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开着拖拉机去收山货
作者:破旧的拖拉机   穿梭两个时代:从1979年开始最新章节     
    王建军、王建平、李志刚、张和平四人手脚麻利地先帮王朗把酒搬进屋里,然后才转向车斗,开始卸载他们的自行车。
    “这两天松子和榛子的收购情况如何了?”王朗站在一旁,询问收购进度。
    “松子已经收了三百多斤,榛子五百多斤,我们跑遍了队里的每一家,现在已经把队里的全部收购完了。”王建军一边爱惜地抚摸着自己的自行车,一边详细地汇报着成果。
    “很好,那明天我们就开车去平和生产队继续收购。”王朗满意地点点头,随后扫了一眼四人,“好了,你们都滚蛋吧!”
    四人闻言,顿时兴奋地骑着自行车,一溜烟地消失在视线之外。
    王朗笑着摇了摇头,转身走进屋里。他从柜子中取出一个鼓鼓的包,里面装满了大团结,整整两万块钱。王朗从中数出一万零八百块钱,放进自己的挎包中,然后开着拖拉机就去了队部。
    “哟!你小子终于回来了啊!”王春来看到王朗,忍不住笑着打趣道。
    “我是来给国福叔送钱的。”王朗说着,将挎包里的钱一股脑儿地倒在了桌子上。
    “一万零八百块钱,国福叔你数数!”王朗笑着说道。
    王国福将钱整理好,然后开始认真地数了起来。
    “春来叔,您看能不能再弄些柴油回来?”王朗趁机笑嘻嘻地提出了请求。
    “哎呀,又没油了啊!这可真是个油老虎啊!”王春来一脸心疼地感叹道。
    “是啊,确实有点费油。不过等咱们赚了钱,买台新的。”王朗笑着说道。
    “等赚了钱再说吧!”王春来说道。
    第二天,一大早。
    在送走小花后,王朗往关天鹅的笼子里扔了几片白菜叶子后,就开着拖拉机带着王建军、王建平、李志刚、张和平四人去了和平生产队。
    在路上,王朗一边开着拖拉机一边大声问坐在他身边的王建军,“都这么长时间了,咱们生产队咋没人来找我学开拖拉机呢?”
    “朗哥,这事我还真知道,大家伙都觉得自己的文化水平低,不敢来学。”王建军说道。
    “学开拖拉机跟文化水平高低有什么关系?我问你们几个,你们想不想学?”王朗问道。
    这么冷的天,王朗现在是一点也不想开这玩意了,可是队里又没人会开,因此,他迫切希望能够培养出几个可以替代他开拖拉机的人。
    “当然想啊!”王建军、王建平、李志刚和张和平异口同声地回答道。
    “好,那我现在就开始教你们。”王朗说着,便开始详细介绍起拖拉机的各个部件,如刹车、离合以及挡位杆等。
    四人听得非常认真,就差做笔记了。
    原本仅需二十多分钟的车程,在王朗的细致讲解下硬是延长到了三十多分钟。终于,他们抵达了和平生产队,一个三面环山、人口和耕地均远少于龙岗生产队的地方。
    王朗上次来,还是跟着王向前来买人参。
    正所谓靠山吃山,由于和平生产队更靠近长白山。所以这里人,家里的山货、野味也比龙岗生产的要多许多。
    王朗他们的到来,立即就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毕竟这年月能开着拖拉机到处跑的是寥寥无几。
    “你们是干啥的?”当王朗将车稳稳停在村口,一位村民好奇地上前询问。
    王朗从车上跳下,笑容满面地回应:“大爷,我们是来收购松子和榛子的,您家里有存货吗?”
    “哦!原来你是收购站的人啊!”老大爷恍然大悟地说道。
    王朗微笑着摇了摇头,解释道:“我们不是收购站的,我们是龙岗生产队的。不过,我们的收购价格比收购站的更高。”
    说完,王朗示意车上的李志刚将一块写有收购价格的木牌挂在了车斗上。
    “榛子0.2元一斤,松子1元一斤。”人群中识字的人大声念出了木板上的价格。
    “这价格真的比收购站高啊!!”
    “也不知道真的?假的?”
    听到村民的疑虑,王朗高声保证道:“我们人就在这里,绝对是现场交钱交货,绝不食言。”
    围在周围的村民一听,感觉王朗说的有道理,纷纷转身回家取榛子和松子。
    “建军、建平,你们俩就留在这儿负责收货。志刚、和平,跟我进村去,我们挨家挨户再宣传一下。”
    王朗分配完工作,就带着李志刚、张和平进了村子,随后各自分开,开始挨家挨户地宣传。
    王朗在村子挨家挨户地穿梭着,每到一户,都热情地向他们介绍自己的来意和收购价格。
    很快,王朗就来到了上次买山参的老张头家。
    “张大爷忙着呢!”王朗一进院子,就看见老张头正在院子里晒蘑菇。
    “你怎么来了?我可没有老山参了。”老张头一见是王朗,笑着说道。
    “张大爷,我今天来是来收松子和榛子的,你家有没有啊?”王朗笑着把他们的收购价格又说了一遍。
    老张头一听王朗他们的收购价格,立即说道:“你等着,我这就去拿。”说着就走进了自己的小房里。
    这时,王朗才注意到,老张头晒的蘑菇竟然全是松茸。
    当老张头扛着一个蛇皮袋从小房里出来时,王朗笑着指着地上的松茸问道:“大爷,你这‘粘窝子’卖不卖?”
    “这个你也收啊?”老张头问道。
    “收,你们生产队多吗?”王朗笑着问道。
    “挺多的,你给多少钱一斤啊?”老张头问道。
    “干的2块,新鲜的1块。”王朗沉思片刻说道。
    老张头听到这个价格后都惊呆了,他没想到这个蘑菇能这么值钱。
    “不过,我只要这样的。”王朗说着拿起了松茸说道。
    “粘窝子”是长在松树下天然菌菇的统称,因其表皮是类似于黏黏的一层膜,名字由此得来。
    老张头看着王朗手中的松茸笑着说道:“没问题,这种蘑菇我家还有许多呢!”
    当王朗回到村口时,王建军和王建平已经收了不少的榛子和松子,车斗里都快堆满了。
    “朗哥,看看,咱们已经收了这么多了。”王建军兴奋地指着车斗里的装满榛子和松子的蛇皮袋子兴奋地说道。
    王朗满意地点点头,说道:“不错,大家都辛苦了,我先把这些运回队里,你们在这里接着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