷口的埋伏安排全部交给你了,可有把握?”
    “大都督放心,末将带领优势兵马,以无心算有心,若还不能斩杀陆逊,全歼吴军,请斩我头。”
    如此安排就绪。
    就在众将准备退出各自安排自己任务的时候,诸葛亮又出言提醒道:
    “我昨夜观天象,三十日后傍晚必有东南风,陆逊火烧之计定然是在这一日,各位切勿误了时辰。”
    “公瑾,战后打扫战场等琐事,就交给你了,我在后方准备庆功酒宴为何为庆功。”
    “至于会稽的孙权,一时半会跑不掉,只要陆逊除了,孙权的人头随时都能拿。”
    诸葛亮这结尾交代的三句话又把众人说的脑子不够用了。
    张飞等武将还好,反正大都督说什么就是什么,自己不折不扣的执行就行。
    可是周瑜听到这些却想到了很多。
    原来,大都督早就想到了这个计策,不然为何昨夜要夜观天象,预测东南风来临时间?
    现在不过是借他周瑜的嘴说出罢了。
    当然,诸葛亮也是为了把这献计的功劳让给他。
    能想到此计也没什么,这还在周瑜的可接受范围之内。
    最令周瑜感到诸葛亮神鬼莫测额是,对方居然可以预测到三十日后有东南风,而且还能准确的说出东南风是发生在傍晚。
    这哪里是人能做到的?
    若是三十日后,正如诸葛亮预测的那样,于傍晚时分风向掉头,刮起东南风,周瑜只怕会真的将诸葛亮当做神明供起来吧!
    而诸葛亮点完将之后,直接做起了甩手掌柜,自己跑到后方去准备庆功酒宴去了。
    这自信真是让周瑜这个自诩智计不输于人的人都感到汗颜。
    些许的自信,周瑜也常常如此,但绝做不到诸葛亮这样。
    想起这些,周瑜突然觉得自己之前的侃侃而谈变得有些可笑了。
    自己应该更加低调一些才是。
    看着周瑜站在那里怔怔的出神,诸葛亮用羽扇轻轻的拍了拍周瑜的后背。
    “公瑾勿需介怀,大汉朝堂之上,谋略不下于你我的绝不止一手之数,大司农徐庶、京北尹贾诩、中书令庞统、光禄勋大夫荀彧,还有那考工令刘烨、并州刺史黄权……哪一个拿出来都不逊色我等,慢慢就习惯了。”
    诸葛亮的一番话无疑将周瑜从牛角尖中惊醒了过来。
    是啊!
    自身所学之才是为了大汉天下,是为了报效朝堂,又不是为了与人一争长短。
    为国展示才华是大义,为个人而与人争长短是为私利。
    周瑜突然意识到,原来自己的格局又小了。
    意识到这些,周瑜如同明悟了一般。
    似乎以前看不到的东西,一下子全都看清了。
    “多谢大都督教诲。”
    周瑜对着诸葛亮深深鞠躬。
    这一躬是为了感谢诸葛亮为他打开了一扇通往更高境界的大门。
    自此之后,周公瑾将会发生质的提升。
    在梓坞山南山的陆逊此时有些心绪不宁。
    陆逊一个人坐在帅帐内再次将计划复盘了一遍,感觉每一步安排都没有任何漏洞,这才撑不住困意小睡了过去。
    连月来,陆逊太疲惫了。
    先是和关羽对峙在长江之畔,之后领着孙权的旨意一路往南,不到二十日,大军行了近两千里。
    再接着就是接下孙权的委托,在这千里梓坞山抵挡汉军主力。
    光是安排行军扎营等琐事就耗费了他陆逊不少的精力。
    还要苦思破敌之策。
    可怜的连一个商量的人都没有。
    手底下除了普通士卒外,能够撑起来的将校不超过十人,论起能出谋划策的谋士,一个都没有。
    陆逊也不过刚过二十的年轻人,随着刚开始在建邺时向孙权毛遂自荐时的锐气褪去,此时他心中只有无力和委屈。
    甚至。
    他都没有时间思考任何有关个人或者战争之外的事。
    比如。
    家族留在建邺的家人如何?
    要是梓坞山守不住他怎么办?
    是不是真的要为孙权战死沙场?
    现在陆逊的脑中只有两个字,那就是退敌,就好像陷入了棋局的厮杀中,已经完全看不到局外之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