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秋收时节
作者:飘落的记忆   北周崛起:杨坚你休想篡朕的皇位最新章节     
    时间进入九月中旬。
    各州大地上,到处是一派繁忙的秋收景象。
    长江沿线的稻谷收割已经进入收尾阶段。
    晒场上。
    竹子编织的晒垫,一床挨着一床。
    上面晒的全是黄灿灿的谷子。
    最为开心的,当属均田制下的自耕农。
    沉甸甸的箩筐压弯了扁担。
    虽然肩上压着重担,但脸上却是笑开了花。
    今年是个丰收年,稻谷的亩产量达到前所未有的200斤。
    北方的粟、麦也达到亩产150斤。
    秋收是最累的时节,但也是农民最开心的季节。
    百姓们抢着时间把地里的粮食收割回家。
    一是怕鸟,老鼠,野猪等动物损坏粮食。
    二是要赶着晴天晾晒。
    若是不能及时晒干,湿的粮食堆放久了很容易坏掉。
    这个时候。
    哪怕是五六岁的孩子,也会被大人拉到地里帮忙,能做一点是一点。
    小皇帝一身便衣,带着墨言和元氏兄弟来到了城外。
    看着百姓在地里收割粟、麦的繁忙景象。
    脸上的灿烂笑容就没有停下来过。
    “这位大叔,这是你们家的地么?”
    宇文衍叫住一位正在卖力割麦的壮年问道。
    “我们怎么可能有这么好的地,这是申国公府的地……”
    “对啊,我们是租种国公府土地的佃户。”
    壮年回了一句后,旁边的一个老者接着说道。
    李穆家的地?
    小皇帝讪讪一笑,无奈地摇了摇头。
    “朝廷不是鼓励开荒么,你们没有去开荒?”
    宇文衍随即又问。
    “我们当然想去,可是国公府的地不能说不租就不租……”
    “要是让府上的地撂了荒,那小的一家也不用想好好活了。”
    壮年眼里透出希翼,脸上却尽显无奈之色。
    “那你们要给府上交多少租?”
    “三成交府上,两成交朝廷。”
    “不过今年皇上减税,只须交半成给朝廷……”
    一老一少,分别回应了一句。
    宇文衍听了心里不由暗骂一句。
    这特么租收得比朝廷还重,和后世资本家一样狠。
    小皇帝脸色不太好看,灿烂的笑容不见了。
    心情也变得有几分沉重。
    但暂时他还无法改变什么!
    贵族兼并土地,几千年来,从来没很好地解决过这个问题。
    慢慢来,总会有办法的。
    虽然田租就去了将近一半,但是丰收的喜悦还是挂在百姓的脸上。
    一担又担地粮食从地里收割,挑回家里。
    秋收全面展开。
    朝廷下诏,各地方官府在保秋收的同时,抓紧修缮粮仓。
    一来均田制分配的田地,有二十税一的田租。
    还有一部分百姓,秋收后会把从大周钱庄借贷的钱还掉。
    所借之钱可以按市价折算成粮食。
    再有,朝廷也打算收购一部分粮食。
    如果有家庭把来年的粮食备足,还有盈余的话,便可按市价卖一些给官府。
    不过,宇文衍硬性规定。
    除租调以外,从百姓手里得到的每一粒粮食都必须付钱。
    对于北方边境各州。
    秋收时节是最为危险的时候。
    突厥一旦有意南下,就是选择收获季节,专为抢掠粮食而来。
    为此,小皇帝早就考虑到了。
    各州按既定方针,外松内紧,随时严阵以待。
    营州辽西郡。
    朝廷下令试种的水稻经过抽穗,扬花,垂穗等过程。
    谷粒开始变得饱满起来。
    东北地区试种水稻,看到了成功的曙光。
    贺若弼到达辽西后。
    第一时间加强了潢水河谷的军事部署。
    在通往突厥地盘的那道豁口,修建了简易的堡垒要塞。
