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暗中布军
作者:烤鱼加面   屯兵百万!什么!朕不是太子?最新章节     
    史迁皱着眉头,试图让高忠贤说点什么。
    而高忠贤也是一副无奈的墨阳,微微摇摇头,毕竟陛下都不着急,自己一个太监着什么急。
    史迁以为是陛下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于是接着开口道。
    “陛下,西凉此番调集十六万府军,皆是西凉精锐兵力,而且还有近五万的狼骑兵,更是让耶律齐作为三军统帅,来势汹汹,且没有丝毫预兆,我大唐绝不能掉以轻心。”
    早在几天前李兆就已经收到了李兆的密信,李兆在信中便将西凉南征的事情告知了李明乾。
    其实即便没有李兆的消息,李明乾也不会慌张,虽然西凉看似来势凶猛,但其实二十万的兵力还不足以真正动摇大唐的根本。
    也顶多就是边关吃紧一些,哪怕耶律齐有三头六臂的本事,也不可能打进关内。
    而史迁如此着急也属正常,毕竟西凉已经二十多年未曾对大唐用兵,即便是偶尔有些袭扰,也只是小打小闹。
    在史迁看来西凉后续很有可能会持续增加兵力,这只是前奏罢了,他担心便是西凉当真要和大唐全面开战。
    李明乾这才放下手中的奏疏,抬抬手:“给史爱卿看座。”
    高忠贤连忙搬来一把凳子,摆放凳子的时候才小声在史迁的身边说了一句。
    “陛下已经提前知晓此事...”
    史迁这才解开了心中的疑惑,不禁露出苦笑,暗道,自己作为兵部尚书倒是有点沉不住气了,果然还是陛下高人一等啊。
    李明乾笑了笑,挪了挪身下的垫子。
    “史爱卿,此事看似岌岌可危,但事急则圆,事出突然,便是另有隐情。”
    史迁细细思索着李明乾的这段话,旋即认真的回道:“陛下的意思是,西凉南征之事看似动静大,实际上不过是雷声大雨点小?”
    李明乾本来就是原主的记忆,在记忆中,原本的李明乾对于西凉的局势就看得十分透彻。
    说到底西凉的军政大权皆在武穆太后的手上,而此番西凉调用的兵马,却全都是西凉小皇帝手下的,耶律齐亦是小皇帝的心腹重臣,这便说明了一点,西凉南征并非是武穆太后的意思,而是小皇帝一意孤行。
    只要武穆太后没有参与其中,大唐和西凉绝不会全面开战。
    更何况李兆已经在信中言明,这件事是他在暗中谋划,李明乾便是更加放心了。
    只是他不可能将李兆的谋划说出来,毕竟哪怕李兆是皇子,这暗通敌国也是死罪。
    “武穆太后这个女人很聪明,眼下西凉若是与我大唐决战,并不是最好的时机,她不会做没有把握的事情。”
    史迁也是回过神来,如果不是军报来得太突然,他也断然不会如此手足无措。
    史迁微微叹了口气:“不过西凉此番调动大军,即便不是争面子也要争口气,只怕是边关那些城池免不了一场腥风血雨了。”
    大唐在边关的城池,除了那几座重关之外,还是十几座兵力空虚的城池,向来两国交战都是围绕这些城池,你占几年,我占几年,此消彼长,倒是没有停歇过。
    李明乾的手指敲打着桌案,片刻后才说道:“下旨北部边军,固守城池,避免与西凉大军正面交锋。”
    既然李兆的谋划是以此来牵制住老二对北部边军的调用,那此战便是不能短时间结束,最好是能拖上一段时间。
    不然其实在李明乾看来,大唐是有能力将这二十万西凉军抹灭三四成。
    史迁听完李明乾的旨意倒是没有反对,在他看来陛下的决策是正确的,如今西北乱局未定,若是草草开战,便是给了西北乱党可趁之机,同时也能减轻国库的负担。
    再等一段时间就是冬季,到时候西凉的粮草供应也会出现问题,毕竟是二十万的大军,若是大唐避而不战,西凉也逃不到什么便宜。
    史迁拱手道:“陛下圣明。”
    李明乾接着开口询问道:“史爱卿,泉州的备倭卫换防一事如何了?”
