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乐的事情也就只在那几天闹出了点波澜,在之后的日子便显得没那么重要了。
齐柠安又忙了起来,她不但想将药膳局做好,还想开更多的分店,甚至到别的州府。
顾青云笑她闲不住,齐柠安觉得顾青云说的不对,自己明明是想做一条咸鱼啊,而且这些事情也费不了多少事……吧……
顾青云哭笑不得,不过也由着她去做了,成亲前就说好的,以后要一直做自己喜欢的事的。
……
短短三年的时间,京都食肆就开遍了整个大琰朝,就连接壤乌邦的无极城也开了京都食肆。
京都府也被更多的人知道,甚至也因此来了很多外邦人。
齐柠安根据每个地方不同的口味特色,不断的融合着菜品,你可以在整个大陆所有有京都食肆的地方点到一模一样的菜,
不出几年的时间,京都食肆就是故乡的滋味这句话已经传遍了大陆。
不少外邦人甚至在体验了奶茶之后,只觉得这是天才的做法,还增加了茶叶的贩卖。
有好的牛乳的地方,不盛产茶叶。
而盛产茶叶的地方,又没有那么好的牛乳。
两相结合之下,齐柠安某种程度上也推动了交流和发展。
……
小姝娘五岁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古灵精怪的小丫头了,那双眼睛总是大大的,写满了真诚和无辜,可那张小嘴却总是语不惊人死不休。
她每日挂在嘴上的话就是,要拜徐半山伯伯为师,以后要一辈子坐在食肆里面讲故事那才好。
大家听后只觉得哭笑不得,哪个好人家的大家闺秀会喜欢说书的呢?
不过对于顾青云齐柠安而言,喜欢什么就去做什么就好了。
齐柠安甚至给姝娘子找了不少画画的老师,有讲故事的天分怎么可以不画画呢?这些年巷子里的画本子她都翻来覆去看了个遍,总觉得没什么新意了。
万一自己闺女就是下一个,画本子高手呢。
已经快80岁的长公主听后也觉得哭笑不得,自己这孙子和孙媳啊……
丹娘子这一年拥有了第二个弟弟,更是调皮的不得了,不过,她似乎为了打过家里的大郎,守着自己的阿爹将自己送到了军营里。
不过六七岁的年纪,那个红缨枪就打遍了京都府半数的小郎君。
人人都说她那叫巾帼不让须眉,倒是他们家大郎,整日里除了读书,写字,画画之外,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长公主更觉得无奈了,这更好了,性别都互换了。
齐柠安夫妻俩没有选择再生,齐柠安还是总端着她那避子汤喝,前几年还被京都府里的其他人闲话几句,说她没给顾青云留个后。
又说她说不能生的话,也不让自己夫君纳妾,简直是京都府有名的妒妇。
再加上顾青云哪也不去应酬,只要去应酬就说自家娘子在家里等着呢,齐柠安还因此得了个凶名。
直到这些话传到了齐柠安的耳朵里,原本并不凶悍的她,为此变得凶悍了。
她拎着顾青云的耳朵,问他,自己不让他去应酬吗?若是有喜欢的小娘子就抬回来纳妾呗。
顾青云吓得一动也不敢动,这谁敢说呀,自己温柔体贴的小娘子怎么一夜之间成了这样?
于是从那天开始,顾青云又在外面装起了不行,每日里要不说自己腰疼,要不说自家娘子厉害,反正再也没敢让自家娘子背负什么骂名。
哦,对了。
齐柠良和沈蓉蓉才是真厉害,不知是为何,沈蓉蓉似乎很不害怕生孩子这件事,这不过几年的功夫,除了双胞胎,大郎二郎,又生了一对双胞胎姐妹,去年又刚抱上了一个小子。
几年的时间,孩子都一院子了。
这一问才知道,沈蓉蓉本来也应该是双胞胎的,是因着在娘亲肚子里营养不足,所以刚出生没几天就早夭了。
说来也奇怪,似乎对于沈蓉蓉而言,这事不怎么痛苦,锦鲤每次一把脉,也不觉得有问题。
怀孕的时候吃什么都很香,生产的时候也没有什么太大的痛苦。
不过从今年开始,她也一起喝上了避子汤。
家里的小孩子太多了,闹腾的不得了,他们夫妻二人已经受不了了。
齐柠良的大郎不知是不是学了他年轻时候的样子,总是“装”的不得了,随便学了点什么,就要到诗会里面去“装”。
还是长不出胡子的年纪,在家里就要闹腾着贴胡子,非要将自己当成那种老先生才作罢。
搞得齐柠良好几次想把他丢在宴席自己走了,齐柠安说,他那是社交牛叉症。
有一次安永侯瞧见自家大孙子那个样子,忍不住摇头,觉得他这大孙子以后一定是会出家当道士的那种。
反正这几家孩子各有各的扭曲,各有各的奇怪,不过都很讨人喜欢就是了。
……
赵横之这几年的生意越做越大,甚至开始供应起了宫里所有宴席的糕点,手艺也越来越精进了。
可这些年给京都食肆的价格依旧没变,供应链也一直很足,大家吃不到庆福局的糕点时,就会到京都食肆或者京都奶茶铺点上一盏茶。
……
童一一和秋分也生了一个大胖闺女,说大胖闺女是有原因的,出生的时候声音洪亮的不得了,比他们几人所有人的孩子都要大上一圈。
童一一便笑话她,说是小娘子平日里喂的太好了,不然怎么能生下那么健康的小闺女?
秋分怀孕和生孩子也没休息多久,她闲不住,齐柠安给了她快两年的假期,她只用了半年,就算到食肆里,齐柠安不让她干活,她也愿意,但就是要坐在食肆里。
齐柠安说她不知道享受。
她说齐柠安不懂她对食肆的热爱。
两人便相视一笑。
……
七陶的瓷器已经名扬四海,前几年有一个外邦的商人买了一些回去发现异常的好卖,于是每次来都会拿一些,结果这拿一些拿一些,就变得越来越多了。
今年,七陶的窑子已经变成了官窑,她又攒了些钱换了一个大的地方,还收起了徒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