    军府组建完成,府兵数量达到两万余人。
    辽西在中原王朝的控制下,社会稳定。
    迁徙来的百姓,安家落户。
    带来的农业文明,开始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
    百姓们过上了农耕、渔猎、放牧相结合的生活。
    与此同时,各种手工业也慢慢开展起来。
    烧瓷,造纸,纺织,炼铁,建筑等行业陆续兴起。
    依照小皇帝的指示。
    贺若弼在辽西设立了官办学堂,包括蒙学,乡学,县学,郡学。
    同时,鼓励中原去的文化人创办私塾。
    在治所龙城,修建了一个坊市。
    给库莫奚、契丹、室韦、靺鞨部落的民众发布消息,欢迎他们来此贸易。
    坊市开放后。
    已经不少这些部落的族人来到这里。
    用他们手里牲畜、毛皮、山货、水产等,交换粮食、陶瓷、绢帛、麻布、铁器等物品。
    经过几个月的口口相传,来此贸易的人越来越多。
    龙城逐渐热闹起来。
    中原地区的饮食,服饰,风俗等文化,开始潜移默化地影响这个地区的人们。
    稳定的环境,加上更为先进的生活方式。
    吸引了周边一些游牧、渔猎少数民族的人口来到辽西定居。
    凡有此意愿者,官府都是举双手欢迎。
    与当地百姓一视同仁,发放户籍,分配田地。
    要是能带更多的人口来此定居,官府还有奖励。
    小皇帝经营东北的设想。
    终于在辽西龙城,有了一个小小的支点。
    之前幽州总管阴寿留了三千人马,还在辽东与高句丽周旋。
    贺若弼派了两位偏将过去。
    把这三千人分为六个五百人的小队。
    时而分散骚扰辽东地区的高句丽百姓,使得他们的生活不得安宁。
    不时又攻打一下他们设立了要塞据点。
    使得高句丽军队频繁调动,疲于奔命。
    再配合小皇帝传授的“围点打援”战术。
    六小队分工合作,紧密配合,把盘踞辽东地区的高句丽势力搅得鸡犬不宁。
    同时。
    贺若弼还给与高句丽接壤的靺鞨首领派去使者。
    商议两地贸易往来,以及从东西两面夹击高句丽事宜。
    高句丽是西汉时期,由东北扶余部落一个叫朱蒙的王子建立。
    他因与其他王子不和,争权失利后逃出扶余。
    随后建立了高句丽,到如今,已经存世六百余年。
    也正是因为这层关系。
    高句丽一直有占据整个东北的野心。
    仅立国70年。
    便开始袭击辽东半岛地区,并向南面的朝鲜半岛扩张。
    趁着中原经历魏晋南北朝几百年的分裂混乱。
    高句丽大量接收汉人,学习中原文化、技术,迅速发展壮大。
    逐步控制了整个辽东和朝鲜半岛北部大面积疆域。
    其中,就包含了汉武帝时设立的“汉四郡”地盘。
    并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持续不断地向辽西地区进行骚扰。
    近几年间。
    暗中联合突厥,企图占据整个辽西地区。
    若是任由其发展。
    高句丽绝对会成为明朝末期,东北地区的建奴鞑子。
    隋唐时期。
    中原王朝十数次远征高句丽。
    除了扞卫中原“四夷共主”的天朝地位。
    何尝不是忌惮其有一天会以下犯上,入侵中原。
    历史上。
    隋朝是在突厥联合辽西的高宝宁残部南侵之时,才动手。
    之后也没有好好经营这个地区。
    让离得最近的契丹捡了个大便宜,最终给中原留下一个强大的辽国。
    如今。
    小皇帝提前一年把这个高宝宁给解决了。
    将辽西牢牢控制在大周朝廷手中。
    东北地区的历史走向。
    从那一刻起,就已经产生了巨大改变!