    史迁连忙回道:“臣已经暗中将泉州备倭卫调朊州,目前驻扎在朊水北面。”
    大唐的备倭卫本是在四十年前为了应对海上倭寇而建立的,而后东瀛开始内乱,备倭卫便是渐渐失去了作用。
    几乎很少有人在提及备倭卫,甚至兵部和户部对于备倭卫的军饷供应,也是在年年减少。
    只是没有人猜得到,这几十年来,备倭卫的军事实力不仅没有减弱,反而是越来越强。
    原本的李明乾就是将备倭卫当成自己的一张底牌,备倭卫的军饷和粮草供应都是以其他名目,直接从内帑支出。
    目前的备倭卫已经有十五万的常备军,而统领这支军队的人,正是大唐的战神,魏国公,徐达...
    朝堂内外的人皆道是魏国公已经告老还乡,谁也想不到徐达如今还在军中。
    “嗯...再等等吧,如果西北四家不将事情闹大,便是让他们多活一阵吧。”
    史迁微微点头,关于备倭卫的事情只有他清楚,就连谢东阳等人亦是不晓得。
    众人都以为皇帝对西北一事是睁一眼闭一只眼,却是不知道,李明乾早已经开始动手了。
    只要西北四家的兵马往关内而来,那备倭卫便会第一时间从朊州奇袭西北。
    “你且回去处置西凉的事情吧,虽然是一场闹剧,但终究是打仗,当不得儿戏,还得史爱卿都费费心了。”
    史迁连连摇头:“臣能替陛下分忧是臣的福气。”
    “高忠贤,让内帑将朕的炭供给史爱卿送一些去府上,这入秋便是转凉了,今年的冬天应该要来得早一些。”
    高忠贤恭敬的点头道:“奴才明白。”
    闻言,史迁顿时露出动容之色,陛下向来节俭,冬日里也是省着用木炭,居然还将木炭赐给自己...就连眼眶都不自觉的开始湿润。
    李明乾站起身,将史迁从凳子上扶起来:“东来啊,你是跟着朕从潜邸出来的老人,这些年来跟着朕倒也是辛苦你了。”
    史迁的老脸上随即滑落几颗泪珠,发自肺腑的开口道:“陛下,臣惶恐,只要陛下用得上臣,就算是让臣去边关抗敌,臣亦是甘之如饴...”
    李明乾笑着拍了拍史迁的肩头:“你且回去吧,记住,切莫累坏了身子。”
    史迁一边用衣袖擦拭眼眶,接着又朝李明乾深深拜了一拜,便是转身离去。
    虽然史迁在内阁大臣之中并不算最出众的一个,甚至朝堂上有不少人认为史迁能成为兵部尚书,也全是因为李明乾的信重。
    但其实信重二字才是最重要的,李明乾在位期间,六部尚书换了不少人,但就是这兵部尚书从未换过人。
    正因为如此,李明乾才会将备倭卫的事情交给史迁去办。
    高忠贤走到李明乾身边,关切的开口道:“陛下,您已经两天两夜没合过眼了,今日还是早些休息吧。”
    李明乾抬手揉了揉眼眶,叹了口气道:“老九要去西北...这小子总是不和朕商量,这西北如今乱成一锅,他倒是也敢去...”
    其实李明乾并不赞同李兆去西北,李兆还在临道城的时候,李明乾便是让李兆返回临安城。
    李兆一开始倒是答应了,结果转头就带着人去了西蜀,不然若是李兆从大唐境内去西北,李明乾早就派人将李兆抓回临安城了。
    接着李明乾又露出一抹苦笑,暗道,这臭小子上一世也是这样经常跟自己唱反调...
    高忠贤只得是宽慰道:“九殿下心智过人,想来应该能逢凶化吉,不会出什么事,奴才已经提前安插了上千名东厂的番子潜入西北,必会护得九殿下周全。”
    以前的高忠贤只是觉得李兆有机会争夺皇位,但如今他哪里还看不出来,九皇子才是最有机会成为皇帝的人。
    即便是李明乾没有吩咐,高忠贤也是将李兆的事情摆在第一位,那些被安插到西北的番子都是死士,只要李兆出了什么问题,这些人都会拼死保全李兆。
    接着李明乾便是转身走回桌案前,微微叹了口气,接着便是又拿起一份奏疏开始查看。
    嘴里喃喃道:“唉...这小子就是不肯多信任一下我这个老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